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功,封允為溫侯,食邑五千戶,固讓不受。士孫瑞說允 曰:「夫執謙守約,存乎其時。公與董太師並位俱封,而 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邪?」允納其言,乃受二千戶。三 年春,連雨六十餘日,允與士孫瑞、楊瓚登臺請霽,復 結前謀。瑞曰:「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霖雨積時,月犯 執法,彗孛仍見。晝陰夜陽,霧氣交侵。此期應促盡,內 發者勝,幾不可後。公其圖之。」允然其言,乃潛結卓將 呂布,使為內應。會卓入賀,呂布因刺殺之,語在《卓傳》。 允初議赦卓部曲,呂布亦數勸之,既而疑曰:「此輩無 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 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呂布又欲以卓財物班賜公 卿將校,允又不從,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布亦負其 功勞,多自誇伐。既失意望,漸不相平。允性剛稜疾惡, 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 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仗正持重,不循權宜之 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董卓將校及在位者多涼州 人,允議罷其軍。或說允曰:「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 東,今若一旦解兵關東,則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 真為將軍,就領其眾,因使留陝以安撫之,而徐與關 東通謀,以觀其變。」允曰:「不然。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 耳。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甚不可 也。」時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遂轉相恐動,其在關 中者皆擁兵自守,更相謂曰:「丁彥思、蔡伯喈但以董 公親厚,並尚從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 兵,明日當復為魚肉矣!」卓部曲將李傕、郭氾等,先將 兵在關東,因不自安,遂合謀為亂,攻圍長安。城陷,呂 布奔走。布駐馬青瑣門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 「若蒙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吾之願也;若其不獲,則奉 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臨難苟免,吾不忍也。 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初,允以同郡宋翼 為左馮翊,王宏為右扶風。是時,三輔民庶熾盛,兵穀 富實,李傕等欲即殺允,懼二郡為患,乃先徵翼、宏。宏 遣使謂翼曰:「郭氾、李傕以我二人在外,故未危。王公 今日就徵,明日俱族,計將安出?」翼曰:「雖禍福難量,然 王命所不得避也。」宏曰:「義兵鼎沸,在於董卓,況其黨 與乎!若舉兵共討君側惡人,山東必應之,此轉禍為 福之計也。」翼不從,宏不能獨立,遂俱就徵,下廷尉傕。 乃收允及翼,宏并殺之。允時年五十六,長子侍中蓋、 次子景定及宗族十餘人皆見誅害,唯兄子晨陵得 脫歸鄉里。天子感慟,百姓喪氣,莫敢收允尸者,唯故 吏平陵令趙戩棄官營喪。王宏字長文,少有氣力,不 拘細行。初為弘農太守,考案郡中有事宦官買爵位 者,雖位至二千石,皆掠考收捕,遂殺數十人,威動鄰 界。素與司隸校尉胡种有隙,及宏下獄,种遂迫促殺 之。宏臨命詬曰:「宋翼豎儒,不足議大計。胡种樂人之 禍,禍將及之。」种後眼輒見宏,以杖擊之,因發病數日 死。後遷都於許,帝思允忠節,使改殯葬之。遣虎賁中 郎將奉策弔祭,賜東園祕器,贈以本官印綬,送還本 郡。封其孫黑為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傅燮

按《後漢書》本傳:「燮字南容,北地靈州人也。本字幼起, 慕南容三復白圭,乃易字焉。身長八尺,有威容。少師 事太尉劉寬,再舉孝廉,聞所舉郡將喪,乃棄官行服。 後為護軍司馬,與左中郎皇甫嵩俱討賊張角。燮素 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曰:『臣聞天下之禍,不由於外,皆 興於內。是故虞舜升朝,先除四凶,然後用十六相。明 惡人不去,則善人無由進也』。」今張角起於趙、魏,黃巾 亂於六州,此皆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者也。臣受戎 任,奉辭伐罪,始到潁川,戰無不剋,黃巾雖盛,不足為 廟堂憂也。臣之所懼,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 其廣耳。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故閹豎弄權,忠臣 不進。誠使張角梟夷,黃巾變服,臣之所憂,甫益深耳。 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同器。彼 知正人之功顯,而危亡之兆見,皆將巧辭飾說,共長 虛偽。夫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夫。若不詳察真 偽,忠臣將復有杜郵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 舉,速行讒佞放殛之誅,則善人思進,姦凶自息。臣聞 忠臣之事君,猶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盡 其情,使臣身備鈇鉞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國之福也。」 書奏,宦者趙忠見而忿惡。及破張角,燮功多當封,忠 訴譖之,靈帝猶識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以為安 定都尉,以疾免。後拜議郎。會西羌反,邊章、韓遂作亂 隴右,徵發天下,役賦無已。司徒崔烈以為宜棄涼州, 詔會公卿百官,烈堅執先議。燮厲言曰:「斬司徒,天下 乃安。」尚書郎楊贊奏燮廷辱大臣,帝以問燮,燮對曰: 「昔冒頓至逆也,樊噲為上將,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 中,憤激思奮,未失人臣之節。顧計當從與不耳,季布 猶曰:『噲可斬也。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藩衛。高祖初 興,使酈商別定隴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 斷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內為之騷 動。陛下臥不安寢,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