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之策,乃欲割棄一方萬里之土,臣竊惑之。若使域外 之人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 社稷之深憂也。若烈不知之,是極蔽也;知而故言,是 不忠也』。」帝從燮議。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 為眾議所歸。頃之趙忠為車騎將軍詔忠論討黃巾 之功。執金吾甄舉等謂忠曰:「傅南容前在東軍有功 不侯,故天下失望今將軍親當重任,宜進賢理屈,以 副眾心」忠納其言,遣弟城門校尉延致殷勤。延謂燮 曰:「南容少答我常侍萬戶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 曰:「遇與不遇,命也;有功不論,時也。傅燮豈求私賞哉!」 忠愈懷恨,然憚其名不敢害,權貴亦多疾之,是以不 得留。出為漢陽太守。初,郡將苑津明知人,舉燮孝廉, 及津為漢陽,與燮交代,合符而去,鄉邦榮之。津字文 淵,南陽人。燮善卹人,叛羌懷其恩化,並來降附。乃廣 開屯田,列置四十餘營。時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 球為通姦利,士人怨之。中平四年,鄙率六郡兵討金 城賊王國、韓遂等。燮知鄙失眾必敗,諫曰:「使君統政 日淺,人未知教。孔子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今率不 習之人,越大隴之阻,將十舉十危,而賊聞大軍將至, 必萬人一心。邊軍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眾,上下 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不若息軍養德,明賞必罰, 賊得寬挺,必謂我怯,群惡爭埶,其離可必。然後率已 教之人,討已離之賊,其功可坐而待也。今不為萬全 之福,而就必危之禍,竊為使君不取。」鄙不從。行至狄 道,果有反者,先殺程球,次害鄙。賊遂進圍漢陽。城中 兵少糧盡,燮猶固守。時北胡騎數千,隨賊攻郡,皆夙 懷燮恩,共於城外叩頭,求送燮歸鄉里。子幹年十三, 從在官舍,知燮性剛有高義,恐不能屈志以免,進諫 曰:「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今天下已叛,而兵 不足自守,鄉里羌胡先被恩德,欲令棄郡而歸,願必 許之。徐至鄉里,率厲義徒,見有道而輔之,以濟天下。」 言未終,燮慨然而嘆,呼幹小字曰:「別成,汝知吾必死 邪?蓋聖達節次守節。且殷紂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 死,《仲尼》稱其賢。今朝廷不甚殷紂,吾德亦豈絕。伯夷 世亂不能養浩然之志,食祿又欲避其難乎!吾行何 之,必死於此。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楊會,吾之程 嬰也。」幹哽咽,不能復言,左右皆泣下。王國使故酒泉 太守黃衍說燮曰:「成敗之事,已可知矣。先起,上有霸 王之業,下成伊、呂之勳,天下非復。漢有府君,寧有意 為吾屬師乎?」燮案劍叱衍曰:「若剖符之臣,反為賊說 邪!」遂麾左右進兵,臨陣戰歿,諡曰壯節侯。幹知名,位 至扶風太守。

韓揆

按《四川總志》:揆字伯彥,綿竹人。為令錡裒主簿。黃巾 賊入界,扶裒入草,裒遣求隱。蘙未還,裒為賊所得,見 害。揆殮葬畢,詣從事賈龍求兵討賊。賊破,曰:「本報令 君,而苟自活,非忠。」乃自殺。

伍瓊 周珌

按《後漢書董卓傳》:「卓素聞天下,同疾閹官,誅殺忠良, 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群士。乃任 吏部尚書漢陽周珌、侍中汝南伍瓊、尚書鄭公業、長 史何顒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者陳紀、韓 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以尚書韓馥 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伷為豫」 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卓所親愛,並不處顯 職,但將校而已。初平元年,馥等到官,與袁紹之徒十 餘人各興義兵,同盟討卓,而伍瓊、周珌陰為內主。初, 靈帝末,黃巾餘黨郭太等復起西河白波谷,轉寇太 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轉三輔,號為「白波賊」,眾十餘萬。 卓遣中郎將牛輔擊之,不能卻。及聞東方起兵,懼,乃 鴆殺弘農王,欲徙都長安。會公卿議,太尉黃琬、司徒 楊彪廷爭不能得,而伍瓊、周珌又固諫之。卓因大怒 曰:「卓初入朝,二子勸用善士,故相從。而諸君到官,舉 兵相圖。此二君賣卓,卓何用相負?」遂斬瓊、珌。而彪恐 懼,詣卓謝曰:「小人戀舊,非欲阻國事也,請以不及為 罪。」卓既殺瓊、珌,旋亦悔之,故表彪、琬為光祿大夫。

伍孚

按《魏志董卓傳》注:謝承《後漢書》曰:「伍孚,字德瑜,少有 大節,為郡門下書佐。其本邑長有罪,太守使孚出教, 敕曹下督郵收之。孚不肯受教,伏地仰諫曰:『君雖不 君,臣不可不臣,明府奈何令孚受教敕外收本邑長 乎?乞更授他吏。太守奇而聽之。後大將軍何進辟為 東曹屬,稍遷侍中,河南尹、越騎校尉。董卓作亂,百寮』」 震慄。孚著小鎧,於朝服裏挾佩刀,欲伺便刺殺之。語 闋辭去,卓送至閤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卻不 中,即收孚。卓曰:「卿欲反邪?」孚大言曰:「汝非吾君,吾非 汝臣,何反之有!汝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是吾死日, 故來誅姦賊耳,恨不車裂汝於市朝,以謝天下!」遂殺 孚。

种拂

按《後漢書种暠傳》:「暠子拂,字穎伯,初為司隸從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