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不敢獨有所述。因此又煩聖慈特出手詔,指定姓名, 專責弼等條列大事而行之,弼等遲回又近一月,方 敢略條數事。」仲淹深練世事,必知凡百,難猛更張,故 其所陳,志在遠大,而多若迂緩,但欲漸而行之以久, 冀皆有效。弼性雖銳,然亦不敢自出意見,但多舉祖 宗故事,請陛下擇而行之。自古君臣相得,一言道合, 遇事便行。臣方怪弼等蒙陛下如此堅意委任,督責 丁寧,而猶遲緩自疑,作事不果。然小人巧譖,已曰「專 權」者,豈不誣哉!至如兩路宣撫,聖朝常遣大臣,「況自 中國之威,近年不振,故元昊叛逆一方,而勞困及於 天下。北寇乘釁,違盟而動,其書辭侮慢,至有貴國祖 宗之言。陛下憤恥雖深,但以邊防無備,未可與爭,屈 意買和,莫大之辱。弼等見中國累年侵凌之患,感陛 下不次進用之恩,故各自請行,力思雪恥,沿山傍海, 不憚勤勞,欲使武備再修,國威」復振。臣見弼等用心, 本欲尊陛下威權,以禦四夷,未見其侵權而作過也。 伏惟陛下睿哲聰明,有知人之聖,臣下能否,洞見不 遺,故於千官百辟之中,特選得此數人,驟加擢用。夫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之福也。今此數 人一旦罷去,而使群邪相賀於內,四夷相賀於外,此 臣所為陛下惜「之也。」伏惟陛下聖德仁慈,保全忠善, 退去之際,恩禮各優。今仲淹四路之任,亦不輕矣。惟 願陛下拒絕群謗,委任不疑,使盡其所為,猶有裨補。 方今西北二寇,交爭未已,正是天與陛下經營之時, 如弼與琦,豈可置之閒處。伏望陛下早辨讒巧,特加 圖任,則不勝幸甚。臣自前歲召入諫院,十月之內,七 「受聖恩,而致身兩制。方思君寵至深,未知報效之所。 今群邪爭進讒巧,正士繼去朝廷,乃臣忘身報國之 秋,豈可緘言而避罪?敢竭愚瞽,惟陛下擇之。」

《諫論上》
蘇洵

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其說蓋出於仲尼。吾以為 諷、直一也,顧用之之術何如耳。伍舉進《隱語》,楚王淫 益甚;茅焦《解衣危論》,秦帝立悟。諷固不可盡與,直亦 未易少之。吾故曰:「顧用之之術何如耳。」「然則仲尼之 說非乎?」曰:仲尼之說,純乎經者也;吾之說,參乎權而 歸乎經者也。如得其術,則人君有少不為桀紂者,吾 百諫而百聽矣,況虛己者乎?不得其術,則人君有少 不若堯舜者,吾百諫而百不聽矣,況逆忠者乎?然則 奚術而可曰機智勇辯,如古游說之士而巳。夫游說 之士,以機智勇辯濟其詐。吾欲諫者,以機智勇辯濟 其忠,請備論其效。周衰,游說熾於列國,自是世有其 人。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諫而死 者皆是」,說而死者未嘗聞,然而抵觸忌諱,說或甚於 諫。由是知不必乎諷,諫而必乎術也。說之術可為諫 法者五: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之謂 也。觸龍以趙后愛女賢於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 質;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唐,而相燕之行有日;趙卒 以兩賢王之意語燕,而立歸武臣,此理而諭之也。子 貢以內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武公以麋鹿脅頃 襄,而楚不敢圖周;魯連以烹醢懼垣衍,而魏不果帝 秦,此勢而禁之也。田生以萬戶侯啟張卿,而劉澤封; 朱建以富貴餌閎孺,而辟陽赦;鄒陽以愛幸悅長君, 而梁王釋:此利而誘之也。蘇秦以牛後羞韓,而惠王 按劍太息;范雎以無王恥秦,而昭王長跪請教;酈生 以助秦凌漢,而沛公輟洗聽計:此激而怒之也。蘇代 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蒯通以娶婦悟 齊相,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詖之論。雖然,施之 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 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 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悟則明,懼則恭,奮 則勤,立則勇,容則寬,致君之道,盡於此矣。吾觀昔之 臣,言必從,理必濟,莫若唐魏鄭公,其初實學縱橫之 說,此所謂得其術者歟?噫!龍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 蘇秦、張儀之術也;蘇秦、張儀不免為游說,無龍逢、比 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術。蘇秦、 張儀,「吾取其術,不取其心。」以為諫法。

《諫論下》
前人

夫臣能諫,不能使君必納諫,非真能諫之臣;君能納 諫,不能使臣必諫,非真能納諫之君。欲君必納乎?嚮 之論備矣;欲臣必諫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 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觸神,忤雷霆亦 明矣。聖人知其然,故立賞以勸之。《傳》曰:「興王賞諫臣」 是也。猶懼其巽耎阿諛,使一日不得聞其過,故制刑 以威之。《書》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風 喪心,未有避賞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諫哉?賞與刑不 設,則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觸神、忤雷霆哉?自非性 忠義,不悅賞,不畏罪,誰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 盡得性忠義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 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 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彼勇者恥怯,必跳而越焉。其 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