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曰:「尚書令陳蕃任事則化,中常侍黃門豫政則亂。是 以知陛下可與為善,可與為非。」帝曰:「昔朱雲廷折欄 檻,今侍中面稱朕違,敬聞闕矣。」

謝承《後漢書》陳蕃諫桓帝曰:「當今之世,有三空:田野 空,朝廷空,倉庫空,是謂三空。加之兵戎未戢,四方離 散,是陛下焦心毀顏,坐而待旦之時也,豈宜揚旗耀 武,騁心輿馬之觀乎!」

《汝南先賢傳》:劉璋遣法正迎劉備,劉巴諫曰:「不可內 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 璋不聽,巴閉門稱疾。

《魏略》:太祖欲征吳而雨霖,三軍多不願行。太祖知其 然,恐外有諫者,教曰:「今雖戒嚴,未知所之,有諫者死。」 賈逵乃諫,太祖怒,收逵送獄。

《吳志孫權傳》注《江表傳》:「權於武昌新裝大船,名為長 安,試泛之釣臺。泝時風大盛,谷利令柂工取樊口。權 曰:『當張頭取羅州』。利拔刀向柂工曰:『不取樊口者斬』! 工即轉柂入樊口,風遂猛,不可行,乃還。權曰:『阿利畏 水,何怯也』?利跪曰:『大王萬乘之主,輕於不測之淵,戲 於猛浪之中,船樓裝高,邂逅顛危,奈社稷何』?是以利」 輒敢以死爭權。於是貴重之。自此後不復名之,常呼 曰「谷。」

《吳書》,鄭泉博學有奇志,孫權以為郎中,嘗與之言:「卿 好於眾中面諫,或失禮敬,寧畏龍鱗乎?」對曰:「臣聞君 明臣直。今值朝廷上下無諱,實特洪恩,不畏龍鱗。」 《吳志諸葛瑾傳》:「瑾為孫權長史,與權談說諫喻,未嘗 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捨而及他,徐 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求。於是權意往往而釋。吳郡 太」守朱治,權舉將也,權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難自 詰讓,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顯陳,乃乞以意 私自問,遂於權前為書,泛論物理,因以己心遙往。忖 度之畢,以呈權。權喜笑曰:「孤意解矣。顏氏之德,使人 加親,豈謂此邪?」權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測,群下多 為之言,權怒益甚,與相反覆,惟瑾默然。權曰:「子瑜何 獨不言?」瑾避席曰:「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 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 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 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權聞之愴然,乃 曰:「特為君赦之。」

《邵氏家傳》:邵信字孝信,為執法都尉。吳主嘗因迎春, 便道遊獵,信從行露板諫曰:「今元正御節,是萬物萌 育之始,豈可無溫養之德,而為逆害之道。」吳主省板, 即為迴駕。

《魏志衛覬傳》:「明帝時,百姓凋匱,而役務方殷,覬上疏 曰:夫變情厲性,彊所不能,人臣言之既不易,人主受 之又艱難。且人之所樂者,富貴顯榮也,所惡者,貧賤 死亡也。然此四者,君上之所制也。君愛之則富貴顯 榮,君惡之則貧賤死亡。順指者,愛所由來,逆意者,惡 所從至,故人臣皆爭順指而避逆意,非破家為國殺」 身成君者,誰能犯顏色,觸忌諱,建一言,開一說哉?陛 下「留意察之,則臣下之情可見矣。」

《王朗傳》:「朗子肅,以常侍領祕書監,兼崇文觀祭酒。景 初間,宮室盛興,民失農業,期信不敦,刑殺倉卒。肅上 疏曰:大魏承百王之極,生民無幾,干戈未戢,誠宜息 民而惠之,以安靜遐邇之時也。夫務畜積而息疲民, 在於省徭役而勤稼穡。今宮室未就,功業未訖,運漕 調發,轉相供奉,是以丁夫疲於力作,農者離其南畝」, 種糓者寡,食糓者眾。舊糓既沒,新糓莫繼,斯則有國 之大患,而非備豫之長策也。今見作者三四萬人,九 龍可以安聖體,其內足以列六宮,顯陽之殿又向將 畢,惟泰極已前,功夫尚大。方向盛寒,疾疢或作,誠願 陛下發德音,下明詔,深愍役夫之疲勞,厚矜兆民之 不贍。取常食廩之士,非急要者之用,選其丁壯,擇留 萬人,使一期而更之,咸知息代有日,則莫不悅以即 事,勞而不怨矣。計一歲有三百六十萬夫,亦不為少。 當一歲成者,聽且三年分遣其餘,使皆即農,無窮之 計也。倉有溢粟,民有餘力,以此興功,何功不立?以此 行化,何化不成?夫信之於民,國家大寶也。仲尼曰:「自 古皆有死,民非信不立。」夫區區之晉國,微微之重耳, 欲用其民,先示以信。是故原雖將降,顧信而歸,用能 一戰而霸。於今見稱前車駕當幸洛陽,發民為營,有 司命以營成而罷。既成又利其功力,不以時遣,有司 徒營其目前之利,不顧經國之體。臣愚以為自今以 後,儻復使民,宜明其令,使必如期。若有事以次,寧復 更發,無或失信。凡陛下臨事之所行刑,皆有罪之吏, 宜死之人也。然眾庶不知,謂為倉卒。故願陛下下之 於吏,而暴其罪,鈞其死也,無使汙於宮掖,而為遠近 所疑。且人命至重,難生易殺,氣絕而不續者也,是以 聖賢重之。《孟軻》稱「殺一無辜以取天下,仁者不為也。」 漢時有犯蹕驚乘輿馬者,廷尉張釋之奏使罰金,文 帝怪其輕而釋之曰:「方其時,上使誅之則已。今下廷 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之,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