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七百三卷目錄

 諫諍部紀事三

官常典第七百三卷

諫諍部紀事三

《大唐新語》:張柬之既遷則天於上陽宮,中宗猶以皇 太子監國,告武氏之廟。時累日陰翳,侍御史崔渾奏 曰:「方今國命初復,正當徽號稱唐,順萬姓之心,奈何 告武氏廟?廟宜毀,復唐鴻業,天下幸甚。」中宗深納之。 制命既行,陰雲四除,萬里澄廓,咸以為天人之應。 中宗反正纔月餘,而武三思居中用事,皇后韋氏頗 于朝政,如則天故事。桓彥範奏曰:「伏見陛下每臨朝 聽政,皇后必施帷幔,坐於殿上,參聞政事。愚臣歷選 列辟,詳求往代,帝王有與婦人謀及政事者,無不破 國亡家,傾朝繼路。以陰干陽,違天也;以婦凌夫,違人 也。違天不祥,違人不義。《書》稱:『牝雞之晨,唯家之索』。《易》 曰:『無攸遂,在中饋』。言婦人不得干政也。願陛下覽古 人之書,以蒼生為念,不宜令皇后往正殿干外朝,耑 在中宮,聿修陰教,則坤儀式敘,鼎命維新矣。」疏奏,不 納。又有故僧惠範、山人鄭普思、葉靜能等,並挾左道, 出入宮禁,彥範等切諫,並不從。後彥範等反及禍。 武三思得幸于中宗,京兆人韋月將等不堪憤激,上 書告其事。中宗惑之,命斬月將。黃門侍郎宋璟執奏, 請按而後刑。中宗愈怒,不及整衣履,岸巾出側門,迎 謂璟曰:「朕以為已斬矣,何以緩之?」命促斬。璟曰:「人言 宮中私于三思,陛下竟不問而斬,臣恐有竊議國故 請按而後刑。」中宗大怒,璟曰:「請先斬臣,不然終不奉 詔。」乃流月將于嶺南,尋使人殺之。

宗楚客兄秦客潛勸則天革命,累遷內史。後以贓罪 流于嶺南而死。楚客無他材能,附會武三思,神龍中 為中書舍人。時西突厥阿史郍忠節不和,安西都護 郭元振奏請徙忠節于內地。楚客與弟晉卿及紀處 訥等納忠節厚賂,請發兵以討西突厥,不納元振之 奏。突厥大怒,舉兵入寇,甚為邊患。監察御史崔琬劾 奏楚客等曰:「聞《四牡》項領,良御不乘,二心事君,明罰 無捨。謹按宗楚客、紀處訥等,性惟險詖,志越谿壑。幸 以遭遇聖主,累忝殊榮,承愷悌之恩,居弼諧之地。不 能刻意砥操,憂國如家,微效涓塵,以裨川岳。遂乃專 作威福,敢樹朋黨,有無君之心,闕大臣之節。潛通獫 狁,納賄易貲;公引頑凶,受賂無限。醜聞充斥,穢蹟昭 彰。且境外交通,情狀難測,今娑葛反叛,邊鄙不寧,由 此贓私,取怨外國。論之者取禍以結舌,語之者避罪 而鉗口。晉卿昔居榮職,素闕忠誠,屢以嚴刑,皆由黷 貨。今又叨忝,頻沐殊恩,厚祿重權,當朝莫比。曾無悛 改,乃徇贓私,此而容之,孰云其可?臣謬忝公直,義在 觸邪,請除巨蠹,以答天造。」中宗不從,遽令與琬和解。 俄而韋氏敗,楚客等咸誅。

《唐書吳兢傳》:「元宗初立,收還權綱,銳於決事,群臣畏 伏,兢慮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曰:『自古人臣不諫則 國危,諫則身危。臣愚食陛下祿,不敢避身危之禍。比 見上封事者,言有可采,但賜束帛而已,未嘗蒙召見, 被拔擢。其忤旨,則朝堂決杖,傳送本州,或死於流貶, 由是臣下不敢進諫。古者設誹謗木,欲聞己過,今封』」 事,《謗木》比也。使所言是,有益於國,使所言非,無累於 朝,陛下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道路流傳,相視恠 愕。夫漢高帝赦周昌桀紂之對,晉武帝受劉毅、桓、靈 之譏,況陛下豁達大度,不能容此狂直耶?夫人主居 尊極之位,顓生殺之權,其為威嚴峻矣。開情抱,納諫 諍,下猶懼不敢盡,奈何以為罪?且上「有所失,下必知 之,故鄭人欲毀鄉校,而子產不聽也。陛下初即位,猶 有褚無量、張廷珪、韓思復、辛替否、柳澤、袁楚客數上 疏爭時政得失。自頃上封事,往往得罪,諫者頓少,是 鵲巢覆而鳳不至,理之然也。臣恐天下骨鯁士以讜 言為戒,橈直就曲,斲方為刓,偷合苟容,不復能盡節 忘身,納君於道矣。夫」帝王之德,莫盛於納諫,故曰:「木 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又曰:「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猛虎在山林,藜藿為之不采。」忠諫之有益如此。自古 上聖之君,恐不聞己過,故堯設諫鼓,禹拜昌言。不肖 之主,自謂聖智,拒諫害忠。桀殺關龍逢而滅於湯,紂 殺王子比干而滅於周,此其驗也。夫與治同道罔不 興,與「亂同道罔不亡。人將疾,必先不甘魚肉之味;國 將亡,必先不甘忠諫之說。嗚呼!惟陛下深監於茲哉!」 隋煬帝驕矜自負,以為堯舜莫己若,而諱亡憎諫,乃 曰:「有諫我者,當時不殺,後必殺之。」大臣蘇威欲開一 言,不敢發,因五月五日獻《古文尚書》,帝以為訕己,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