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苟容身不言,豈可謂有犯無隱邪?是非惟上所擇爾。

叔度慚,故晟每進對,謇謇盡大臣節,未嘗露於外。 《陳京傳》:「京遷太常博士。德宗在奉天,聞段秀實為賊 害,七日不朝,宰相以為方多難時,不宜壅萬機,天下 其謂何。京曰:『丞相之言非也。夫褒大節,卹賢臣,天下 所以安,況卓卓特異者乎』!帝曰:『善』。還京師,擢左補闕。 帝以盧杞為饒州刺史,京與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 亮、張薦共劾:「杞輔政,要位大臣,踰時月不得對,百官 懍懍,常若兵在頸,陛下復用之,姦賊唾掌復興。」帝不 聽,京等爭尤確。帝大怒,左右辟易,諫者稍引卻,京正 色曰:「需等毋遽退,極道不可以死請。」杞遂廢。

《陸贄傳》:贄勸帝群臣參日,使極言得失,聽納無倦,兼 天下之智,以為聰明。帝曰:「朕豈不推誠,然上封者惟 譏斥人短長,類非忠直。又諫者不密,要須歸曲於朕, 以自取名。朕見言事多矣,大抵雷同道聽,加質則窮。 故頃不詔次對,豈曰倦哉。」贄因是極諫焉。

《柳渾傳》:玉工為帝作帶,誤毀一銙,工不敢聞,私市他 玉足之。及獻,帝識不類,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詔 京兆府論死。渾曰:「陛下遽殺之則已,若委有司,須詳 讞乃可。於法誤傷乘輿器服,罪當杖,請論如律。」由是 工不死。

《李絳傳》:「絳見浴堂殿,帝曰:『比諫官多朋黨,論奏不實, 皆陷謗訕,欲黜其尤者,若何』?絳曰:此非陛下意,必憸 人以此營誤上心。自古納諫昌,拒諫亡。夫人臣進言 於上,豈易哉?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 晝度夜思,始欲陳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將以聞,則又 憚而削其半,故上達者財十二。何哉?干不測之禍,顧 身無利耳。雖開納獎勵,尚恐不至。今乃欲譴訶之,使 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諫之益。」 初,承璀討王承宗,議者皆言古無以宦人統師者,絳 當制書固爭,帝不能奪,止詔宰相授敕。承璀果無功, 還加開府儀同三司。絳奏:「承璀喪師,當抵罪,今寵以 崇秩,後有奔軍之將,蹈利干賞,陛下何以處之?」又數 論宦官橫肆、方鎮進獻等事,自知言切且斥去,悉取 內署所上疏槁焚之以俟命。帝果怒,絳謝曰:「陛下憐 臣愚,處之腹心之地,而惜身不言,乃臣負陛下;若上 犯聖顏,旁忤貴倖,因而獲罪,乃陛下負臣。」於是帝動 容曰:「卿告朕以人所難言者,『疾風知勁草』,卿當之矣。」 遂由司勳郎中進中書舍人。翌日,賜金紫,親擇良笏 與之,且曰:「異時膺顧託,南面當如此。」絳頓首。

帝嘗畋苑中,至蓬萊池,謂左右曰:「絳嘗以諫我,今可 返也。」其見禮憚如此。

李吉甫嘗盛贊天子威德,帝欣然,絳獨曰:「陛下自視 今日何如漢文帝時?」帝曰:「朕安敢望文帝?」對曰:「是時 賈誼以為措火積薪,下火未及然,因以為安,其憂如 此。今法令所不及者五十餘州,西戎內訌,近以涇、隴 為鄙,去京師遠不千里,烽燧相接也;加比水旱無年, 倉廩空虛。誠陛下焦心銷志,求濟時之略,渠便高枕 而臥哉?」帝入,謂左右曰:「絳言骨鯁,真宰相也。」遣使者 賜酴醾酒。

《經濟類編》:白居易因論事言:「陛下錯矣。」上變色而罷。 密召絳謂曰:「居易小臣不遜,須令出院。」絳曰:「陛下容 納直言,故群臣敢竭誠無隱。居易言雖少戅,志在納 忠,陛下今日罪之,臣恐天下各思箝口,非所以廣聰 明、昭聖德也。」上悅,待居易如初。

《唐書裴度傳》:「帝將幸東都,大臣切諫不納,帝恚曰:『朕 意決矣。雖從官宮人,自挾』」「無擾百姓。」趣有司檢料 行宮,中外莫敢言。度從容奏:「國家建別都,本備巡幸。 自艱難以來,宮闕署屯,百司之區,荒圮弗治。假歲月 完新,然後可行。倉卒無備,有司且得罪。」帝悅曰:「群臣 諫朕不及此,如卿言,誠有未便,安用往耶?」因止行。 《韋處厚傳》:處厚進翰林承旨學士、兵部侍郎。方天子 荒暗,月視朝才三四,處厚入見,即自陳有罪,願前死 以謝。帝曰:「何哉?」對曰:「臣昔為諫官,不能死爭,使先帝 因《畋與》色而至不壽,於法應誅。然所以不死者,陛下 在春宮十有五矣,今皇子方襁褓,臣不敢避死亡之 誅。」帝大感悟,賜錦綵以慰其意。

《柳公綽傳》:公綽弟公權,充翰林書詔學士,常與六學 士對便殿。帝稱漢文帝恭儉,因舉袂曰:「此三澣矣。」學 士皆賀,獨公權無言。帝問之,對曰:「人主當進賢退不 肖,納諫諍,明賞罰。服澣濯之衣,此小節耳,非有益治 道者。」異日與周墀同對,論事不阿,墀為惴恐,公權益 不奪。帝徐曰:「卿有諍臣風,可屈居諫議大夫。」乃自舍 人下遷,仍為學士、知制誥。開成三年,轉工部侍郎。召 問得失,因言:「郭旼領邠寧,而議者頗有臧否。」帝曰:「旼, 尚父從子,太皇太后季父,官無玷郵,自大金吾位方 鎮,何所更議?」答曰:「旼誠勳舊,然人謂獻二女,乃有是 除,信乎?」帝曰:「女自參承太后,豈獻哉?」公權曰:「疑嫌間 不可戶曉。」因引王珪諫廬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宮 自南內送女還旼家。」其忠益多類此。

《太平御覽》:文宗時,魏謨為起居舍人。紫宸入謝,召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