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宋史馬默傳》:神宗即位,默以論歐陽修事通判懷州, 上疏陳十事:一曰攬威權,二曰察姦佞,三曰近正人, 四曰明功罪,「五曰息大費,六曰備凶年,七曰崇儉素, 八曰久任使,九曰擇守宰,十曰禦邊患。攬威權則天 子勢重而大臣安矣。察姦佞則忠臣用而小人不得 幸進矣。近正人則諫諍日聞而聖性開明矣。明功罪 則朝廷無私而天下服矣。息大費則公私富而軍旅 有積矣。備凶年則大恩常施而禍亂不起矣。崇儉素 則自上化下而民樸素矣。久任使則官不虛授而職 事舉矣。擇守宰則庶績有成而民受賜矣。禦邊患則 四遠畏服而中國彊矣。」除知登州。

《過庭錄》。宦者李憲用事神廟,朝議再興西夏之師,慮 有沮撓者,詔天下敢有言班師者族五。侍郎任陝漕, 乃連上章言三十六不可,皆指斥時事,各有徵驗,且 曰:「臣世受國恩,寧受盡言之誅於今日,不受不言之 誅於後世。」辭意誠切,恐不免禍。乃自籍家口數牒永 興軍拘管,以俟上命。章上,神宗覽之默然,召宦者李 舜聰問曰:「范某所陳徵據甚的,果有否?李憲假我,令 天下人既有,何處之?」舜聰良久曰:「此事雖未皆有,蓋 不盡無。」上大悟,詔即日班師。放范某罪,除直龍圖閣、 環慶路經略安撫使。

《宋史紀事》:哲宗初政,詔百官言朝政闕失,榜於朝堂。 時大臣有不悅者,設六事於詔語中以禁遏之曰:「若 陰有所懷,犯非其分,或扇搖機事之重,或迎合已行 之令,上以觀望朝廷之意以僥倖希進,下以眩惑流 俗之情以干取虛譽。若此者必罰無赦。」太后封詔草 示司馬光,光曰:「此非求諫,乃拒諫也。人臣惟不言,言」 則入六事矣。

《宋史豐稷傳》:稷除刑部侍郎兼侍講。元祐八年春,多 雪,稷言:「今嘉祥未臻,沴氣交作,豈應天之實未充,事 天之禮未備,畏天之誠未孚歟?宮掖之臣,有關預政 事,如天聖之羅崇勳、江德明,治平之任守忠者歟?願 陛下昭聖德,祗天戒,總正萬事,以消災祥。」帝親政,召 內侍居外者樂士宣等數人,稷言:「陛下初親萬幾,未 聞登進忠良,而首召近幸,恐上累大德。」

《常安民傳》:安民除開封府推官。紹聖初,召對,言:「今日 之患,莫大於士不知恥。願陛下獎進廉潔有守之士, 以厲風俗。元祐進言者以熙、豐為非,今之進言者反 是,皆為偏論。願公聽並觀,擇其中而歸於當。」

《家愿傳》:「元符三年,以莫大於士言,愿時為普州樂至令, 應詔上言,極論時政凡萬言。其大要有十:一曰謹始 以正本,二曰敬德以格天,三曰謹好惡以防小人,四 曰審信任以辨君子,五曰開言路以來直諫,六曰詳 聽言以觀事實,七曰破黨議以存至公,八曰登碩德 以服天下,九曰從寬厚以盡人才,十曰崇名節以《厚 士風》。」疏上,不報。

《張舜民傳》:舜民為襄崇令,王安石倡新法,舜民上書 言:「便民所以窮民,強內所以弱內,富國所以蹙國。以 堂堂之天下,而與小民爭利,可恥也。」時人壯之。 《過庭錄》:韓子華為閣長,一時名公如劉原父、王介甫 之徒,皆在館職。介甫最為子華所服,事多折衷於介 甫。一日館中會話,論及劉更生,介甫以當漢衰靡,王 莽擅權,勢不復興,而更生嘵嘵強聒,近不知時,其中 是非者相半。子華繼自外至,問曰:「諸公所談何事?」或 以更生對。子華問介甫曰:「如何?」介甫具告子華曰:「不 然。更生同姓之卿,安得默默就斃哉?」一坐服子華至 論。

《宋史紀事》:翰林學士范鎮言:「孔文仲對策,草茅疏遠, 不識忌諱,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為聖明之累。」 不聽。鎮以言不用,乞致仕,復極論青苗之害,且曰:「陛 下有納諫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 大臣用殘民之術。」疏入,王安石大怒,自草制極詆之, 遂以戶部侍郎致仕。鎮謝表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 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臣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 天下聞而壯之。

《人物志》:宋劉安世,哲宗時歷臺諫,知無不言,言無不 盡。其面折廷諫,至雷霆之怒赫然,則執簡卻立。天威 少霽,復前極論,一時奏對且前且卻者,或至四五殿 廷觀者皆流汗縮竦,目之曰「殿上虎。」

《經濟類編》:哲宗劉妃多材藝,有盛寵。既搆廢孟后,章 惇與內侍郝隨等相結,請妃正位中宮。時帝未有儲 嗣,會妃生子茂,帝大喜,遂立焉。鄒浩以數論事,帝親 擢為右正言,乃上疏言:「賢妃與孟后爭寵而孟后廢, 今立之,殊累聖德,乞追停冊禮。」帝曰:「此祖宗故事,豈 獨朕耶?」蓋指真宗立劉德妃也。浩對曰:「祖宗大德,可 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耶?」帝變色,持其 章,躊躇若有所思,因付於外。明日,章惇詆其狂妄,除 名勒停,羈管新州。

《宋史李朴傳》:「朴為虔州教授,以嘗言隆祐太后不當 廢處瑤華宮事,有詔推鞫,忌者欲擠之死,使人危言 動之,朴泰然無懼色。旋追官勒停,會赦,注汀州司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