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元康之後,政亂朝昏,禍難荐興,艱虞孔熾,遂使奸凶

放命,戎狄交侵,函夏沸騰,蒼生塗炭。干戈日用,戰爭 方興。雖背恩忘義之徒,不可勝載;而蹈節輕生之士, 無乏於時。至若嵇紹之衛難乘輿,卞壼之亡軀鋒鏑, 桓雄之義高田叔、周崎之節邁《解揚》。羅丁致命於舊 君,辛吉恥臣於戎寇,張禕引鴆以全節,王諒斷臂以 厲忠,莫不志烈秋霜,精貫白日,足以激清風於萬古, 厲薄俗於當年者,歟所謂「亂世識忠臣」,斯之謂也。卞 壼、劉超、鍾雅、周𧆟等已入列傳。其餘即敘其行事,以 為《忠義傳》,用旌晉氏之有人焉。

《論嵇紹》

史臣曰:中散以膚受見誅,王儀以抗言獲戾,時皆可 謂死非其罪也。偉元恥臣晉室,延祖甘赴危亡,所由 之理雖同,所趨之塗即異,而並見稱當世,垂芳竹帛, 豈不以君父居在三之極,忠孝為百行之先者乎!且 褒獨善其身,故得全其孝;而紹兼濟於物,理宜竭其 忠。可謂「蘭桂異質而齊芳,《韶》《武》殊音而並美。」或有論 紹者以死難獲譏,揚搉言之,未為篤論。夫君,天也,天 可讎乎?安既享其榮,危乃違其禍,進退無據,何以立 人?嵇生之隕身全節,用此道也。

《論羅憲滕脩張光趙誘》

史臣曰:「忠為令德,貞曰事君」,徇國家而竭身,歷夷險 而一節。羅憲、滕脩,濯纓入仕,指巴東而受脤,出嶺嶠 而揚麾。屬鼎命淪胥,本朝失守,屆巴丘而流涕,集都 亭而大臨。古之忠烈,罕輩於茲。景武,南楚秀士,元孫, 累葉將門,赴死喻于登仙,效誠陳於上策,竟而俱斃, 貞則斯存。

《論周處》

史臣曰:「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即君子,背之即小人。」周 子隱以跅弛之材,負不羈之行,比凶蛟猛獸,縱毒鄉 閭,終能克己厲精,朝聞夕改,輕生重義,徇國亡軀,可 謂志節之士也。

《論桓彝》

史臣曰:醨風潛煽,醇源浸竭,遺道德於情性,顯忠信 於名教。首陽高節,求仁而得仁;泗上微言,朝聞而夕 死。原軫免胄,懍然於往策;季路絕纓,邈矣於前志。況 交霜雪於杪歲,晦風雨於將晨,喈響或以變其音,貞 柯罕能全其性。桓茂倫抱中和之氣,懷不撓之節,邁 周、庾之清塵,遵許、郭之遐軌,懼臨危於取免,知處死 「之為易。」揚芬千載之上,淪骨九泉之下,仁者之勇,不 其然乎?至夫基構迭汙隆,龍蛇俱山澤,沖逡巡於內 輔,豁陵厲於上游,虔振北門之威,秀坦西陽之務,外 有扞城之用,裏無末大之嫌,求之名臣,抑亦可算。而 溫為亢極之資,元遂履霜之業。是知敬仲之美,不息 檀臺之亂;甯俞之忠,無救奕棋之禍。子文之不血食, 悲夫!

梁書

論韋粲江子一弟子四子五張嵊沈浚柳敬禮

史臣曰:若夫義重於生,前典垂誥,斯蓋先哲之所貴 也。故《孟子》稱「生者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事必不可 兼得,寧舍生而取義。至如張嵊二三子之徒,捐軀徇 節,赴死如歸,英風勁氣,籠罩今古,君子知梁代之有 忠臣焉。

南史

《孝義傳論》

《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夫仁義者,合君親之至理, 實忠孝之所資。雖義發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 聖哲遺言。至於風離化薄,禮違道喪,忠不樹國,孝亦 愆家。而一代之甿,權利相引,仕以勢招,榮非行立。乏 嗥翔之感,棄捨生之分。霜露未改,大痛已忘於心;名 節不變,戎車遽為其首。斯並軌訓之理未弘,汲引之 塗多闕。若夫情發於天,行成乎己,捐軀捨命,濟主安 親,雖乘理闇至,匪由勸賞。而宰世之人,曾微誘激,乃 至事隱閭閻,無聞視聽,考於載籍,何代無之。故宜被 之圖篆,用存旌勸。今搜綴湮落,以備闕文云爾。

魏書

《節義傳論》

大義重於至聞,自日人慕之者蓋希,行之者實寡。至 於輕生蹈節,臨難如歸,殺身成仁,死而無悔,自非耿 介苦心之人、鬱怏激氣之士,亦何能若斯!僉列之傳 名《節義》云。

論于什門段進石文德趙令安孟蘭強汲固王

元威,婁提,蛭拔寅,劉渴侯,朱長生,于提,馬八龍,門文愛,晁清,劉侯仁,石祖興,邵洪哲,王榮世,胡小虎,孫道登,李几,張安祖,王閭,劉業興,蓋儁

史臣曰:「于什門等或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 夷,惟義所在。其大則光國隆家,其小則損己利物。故 其盛烈所著,與河海而爭流;峻節所標,共松柏而俱 茂。並蹈履之所致,身歿名立,豈徒然哉!」

隋書

《誠節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