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必謂陛下聰明天縱,誰敢欺蔽?此言一入,將有浸惑 君心而不自覺者,不可不辨之早也。且因一尚書而 罪諸御史。脫斥及乘輿,更以何法治之?」疏入,帝大怒, 執下詔獄,究主使者刑甚酷。德新厲聲曰:「死即死耳, 終不誣他人。」主者以狀聞,削籍為民。巡按御史朱鴻 謨疏薦,忤旨,奪俸。久之,起南京工部主事。擢光祿丞。 母憂歸,竟不復出。

于孔兼

按《明外史》本傳:孔兼,字元時,金壇人。萬曆八年進士。 授九江推官,入為禮部主事,再遷儀制郎中。疏論都 御史吳時來晚節不終,不當諡「忠恪」,因請諡楊爵、陳 瓚、孟秋,乃奪時來諡,而諡爵「忠介。」大學士王家屏以 爭冊立求去,孔兼上言:「陛下徇內嬖之情,而搖主鬯 之器,逐敢諫之臣,天下萬世不識,謂陛下何如主申 生廢而晉國亂,楊廣立而隋祚亡,古人覆轍,後代永 鑒。且貴妃一時之狐媚,雖能惑主,而陛下他年色愛 既弛,必興怨艾。奈何不納輔臣之言,反重諫官之罰, 且移怒吏部,削籍三人。夫萬國欽獲罪申時行,饒伸 獲罪王錫爵,非獲罪於陛下也。輔臣於數千里外,能 遙制朝權若此,毋乃陛下以此示恩,欲其復來,共成 他圖耶?自陛下有近日之舉,而善類寒心,邪臣鼓掌 將來,逢君必巧,豫教無期。申生、楊廣再見於今。此宗 廟之不利,非直臣等憂也。」帝得疏,怒甚,巳竟留中。明 年正月,有詔並封三王。孔兼與員外郎陳泰來合疏 爭曰:「立嫡之訓,自古有之。然歷考祖宗以來,未有虛 東宮之位以候嫡子者。待中宮產子,必宮閫中有鐘 鼓之樂,若文王之於后妃,而後《螽斯》之慶可望,陛下 當自知之。昔陛下正位東宮,年甫六歲,仁聖皇太后 方在盛年,先皇帝曾不少待,陛下豈不省記乎?地逼 則嫌生,禮殊則分定。願收還新諭,建儲封王,一時並 舉,宗社幸甚。」未報。孔兼又言:「陛下堅持待嫡之說,既 疑群」臣謗訕,又謂朝綱倒持,遂欲坐諫者以無禮於 君之罪。夫謂元子當立不容緩者,君子也;此有禮於 君者,王如堅諸人是也;謂並封可行,逢上意者,小人 也;此無禮於君者,許夢熊一人是也。今欲以無禮之 罪,而加之有禮於其君者,何以服人心、昭國法?臣又 惟巫蠱之謗,啟於堯母;承乾之誅,成於偏「愛。自古亂 臣,未有不窺人君之隙而逢迎以遂其奸者,蓋至後 日而追尋禍始。」錫爵之兩諭並擬,其負國誤君大矣。 既不能轉移君心,決計於初,遂乃以杜門求去為計。 夫前無失策,一去可以成名。失而後爭,爭而不得,雖 去不足塞責矣。人謂錫爵言無不盡,特苦陛下聽斷 之不行。臣則云:「陛下悔心已萌,特憂錫爵感孚之未 至。若姑云徐徐坐視君父之過舉,錫爵縱不為宗社 計,獨不為身名計乎?」會廷臣多諫者,其事竟寢。亡何, 考功郎中趙南星坐京察削籍,孔兼、泰來各疏救。帝 積前恨,謫孔兼安吉判官,泰來饒平典史。孔兼投牒 歸,家居二十年,杜門讀書,矩矱整肅,鄉人稱之無間 言。天啟中,贈光祿少卿。

陳泰來

按《明外史于孔兼傳》:「泰來,字伯符,平湖人。年十九,舉 萬曆五年進士,授順天教授,進國子博士。見執政與 言路相水火,上書規之,坐是五年不調。南京禮部郎 中馬應圖,泰來同邑,又同年生也。十三年,上疏譏切 執政,又力詆給事中齊世臣,御史龔懋賢、蔡系周、孫 命賢、吳定,而盛稱吳中行、趙用賢、沈思孝、李植諸人。」 忤旨,謫大同典史。給事中王致祥、御史柴祥等希執 政意,復連章劾應圖,且言「泰來為點定奏章。」帝以應 圖既貶,不問。泰來卒引疾歸。久之,起禮部主事,進員 外郎。疏請建儲,不報。踰年遂卒,年三十六。天啟中,贈 光祿少卿。

薛敷教

按《明外史》本傳:「敷教,字以身,武進人。祖應旂,字仲常, 嘉靖十四年進士。由慈谿知縣屢遷南京考功郎中, 主京察。大學士嚴嵩以給事中王曄嘗劾之,令尚寶 丞諸傑貽書應旂,令黜曄,應旂反黜傑,嵩大怒。應旂 又黜常州知府符驗嵩令御史桂榮劾應旂挾私,黜 郡守,謫建昌通判,歷浙江提學副使。」應旂雅工場屋 文字,與王鏊、唐順之、瞿景淳齊名,天下稱「王、唐、瞿、薛。」 其閱文所品題,百不失一。以大計罷歸。顧憲成兄弟 方少從之學敷教,遂與善用風節相期許。及舉萬曆 十七年進士,與高攀龍同出趙南星門,益以名教自 任。會南京御史王藩臣疏劾巡撫周繼,不具揭都察 院,為其長耿定向所劾。左都御史吳時來,因請申飭 憲規,藩臣坐停俸。敷教上言:「時來壅遏言路,代人狼 噬。而二、三輔臣,曲學險詖。又故繩庶寀以崇九列,塞 主上聰明。宜嚴黨邪之禁,更易兩都臺長,以清風憲。」 疏上,大學士申時行等疏言:「故事,御史建自北京,即 日投揭;臺長南京,則以三日。藩臣廢故事,薄罰未為 過。必如敷教言,將盡抑大臣而後可耶?」副都御史詹 仰庇劾敷教煽惑人心,淆亂國是。詔敷教歸省,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