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馬從宜,遙授汝州防禦使。四年,宋扈太尉步騎十萬

圍鄧州,鶴壽分兵拒守,出府庫金帛賞士,許以遷官 加爵。自將餘眾,日出搏戰,宋兵焚營去。鶴壽被創,不 能騎馬,遣招撫副使朮虎移剌荅追及之,殺數十人, 奪其俘而遷。詔所散金帛勿問,將士優遷官爵。鶴壽 遷金紫光祿大夫,遙授武勝軍節度使。俄丁母憂,以 本官起復,權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於鄜州。興定五 年十月,鄜州破,鶴壽與數騎突出城,追及之,鶴壽據 土山力戰而死。諡果勇。

女奚烈資祿

按《金史忠義傳》:「資祿,本姓張氏,咸平府人。泰和伐宋, 從軍有功,調易縣尉,遷潞縣主簿。貞祐初,遙授同知 德州防禦事,改秦州。三年,遙授同知通遠軍節度事。 興定元年,改西寧州刺史,賜今姓。久之,遙授同知臨 洮府事,兼定西州刺史。從元帥右都監完顏阿鄰破 宋兵於梢子嶺。三年,攻破武林關,資祿功最,詔比將」 士遷五官職二等外,資祿更加官職一等。遙授通遠 軍節度使,刺史如故。五年,遙授隴安軍節度使,俄改 金安軍。詔曰:「陝西行省奏軍官闕員,卿久在行陣,御 下有法,舊隸士卒,多在京兆。今正防秋,關河要衝,悉 心備禦。將兵救鄜州。」閏十二月,鄜州破,被執不肯降, 遂死。贈銀青榮祿大夫、中京留守。元光元年,言事者 謂「資祿褒贈尚薄。」詔錄其二子烈山、林泉,升職一等, 陝西行省軍中用之。

完顏六斤

按《金史忠義傳》:「六斤,中都路胡土愛割蠻猛安人。大 安中,以蔭補官,選充親軍,調阜平尉,遷方城令,改通 州軍事判官,以功遷本州刺史。頃之,元帥右都監蒲 察七斤執之以去。未幾,挈家脫歸,除同知臨洮府事, 徙慶陽,遷保大軍節度使。興定五年,鄜州破,六斤自 投崖下死焉。贈特進,知延安府事。詔陝西行省訪其」 子孫以聞。

伍禮厚

按《山西通志》:「禮厚,興定中任吉州同知。元兵陷吉,與 其妻墜崖而死。」

和安禮

按《山東通志》:安禮,宣宗時為泰安州刺史。山東被兵, 或勸其遁去,安禮曰:「我去,城誰與守?豈可避難負國 恩。」元兵至,戰旬日,城陷,不屈而死。

金上賓

按《亳州志》:上賓,字德卿,本州人。貞祐二年進士。由縣 令入為尚書省令史。以復亳州功,授同知集慶軍。又 詔行六部尚書事,仍賜世爵。後以軍食不給,為部下 所害。臨刑毅然不屈,曰:「但殺但殺,不能從汝也。」

馬慶祥子嗣亨 胥謙 僕散胡沙 王清

田榮 、李貴 、王斌 、馮萬奴 、張德威 、高行中 、程濟 、姬𤣱 、張山

按《金史忠義傳》:「慶祥,字瑞寧,本名習禮吉思。先世自 西域入居臨洮狄道,以馬為氏,後徙家淨州天山。泰 和中,試補尚書省譯史。大安初,衛王始通問,大元選 使副。上曰:『習禮吉思智辯,通六國語,往必無辱也』。使 還,授開封府判官。內城之役,充應辦使,不擾而事集。 未幾,大元兵出陝右,朝廷命完顏仲元為鳳翔元帥」, 舉慶祥為副。上曰:「此朕志也。且築城有勞。」即拜鳳翔 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元光元年冬十一月,聞大將 萌古不花將攻鳳翔,行省檄慶祥與治中胥謙分道 清野。將行,命書工肖其貌,付其家人。或曰:「君方壯,何 乃為此不祥?」慶祥曰:「非汝所知也。」明日遂行,遇先鋒 於澮水,戰不利,且行且戰。將及城,會大兵邀其歸路, 度不能脫,令其騎曰:「吾屬荷國厚恩,竭力效死,乃其 職也。」諸騎皆曰「諾。」人殊死戰,良久矢盡,大兵圍數匝, 欲降之,軍擁以行,語言往復,竟不屈而死,年四十有 六。元帥郭仲元與其尸以歸,葬鳳翔普門寺之東。事 聞,詔贈輔國上將軍、恆州刺史,諡忠愍。胥謙及其子 嗣亨,亦不屈死。謙贈輔國上將軍、彰化軍節度使。嗣 亨贈威遠將軍、鳳翔府判官。楨州金勝堡提控僕散 胡沙亦死,贈銀青榮祿大夫。正大二年,哀宗詔褒死 節士,若馬習禮、吉思、王清、田榮、李貴、王斌、馮萬奴、張 德威、高行中、程濟、姬𤣱、張山等十有三人,為立「褒忠 廟」,仍錄其孤。二人者逸其名,餘無所考。

趙益

按《金史忠義傳》:「益,太原人。讀書肄業。大元兵入境,益 鳩合土豪,保聚山陜,屢戰有功。晉陽公郭文振署為 壽陽令,駐兵榆次重原寨,遂率眾收復太原。夜登其 城,斬馘甚眾,所獲馬仗不可計,護老幼二萬餘口以 出,升太原治中,復擢同知府事,兼招撫使。元光元年 八月,大元兵大至,攻城益急,知不可支,迺自焚其府」 庫,殺妻子,沈其符印於并,遂自殺。宣宗聞之嘉嘆,贈 銀青榮祿大夫、河東北路宣撫使,仍諭有司求其子 孫錄用。

李復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