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書朝見於虢縣御營。有旨問:「汝識鳳翔帥否?」對曰:「識 之。」又問:「何如人?」曰:「敏於事者也。」又問:「汝能招之使降, 即貰汝死,不則殺汝矣。」曰:「臣奉書請和,招降豈使職 乎?招降亦死,還朝亦死,不若今日即死為愈也。」明日 復問:「汝曾思之不?」對如前問至再三,執義不回。又明 日乃喻旨云:「汝罪應死,但古無殺使者理。汝愛汝鬚 髯,猶汝命也。」叱左右以刀截去之。延登岸然不動,乃 監之豐州。二年後放還,哀宗撫慰久之,復以為祭酒, 歷禮、吏二部侍郎,權刑部尚書。明年,大元兵圍汴京, 倉猝逃難,為騎兵所得,欲擁而北行,延登辭情慷慨, 義不受辱,遂躍城旁并中,年五十八。

完顏陳和尚

按《金史忠義傳》:「陳和尚,名彝,字良佐,世以小字行,豐 州人,系出蕭王諸孫。父乞哥,泰和南征,以功授同知 階州軍事。及宋復階州,乞哥戰歿於嘉陵江。貞祐中, 陳和尚年二十餘,為北兵所掠,大帥甚愛之,置帳下。 時陳和尚母留豐州,從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謹。 陳和尚在北歲餘,託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之。至」 豐,乃與斜烈劫殺監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 騎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馬,母老不能行,載以鹿 角車,兄弟共輓南渡河,宣宗奇之。斜烈以世官授都 統陳和尚,試補護衛,未幾,轉奉御。及斜烈行壽泗元 帥府事,奏陳和尚自隨,詔以充宣差提控,佩金符。斜 烈辟太原王渥為經歷。渥字仲澤,文章論議與雷淵、 李獻能相上下,故得師友之。陳和尚天資高明,雅好 文史,自居禁衛,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渥授以《孝經》 《小學》《論語》《春秋左氏傳》,略通其義。軍中無事,則窗下 作牛毛細字,如寒苦之士,其視世味漠然。正大二年, 斜烈落帥職,例為總領,屯方城,陳和尚隨以往,凡兄 軍中事皆預知之。斜烈時在病軍中李太和者,與方 城鎮防軍葛宜翁相毆,訴於陳和尚,宜翁事不直,即 量笞之。宜翁素凶悍,恥以理屈受杖,竟鬱鬱以死。留 語其妻,必報陳和尚。妻訟陳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殺 其夫,訴於臺省於近侍,積薪龍津橋南,約不得報,則 自焚以謝其夫,以故陳和尚繫獄。議者疑陳和尚狃 於禁近,倚兵閫之重,必橫恣違法,當以大辟奏上,久 不能決。陳和尚聚書獄中,讀之凡十有八月。明年,斜 烈病愈,詔提兵而西入朝。哀宗怪其瘦甚,問「卿:寧以 方城獄未決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臺諫復有 言,不敢赦。未幾,斜烈卒,上聞,始馳赦陳和尚曰:「有司 奏汝以私忿殺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將。今以汝兄故, 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議我者。他日汝奮發立功名,國 家得汝力,始以我為不妄赦矣。」陳和尚且泣且拜,悲 動左右,不能出一言為謝,乃以白衣領紫微軍都統。 踰年,轉忠孝軍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達 問誰可為前鋒者,陳和尚出應命。先已沐浴易衣,若 將就木柙者,擐甲上馬,不反顧。是日以四百騎破八 千眾,三軍之士,踴躍思戰,蓋自軍興二十年始有此 捷。奏功第一,手詔褒諭,授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 世襲謀克。一日名動天下,忠孝一軍,皆回紇、乃滿、羌、 渾及中原被俘避罪來歸者,鷙狼凌突,號難制。陳和 尚御之有方,坐作進退,皆中程式,所過州邑,常料所 給外,秋毫無犯,街曲間不復喧雜,每戰則先登陷陣, 疾若風雨,諸軍倚以為重。六年,有衛州之勝。八年,有 倒回谷之勝。自刑徒不四五遷為禦侮中郎將。副樞 移剌蒲阿無持重之略,嘗一日夜馳二百里,趨小利, 軍中莫敢諫止。陳和尚私謂同列曰:「副樞以大將軍 為剽掠之事,今日得生口三百,明日得牛羊一二千, 士卒喘死者,則不復計國家數年所積,一旦必為是 人破除盡矣。」或以告蒲阿。一日,置酒會諸將飲酒,行 至陳和尚,蒲阿曰:「汝曾短長我」,又謂:「國家兵力當由 我盡,壞誠有否?」陳和尚飲畢,徐曰:「有。」蒲阿見其無懼 容,漫為好語云:「有過當面論,無後言也。」九年正月,三 峰山之敗,走鈞州。城破,大兵入,即縱軍巷戰,陳和尚 趨避隱處,殺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國大將,欲見 白事。」兵士以數騎夾之,詣行帳前,問其姓名,曰:「我忠 孝軍總領陳和尚也。大昌原之勝者,我也。衛州之勝 亦我也。倒回谷之勝亦我也。我死亂軍中,人將謂我 負國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時欲其降,斫 足脛折,不為屈,割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絕。大 將義之,酹以馬湩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當令我得 之。」時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詔贈鎮南軍節度使,塐像 褒忠廟,勒石紀其忠烈。

王浩 劉坦 宋乙

按《金史》本傳:浩由吏起身,初辟涇陽令,廉曰:「為關輔 第一。」時西臺檄州縣增植棗果,督責嚴急,民甚被擾, 浩獨無所問,主司將坐之,浩曰:「是縣所植已滿其數, 若欲增植,必盜他人所有,取彼置此,未見其利。」其愛 民多此類。所在有善政,民絲毫無所犯。秦人為立生 祠,歲時思之。南遷後,為扶溝令。天興元年正月,民錢 大亨等執縣官送款於北。大亨以浩有恩於民,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