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雨,萬身被數創,令諸軍舉熢。友聞遣選鋒軍統制楊 大全、遊奕軍統制馮大用引本部出東菜園,擊敵後 隊,敢勇軍總管夏用、知西和州,神勁軍總管趙興帥 所部出水嶺,擊敵中隊;知天水軍,安邊軍總管呂嗣 德、陳庚率所部出龍泉頭,擊敵前隊。友聞親帥精兵 三千人疾馳至隘下,先遣保捷軍統領劉虎帥敢死 士五百人衝前軍,前軍不動,大兵伏三百騎道旁,虎 眾銜枚突戰。會大風雨,諸將請曰:「雨不止,淖濘深沒 足,宜俟少霽。」友聞斥曰:「敵知我伏兵在此,緩必失機。」 遂擁兵齊進。友聞入龍尾頭,萬聞之,五鼓出隘口,與 友聞會,內外兩軍皆殊死戰,血流二十里。西軍素以 綿裘代鐵甲,經雨濡濕,不利步鬥。黎明,大兵益增,乃 以鐵騎四面圍繞。友聞歎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 於是極口詬罵,殺所乘馬以示必死,血戰愈厲,與弟 萬俱死,軍盡沒,北兵遂長驅入蜀。秦、鞏人汪世顯素 服友聞威望,常以名馬遺友聞,還師過戰地,歎曰:「蜀 將軍真男兒漢也!」盛禮祭之。事聞,特贈龍圖閣學士、 大中大夫,賜廟褒忠,諡曰「節」,官其二子承務郎。迪 功郎萬特贈武翼大夫。二子,成忠郎。

黃復 陳廣

按《延平府志》:「復字乾叟,沙縣人。登寶慶三年進士第, 除山陽尉。聞汀寇猖獗,獻廟堂三策,境賴以安。真德 秀、陳韡交薦之,教授高郵軍,改知興化軍興化縣,轉 通判滁州。與守陳廣協力拒寇。廣主西門,復主北門, 射殺寇眾數千人。後廣中炮死。復攝州事,士氣復振。 八十餘日,援不至,前後數百戰而沒。在圍中遺子書」 云:「父老矣,食君之祿,繼之以死,雖死猶生也。」總制趙 葵餉臣吳潛上其事,乞為立廟。所著書凡三十卷。子 垕、廣,皆從事郎。

曹孝先

按《寧波府志》:「孝先,字元思,寶慶中,任楚州錄事參軍。 李全謀叛,遣劉福慶脅犯制置許國,孝先趨入諭之 曰:『有情欲陳,當入文狀。制置朝廷,大臣犯制置,是犯 朝廷也。汝不欲使李氏保有富貴哉』!語既為亂軍所 射,中喉,拔箭叱曰:『誤李全斬東市,非汝曹而誰?曹孝 先決不愛生,制置決不可殺賊』。」芒鏃交集,血流被體, 猶登城與國謀,血盡氣微,枕之以磚,遂絕。事聞,詔賜 廟額曰「旌忠」,官其子詵。

陳寅

按《宋史忠義傳》:「寅,寶謨閣待制咸之子,漕司兩貢進 士,以父恩補官,歷官州縣。紹定初,知西和州。西和極 邊重地,寅以書生義不辭難。北兵入境,屬都統何進 出守大安,獨統制官王銳與忠義千人城守而已,寅 誓與其民共守此土。居民始以進留家城中,恃以為 固,已而進徙它郡,遂無固志。寅獨留其三子,并闔門」 二十八口,曰:「人各顧其家,將誰共守?」迺散資財以結 忠義,為必守之計。北兵十萬攻城東南門,以降者為 先驅。寅草檄文喻之,自執旗鼓,激厲將士,迎敵力戰, 矢石如雨。師退,詰旦,增兵復來,寅帥忠義民兵與敢 死士力戰,晝夜數十合,兵退。制置司以寅功遍告列 郡。北兵伐木為攻具,增兵至數十萬,圍州城。進素與 寅不協,寅有功,尤為諸將所忌。至是求援甚急,久之, 制置司才遣劉銳及忠義人陳瑀等往救,率皆觀望 不進。銳甫進《七方關》,瑀未及仇池,皆以路梗告,寅率 民兵晝夜苦戰,援兵不至,城遂陷。寅顧其妻杜氏曰: 「若速自為計。」杜厲聲曰:「安有生同君祿,死不共王事 者!」即登高堡自飲藥,二子及婦俱死母傍。寅斂而焚 之,乃朝服登戰樓,望闕焚香,號泣曰:「臣始謀守此城, 為蜀藩籬。城之不存,臣死分也。臣不負國,臣不負國!」 再拜,伏劍而死。賓客同死者二十有八人,一子後至, 亦欲自裁,軍士抱持之曰:「不可使忠臣無後。」與俱縋 城,亦折足死。制置司以聞,詔特贈朝議大夫、右文殿 修撰,賜錢三千緡,即其所居鄉、所守州立廟。久之,加 贈華文閣待制,諡襄節。

賈子坤

按《宋史忠義傳》:「子坤字伯厚,潼州懷安軍人。嘉定十 三年進士,為西和推官,攝通判。關外被兵,子坤與郡 守陳寅誓死城守。城陷,子坤朝服與其家十二口死 之。追贈承議郎,封其父崧承務郎,官其子仲武宣教 郎,隆州簽判,改奉議郎,果州通判,卒。」

鄧若水

按《宋史忠義傳》:「若水,字平仲,隆州井研人。博通經史, 為文章有氣骨。吳曦叛,州縣莫敢抗,若水方為布衣, 憤甚,將殺縣令,起兵討之。夜刲雞盟其僕曰:『我明日 謁知縣,汝密懷刃以從,我顧汝,即殺之』。僕佯許諾,至 期三顧不發,歸責其僕以背盟,僕曰:『平人尚不可殺, 況知縣乎?此何等事,而使我為之』!若水乃仗劍徒步」 如武興,欲手刃曦,中道聞曦死,乃還。人皆笑其狂而 壯其志。登嘉定十三年進士第。時史彌遠柄國久,若 水對策極論其奸,請罷之,更命賢相,否則必為宗社 憂。考官寘之末甲,策語播行,都士爭誦之。彌遠怒,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