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林注人之有禮,如木之有幹。人無禮,無以立其身;木無幹,無以立其形。

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聖人之後也。我若獲沒,必屬 說與!何忌於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

《昭公十五年》

叔向曰:「《禮》,王之大經也。言以考典,典以志經,忘經而 多言舉典,將焉用之?」

林注忘其經常。而徒恃言語。舉引典故。

《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 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 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 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 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 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 五味,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 六律,以奉五聲;為君臣上下,以則地義;為夫婦外內, 以經二物,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婭,以象天 明,為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 忌,以類其震曜殺戮,為溫慈和惠,以效天之生植長 育,是以長久』。」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

林注或哀或樂,不失其正,乃能「則天因地和」,協于陽生陰殺之性,故能參天地與之長久。

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 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 大,不亦宜乎?」

林注天地以禮而成位,猶織以經緯而成文也。人性之曲者,自以禮弼之,使就於直;人性之直者,自以禮弼之,使就於曲。能如此而後謂之成人,禮之所以為大也。

《昭公二十六年》

景公曰:「善哉!吾今而後知禮之可以為國也。」晏子對 曰:「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君令臣共,父慈 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君令而不 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 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 善物也。」景公曰:「寡人今而後聞此禮之上也。」對曰:「先 王所稟於天地,以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孝經

《三才章》

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君行敬讓」,則民化而不爭;「禮以檢其跡,樂以正其心」,則和睦矣。

《聖治章》

《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謂父為天,雖無貴賤,然以父配天之禮,始自周公,故曰「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 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

君行「嚴配」之禮,則德教刑於四海,海內諸侯各修其職,來助祭也。

《廣要道章》

「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言教人「親愛禮順,無加於孝悌也。」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 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 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 要道也。

史記

《禮書》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群眾,豈人力 也哉?余至大行禮官,觀三代損益,乃知緣人情而制 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人道經緯萬端,規 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故德厚者位 尊,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內,而整齊萬民也。人體 安,駕乘為之金輿鏓?一作錯衡以繁其飾;目好五色,為 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樂鐘磬,為之調諧八音以 蕩其心;口甘五味,為之庶羞酸鹹以致其美;情好珍 善,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 朱絃洞越,大羹元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是以 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 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仲尼曰:「禘 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周衰,禮廢樂壞,大小 相踰。管仲之家,兼備三歸。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 溢僭差者謂之顯榮。自子夏門人之高弟也,猶云出 見紛華盛麗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 能自決,而況中庸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孔子曰:「必也正名於衛,所居不合。」仲尼沒後,受業之 徒沈湮而不舉,或適齊楚,或入河海,豈不痛哉!至秦 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采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 君抑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至於高祖,光有四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