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孫通頗有所增益,減損大扺,皆襲秦故,自天子稱號, 下至佐僚,及宮室官名,少所變改。孝文即位,有司議 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 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孝景時,御史大夫晁錯明 於世務刑名,數干諫孝景曰:「諸侯藩輔,臣子一例,古 今之制也。今大國專治異政,不稟京師,恐不可傳後。」 孝景用其計,而六國畔逆,以錯首名,天子誅錯以解 難。事在《袁盎語》中。是後官者養交安祿而已,莫敢復 議。今上即位,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 或言「古者太平,萬民和喜,《瑞應辨》」至,乃采風俗,定 制作。上聞之,制詔御史曰:「蓋受命而王,各有所由興, 殊路而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議者咸稱太 古,百姓何望?漢亦一家之事,典法不傳,謂子孫何?化 隆者閎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與!」乃以太初之元,改 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 之於後云。禮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 忿,忿而無度量則爭,爭則亂。先王惡其亂,故制禮義 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不窮於物,物不屈於欲, 二者相待而長,是禮之所起也。故禮者養也,稻粱五 味,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茝,所以養鼻也;鐘鼓管弦,所 以養耳也;刻鏤文章,所以養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 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辨也。 所謂「辨」者,貴賤有等,長少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也。 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養體也;「側載臭茝」,所以養鼻 也;「前有錯衡」,所以養目也;和鸞之聲,步中《武》象,驟中 《韶》濩,所以養耳也;「龍旂九斿」,所以養信也;「寢兕持虎, 鮫韅彌龍」,所以養威也。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 後乘「之,所以養安也?孰知夫士出死要節之所以養 生也?孰知夫輕費用之所以養財也?孰知夫恭敬辭 讓之所以養安也?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 人苟生之為見,若者必死;苟利之為見,若者必害;怠 惰之為安,若者必危;情性之為安,若者必滅。故聖人 一之於禮義,則兩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則兩失之矣。 故儒者,將使人兩得之者也;墨者,將使人兩失之者 也。是儒墨之分,治辨之極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 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諸侯也;弗 由之,所以捐社稷也。故堅革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 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 行,不由其道則廢。楚人鮫革犀兕,所以為甲,堅如金 石;宛之鉅鐵,施鑽如蜂蠆,輕利剽遫,卒如熛風」,然而 兵殆於垂涉,唐昧死焉。莊蹻起,楚分而為四參。是豈 無堅革利兵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汝潁以 為險,江漢以為池,阻之以鄧林,緣之以方城,然而秦 師至,鄢郢舉若振槁。是豈無固塞險阻哉?其所以統 之者非其道故也。紂剖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殺無 辜,時臣下懍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師至而令不行乎 下,不能用其民,是豈令不嚴、刑不峻哉?其所以統之 者,非其道故也。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敵國 不待試而詘,城郭不集,溝池不掘,固塞不樹,機變不 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他故焉。明道而均 分之,時使而誠愛之,則下應之如景響,有不由命者, 然後俟之以刑,則民知辠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辠 人不尤其上,知辠之在己也。是故刑罰省而威行如 流,無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 則廢。古者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 下治。《傳》曰:「威厲而不試,刑措而不用。」天地者,生之本 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 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故 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懷,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 賤。貴賤治,得之本也。郊疇乎天子,社至乎諸侯及士 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鉅者鉅,宜小者 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 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 不得立宗廟。所以辨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 也。大饗、上元尊,俎上腥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 饗、上元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 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 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大隆。故尊之上,元 尊也。俎之上,腥魚也,豆之上大羹,一也;利爵弗啐也, 成事俎弗嘗也,三宥之弗食也,大昏之未廢齊也,大 廟之未內尸也,始絕之未小斂,一也;大路之素幬也, 郊之麻冕,喪服之先散麻,一也;三年哭之不反也。《清 廟》之歌,一唱而三歎;縣一鐘,尚拊膈,朱絃而通越,一 也。凡禮始乎脫,成乎文,終乎稅,故至備,情文俱盡。其 次情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太一。天地以合,日月以 明,四時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萬物以昌,好惡以 節,喜怒以當,以為下則順,以為上則明。

太史公曰:「至矣哉!立隆以為極,而天下莫之能益損 也。本末相順,終始相應,至文有以辨,至察有以說。天 下從之者治,不從者亂;從之者安,不從者危。小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