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雖《史》《漢》亦未及也。

世傳雕板印書,始於馮道,此葉石林云非也,但監本 《五經》,道為之爾。柳玭訓序言其在蜀時,嘗閱書肆,云 「字書小學率雕板印紙。」則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 之工。石林止謂其雕印五經,不知九經雕印,皆始於 此時也。

後漢乾祐中,禮部郎司徒調請開獻書之路。凡儒學 之士,衣冠舊族,有以三館亡書來上者,計其卷帙,賜 之金帛,數多者授以官秩。獻《經》者最優,《史》次之,《子集》 又次之。以屢經衰亂之後,官族轉徙,書籍罕存,詔下 鮮有應者。當時正經與史,所在尚有,無待於獻,至三 館所亡,則民間自少,故鮮應也。

《錦堂庭訓錄》:「五代時,馮道歷相數朝,恬不知愧,反以 此自誇譽。跡其行事,多無足取。惟請以《九經》板刻印 頒行,殊有功於學者。考之唐明宗長興三年,宰相馮 道、李惠請令國子監田敏校正《九經》,刻板印賣,朝廷 從之。雖極亂之世,而經籍之傳甚廣。刻印九經」,誠千 古盛事。然當出內帑刻印,頒賜學宮,聽民間傳刻印 賣則可,若在上者印賣,則《非右文》盛治矣。此其所以 為《五代》與?此其所以為《馮道》與!

五代時,田敏於後晉出帝開運年間嘗為祭酒,合《五 經》文字、《九經》字樣為一編,以考俗體訛謬。「《五經》文字」 者,大曆中司業張參所纂,取《五經》文字以類相從。「《九 經》字樣」者,開成中翰林待詔唐元度所修。田敏參取 二書,以五經文字為主,而以《五經》字樣補所不載,殊 有裨於經學。至後周廣順三年六月板成,上之。各二 部,一百三十冊,皆四門博士李鶚書,惟《公羊春秋》並 《三禮》郭嵠書。 《遼史馬得臣傳》:「得臣,南京人,好學博古,拜翰林學士。 聖宗即位時,擊鞠無度,上書諫曰:『臣聞二帝耽玩經 史,數引公卿講學,至於日昃。故當時天下翕然嚮風, 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願研究經 理,深造而篤行之,二帝』」之治不難致矣。

《楊晰傳》:「晰幼通五經大義,聖宗聞其穎悟,詔賦詩,授 祕書省校書郎。」

《烈女傳》。他史多作列遼史作烈邢簡妻陳氏,營州人。父陘,五代 時累官司徒。陳氏甫笄,涉通經義,時以女「秀才」名之。 年二十,歸於簡。有六子,陳氏親授以經。後二子抱朴、 抱質,皆以賢位宰相。統和十二年卒。睿知皇后聞之, 贈魯國夫人,刻石以表其行。

《傳經堂餘論》:「趙孝嚴嘗權翰林學士,其時為遼道宗 大安二年。道宗頗好文雅,討論經學,嘗召孝嚴與知 制誥王師儒等講五經大義,甚被優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