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曰:「『韓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應辰答曰:『仲尼三千 而論道,惟公其然』。」紹興五年,進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勢為問,應辰答以為治之要,以 至誠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覽其對,意其為老成 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見者掖而前,上甚異之,特 書《中庸》一篇以賜。應辰剛方正直,敢言不避。少從呂 居仁、胡安國游,張栻、呂祖謙深器許之,告以造道之 方。嘗釋克己之私,如用兵克敵,《易》「懲忿窒欲」,《書》「剛制 于酒」,懲窒剛制,皆克勝義,可不常省察乎?其義理之 精如此。

《周執羔傳》:乾道初侍講,首進二說,以為王道在正心 誠意,立國在節用愛人。二年,復為禮部侍郎。一日,侍 經筵,自言學《易》知數。方士劉孝榮言《統元曆》差,命執 羔釐正之。執羔用劉羲叟法,推日月交食,考五緯贏 縮,以紀氣朔寒溫之候,撰《曆議》《曆書》《五星測驗》各一 卷上之。執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 風,手不釋卷,尤通于《易》。

《胡沂傳》:「沂穎異,六歲誦五經皆畢,不忘一字。」

《趙雄傳》:「『淳熙二年僉書樞密院事。一日奏事,上曰:『今 夏蠶麥甚熟,絲米價平,可喜』。雄奏:孟子論王道始于 不飢不寒』。上曰:近世士大夫好高論,恥言農事,微有 西晉風。豈知《周禮》與《易》言理財,周公、孔子曷嘗不以 理財為務?」

《辛棄疾傳》:帥長沙時,士人或愬考試官濫取第十七 名《春秋》卷,棄疾察之,信然,索亞榜春秋卷兩易之,啟 名則趙鼎也。棄疾怒曰:「佐國元勳,忠簡一人,胡為又 一」趙鼎擲之地。次閱《禮記》卷,棄疾曰:「觀其議論,必豪 傑士也,此不可失。」啟之乃趙方也。

《李好義傳》:「好義喜誦《孟子》及《左傳》,以為修身行此足 矣。」

《柳約傳》:約深於經學,屬辭微粹,大為學者師慕。 《李舜臣傳》:舜臣生四歲知讀書,八歲能屬文。少長通 古今,尤邃於《易》。嘗曰:《易》起於畫,理事象數皆因畫以 見,舍畫而論,非《易》也。畫從中起,乾坤中畫為誠敬,坎 離中畫為誠明。著《本傳》三十三篇,朱熹晚歲,每為學 者稱之。所著《書群經義》八卷,書小傳四卷,文集三十 卷,家《塾編次論語》八卷,《鏤玉餘功錄》二卷

《孫逢吉傳》:朱熹在經筵,持論切直,小人共不便。潛激 上怒,中批與祠。劉光祖與逢吉同在講筵,吏請曰:「今 日某侍郎輪講,以疾告,孫侍郎居次,請代之。逢吉曰: 『常所講《論語》,今安得即有講義』?」己而問侍郎講義安 在?取觀之,則講《詩·權輿》篇,刺康公與賢者有始而無 終,與逐朱熹事相類。逢吉欣然代之講,因於上前爭 論甚苦。會部中會食,吏密報優人王喜除閣職。逢吉 即言:「於上前效朱侍講進趨以儒為戲者,豈可令污 閣職?」即抗疏力爭之。

《劉黻傳》。黻至南安,盡取濂、洛諸子之書,摘其精切之 語,輯成書十卷,名曰《濂洛論語》。咸淳四年,改正字。上 言:「正學不明,則義理日微;異端不熄,則鼓惑轉熾。臣 非不知犯顏逆耳,臣子所難,實以君道世道,重有關 係,不容不懇惻開陳。」疏上,踰日,未蒙付外。孟軻云:「『有 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臣忝職諫省,義當盡言。今既」 不得其言。若更貪慕恩榮。不思引去。不惟有負朝廷 設官之意。其于孟軻明訓。實亦有慊。

《杜範傳》。範從祖受學朱熹,至範益著。嘉定元年,舉進 士。端平元年,授軍器監丞。明年,入對,言:「近者召用名 儒,發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學,有好議論者,乃從 而詆訾訕笑之。陛下一惑其言,即有厭棄儒學之意。 此正賢不肖進退之機,天下安危所係。願以其講明 見之施行。」嘉熙二年,差知寧國府。四年,還朝,言:「陛下 敬天有圖,旨酒有箴,緝熙有記,使持此一念,振起傾 頹,宜無難者。」及拜右丞相,帝親書,開誠心,布公道,集 眾恩,廣忠益賜之。所著《奏槁》十卷,外制三卷,《進故事》 五卷,《經筵講義》三卷。

《張虙傳》。虙遷祕書郎兼吳益王府教授,改兼莊文府 講《毛詩》終篇,乞以所讀諸子改《尚書》。帝曰:「吾固以《詩》 《書》成《麟趾》之美也。」端平初,召為國子司業兼侍講。以 《禮記月令》進讀,至「獄訟必端平」之語,因敷暢厥旨。升 國子祭酒。以為《月令》之書雖出於呂不韋,然人主後 天而奉天時,此書不為無助。乃因已講者為十三卷, 乞按月而觀之。

《吳昌裔傳》:「昌裔,嘉定七年舉進士,調眉州教授。眉士 故尚蘇軾學,昌裔取諸經為之講說。祠周惇頤及顥, 頤載熹,揭白鹿洞學規,倣潭州釋奠儀,簿正祭器,士 習丕變。」

《高定子傳》:「定子所著《經說》《紹興講義》行世。」

《范應銓傳》:應銓,開禧元年舉進士,直煥章閣。讀書明 大義,尤喜《左氏春秋》。所著有《西堂雜著》十卷,斷訟語 曰:《對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應銓經術似兒寬,決 獄似雋不疑,治民似龔遂,風采似范滂,理財似劉晏, 而正大過之。人以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