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20

此页尚未校对

《牟子才傳》:子才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至郡間詣 學為諸生講說經義。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有《經筵講 義口義》故事。

《朱貔孫傳》,「淳祐四年進士,累遷太子右諭德,詔許乘 馬赴講,貔孫諭導得體,衍說經義,有關于君道者,必 委曲敷暢,陰寓警戒,太子每為之改容。」

《歐陽守道傳》:淳祐元年,舉進士。湖南轉運副使吳子 良聘守道為嶽麓書院副山長。守道初升講,發明孟 氏「正人心,承三聖之說,學者悅服。宗人子新及子必 泰寓居長沙,聞守道至,往訪之,初猶未識也。晤語相 契,守道即請於子良,禮新,為嶽麓院講書。新講《禮記》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一章,守道起曰:『長沙自有仲齊, 吾何為至此』?」仲齊,新之字也。所著有《易故文集》。 《洪疇若傳》。淳熙五年進士,以煥章閣學士致仕。所著 有《講議經筵故事》。

《危稹傳》:「淳熙十四年進士,知漳州。郡有靈漳臺,據溪 山最勝處,作龍江書院其上既成,橫經自講,人用歆 動。諸經有《講義集解》。」

《胡穎傳》:穎自幼風神秀異,機警不常。成童即能倍誦 諸經。中童子科,復從兄學弓馬,母不許曰:「汝家世業 儒,不可復爾也。」遂感勵苦學,尤長於春秋。紹定五年 登進士第。正直剛果,博學強記,吐詞成書判,下筆千 言,援據經史,切當事情,倉卒之際,對偶皆精,讀者驚 歎。

冷應《徵傳》。「寶慶元年進士,知萬載縣。大修學舍,招俊 秀治其業,旌其通經飭行者以勸。」

《程元鳳傳》:「紹定元年進士,為宗學博士,以《詩》《禮》講榮 王府,旁諷曲喻,隨事規正,多所裨益。」

《陳宗禮傳》。「淳祐四年進士。度宗即位,兼侍講。所著有 《經筵講議》《經史明辨》《經史管見》。」

《徐僑傳》:淳熙十四年進士,調上饒主簿。始登朱熹之 門,熹稱其明白剛直。僑嘗言「比年熹之書滿天下,不 過割裂掇拾,以為進取之資。求其專精篤實,能得其 所言者蓋鮮。故其學一以真踐實履為尚。」

《循吏傳》:「韓晉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為童子時,日誦 書數千言。長以五經中第。」

《文苑傳》:「盧稹幼穎悟,及長曉五經大義。」

崔遵度,七歲授經於叔父憲,嘗以《春秋》編年,史、漢紀 傳之例問於憲,憲曰:「此兒他日成令名矣。」仁宗以壽 春郡王開府,遵度與張士遜並為王友。王讀《孝經》徹 章,復以御詩賜之。喜讀《易》,嘗曰:「意有疑則彈琴以辨 其數,筮《易》以觀其象,無不究也。」

穆脩,字伯長,鄆州人。幼嗜學,不事章句。真宗東封,詔 舉齊、魯經行之士,脩預選,賜進士出身。母死,自負櫬 以葬,日誦《孝經》《喪記》,不用浮屠為佛事。

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 皆不中,悉焚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 說。

唐庚兄弟五人,長兄瞻,字望之,後名伯虎,字長儒,治 《易》《春秋》皆有家法。

劉恕少穎異,書過目成誦。八歲時,坐客有言孔子無 兄弟者,恕應聲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驚異。年十 三,詣丞相晏殊,問以事,反覆詰難,殊不能對。召至府, 使講《春秋》,殊親帥官屬往聽。未冠,舉進士。時有詔能 講經藝者別奏名,應召者才數十人。恕以《春秋》《禮記》 對,先列註疏,方引先儒異說,末乃斷以己意,凡二十 問,所對皆然,主司異之,擢為第一。國子試講經,復第 一。

朱長文,字伯原,蘇州吳縣人。年未冠,舉進士乙科,以 病足不肯試吏,築室樂圃坊,著書閱古,有文三百卷, 《六經》皆為辯說。

汪藻拜翰林學士,帝以所御白團扇親書「紫誥仍兼 綰,黃麻似六經」十字以賜,縉紳艷之。

《忠義傳》:「尹穀登進士第,知崇陽縣。丁內艱,家居教授, 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諸生經。士雖有才思而不謹飭 者,擯不齒。」

《隱逸傳》:「章察博通經學,尤長《易》太元。」

張舉閉戶讀書四十年,窮經著書,至夜分不寐。 徐中行,台州臨海人,始知學。聞安定胡瑗講學明道, 將往從焉。會福唐劉彝赴闕,得瑗所授經,熟讀精思, 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踰年乃歸。葺 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詣人莫測也。晚年教授學者自 洒掃應對,格物致知,達於治國平天下,不失其性,不 越其序而後已。

戚同文幼孤,聞邑人楊愨教授生徒,日過其學舍,因 授《禮記》,隨即成誦,日諷一卷,愨異而留之,不終歲,畢 誦《五經》。時晉末喪亂,絕意仕進。

种放,景德元年十月來朝。上曰:「放每所詢問,皆據經 以對,頗多裨益。朕優待之,蓋以激浮競也。」三年,告歸 終南,表求太宗御書及經史音疏,悉給焉。

《高麗國傳》:「太平興國二年,伷卒,弟治知國事。」淳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