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太祖為吳主,立為王世子,從宋濂受經。」

《周定王橚傳》:「鎮國中尉睦桔,字灌甫,鎮平王諸孫。睦 桔覃精經學,通五經,尤邃於《易》《春秋》。」謂本朝經學一 本,宋儒古人經解殘缺放失,乃訪求諸海內通儒,繕 寫藏弆,若李鼎祚《易解》、張洽《春秋傳》,皆敘而傳之。築 室東坡之上,招延學徒,與共研席,名聲籍甚。呂柟與 論《易》,嘆息而去。萬曆五年,舉文行卓異,為周藩宗正, 領宗學,約宗生以三、六、九日午前講《易》《詩》《書》,午後講 《春秋》《禮記》,雖盛寒暑不輟。命諸生刺舉同異,撰《五經 稽疑》六卷,《授經圖傳》四卷。竭四十年之力,丹鉛歷然, 論者以漢劉向方之。

《魯荒王檀傳》:奉國將軍健根,鉅野恭定王陽鎣諸孫。 博通經術。子鎮國中尉觀熰,字中立,嘗繪《太平圖》上 獻,世宗嘉獎之,賜承訓書院名額,并五經諸書。 《寧獻王權傳》:鎮國中尉謀㙔,束修自好,貫串群籍,著 《易象通》八卷,《詩故》十卷,《春秋戴記魯論箋》二十卷,《駢 雅》二卷。

《劉基傳》:「基幼穎異,於經史無不通貫。次子璟字仲璟, 弱冠通五經。」

《曾魯傳》:「魯年七歲,能暗誦五經,一字不遺。」奉禮郎簡 正理欲以神童舉於朝,其父不聽。

《危素傳》:「素少通五經,遊吳澄、范梈門,皆折行輩與為 禮。至元六年,授經筵檢討。」

《安然傳》:「杜斆字致道,壺關人。舉元鄉試第一,除高平 教諭,遷臺州學正。歸家教授,通《易》《詩》《書》三經。」

許存仁傳:父謙,受學金履祥,學者稱白雲先生。太祖 克金華,訪謙,後召存仁,語大悅,嘗命講《尚書洪範》休 咎徵之說。又嘗問《孟子》何說為要,存仁以行王道、省 刑薄賦對。吳元年,擢祭酒。

《趙俶傳》:洪武六年,徵至。論經史貫串古今,除國子博 士。帝御奉天殿,召俶等曰:經學必宗孔子,毋以儀秦 縱橫。」俶請以正定十三經頒示天下,屏戰國策及陰 陽讖卜諸書,勿列學官。明年擇諸生穎拔者三十五 人,命俶專領之,教以古文。尋擢李擴、黃義等入文華、 武英二堂說書,皆見用。九年,御史臺言博十俶以《詩 「經教成均四年,其弟子多為方岳重臣及持節各部 者,今年逾懸車,請賜骸骨。乃進俶秩,以翰林院待制 致仕,賜內帑錢治裝。宋濂率同官暨諸生千餘送之。 〈桂彥良傳〉》:帝開國初,特重師傅。既命宋濂教太子,而 諸王傅亦慎其選。彥良與陳南賓、蕭岐等皆宿儒老 生。岐字尚仁,泰和人。洪武十七年,授潭王府長史。嘗 輯《五經要義》。

《陳脩傳》:「吳琳,黃岡人。太祖下武昌,求荊楚名儒,以詹 同薦,召為國子助教。與同並教冑子,文采不如同,而 經術過之。」

《王宗顯傳》:「太祖改婺州為寧越府,以宗顯知府事。宗 顯故儒者,博涉經史,開郡學,聘葉儀、宋濂為五經師, 戴良為學正,吳沉、徐原等為訓導。自兵興,學校久廢, 至是始聞絃誦聲。」

《陳濟傳》:其後有陳繼者,亦以布衣通經。父死,繼生甫 十月,遺書數萬卷。母吳,躬織以資誦讀。比長,貫串經 學,人呼為「陳五經。」楊士奇薦之,召為國子博士,尋改 翰林五經博士。

《劉球傳》球字求樂,安福人。永樂十九年進士,家居讀 書,十年授禮部主事,胡濙薦侍經筵。 《舒芬傳》:芬以倡明絕學為己任,其學貫串諸經,學者 稱「梓溪先生。」

《徐溥傳》:「孝宗嗣位,兼文淵閣大學士,詔撰《三清樂章》。 溥等言:國家設文淵閣,命學士居之,誠欲其謨謀政 事,講論經史,培養本原,匡弼缺失。今經筵早休,日講 久曠,異端邪說得乘間入。皆臣等無狀,不能為陛下 保初政。」奏入,帝嘉納之。

《劉健傳》:「弘治四年,進太子太保。帝召入乾清宮,執健 手曰:『東宮好逸樂,先生輩常勸之讀書,輔為賢主』。健 等頓首受命而出。武宗嗣位,孝宗山陵甫畢,健等即 請開經筵。帝每當日講,率云朝謁兩宮。健等深以為 憂,上疏極陳怠學之失,且具述先帝惓惓,屬以勤學, 詞甚哀切。帝竟不報。復上言:近日以來,免朝太多,游 戲漸廣。經筵日講,直命停止,不知陛下宮中復有何 事急於此者?」至八月,帝既大婚,健等請開經筵,命俟 九月。至期,又命停午講。健等言:「先帝時,每日必二講, 今不可廢。」不從。時東陽以詩文引後進,海內士皆抵 掌談文學,健若不聞,獨教人治經窮理。其事業光明 俊偉,為明世輔臣第一。

《王鏊傳》:鏊數典鄉試,取士尚經術險詭者,一切屏去。 《王雲鳳傳》:雲鳳為祭酒時,請劉瑾臨視國學,如唐魚 朝恩故事,言官指為五經掃地云。

《謝鐸傳》:「鐸經術湛深,為文章有體要。」

《王縝傳》:武宗初立,內府工匠以營造加恩,縝率同官 言:「昔唐明皇初載,內殿常置《無逸圖》,而宇內乂安。末 年易以山水障子,而國勢陵替。宋仁宗嘗命輔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