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24

此页尚未校对

《孝經》《無逸》為圖,而享國最久。至徽宗尚羽毛山水諸 畫,而宋室不競。工匠末技以微勞進者,誠不可示後 世。宜散遣先朝諸畫士,革工匠所授官。」帝不能用。 《王守仁傳》:守仁天姿異敏。年十七,謁上饒婁諒,與論 朱子格物大指。還家日,端坐講讀五經,不苟言笑。萬 曆十二年,大學士申時行等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學》, 言良知出《孟子》,皆祖述經訓,羽翼聖真。誠宜崇禮,庶 聖化大裨』。」帝從之。

《王艮傳》:艮初名銀,王守仁為更名。七歲受學鄉塾,貧 不能學,讀書止《孝經》《論語》《大學》,信口談說中理解。後 悟天地萬物與己一體,遂謝雜務為儒者。

《姚鏌傳》:「弘治六年進士,除禮部主事,進員外郎,擢廣 西提學僉事。立宣成書院,延五經師以教士子。」 《張岳傳》:「岳博覽經術湛深,不喜王守仁學,以程朱為 宗。」

李中傳再遷廣西提學,以身為教,擇諸生高等聚五 經書院,五日一登堂講《難》。

《楊爵傳》:「嘉靖二十年,爵上疏曰:『數年以來,朝御希簡, 經筵曠廢,非隆古君臣都俞,吁咈協恭圖治之氣象 也』。」帝中年益好祥瑞,爵疏詆符瑞,帝怒,立下詔獄。工 部員外郎徐魁,給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繫,先後繫 七年,日與怡、魁切劘講論,忘其困苦。所著《周易辨說》 《中庸解》,則獄中作也。

《楊繼盛傳》:「繼盛以議和辱國,奏言十不可,五謬。」疏入, 貶狄道典史。其地雜番俗,罕知詩書。繼盛簡子弟秀 者百餘人,聘《三經》師教之,鬻所乘馬,出婦裝,市田資 諸生。番民信愛之,呼曰「楊父。」

《劉元震傳》:「隆慶五年進士,歷國子祭酒。簡束諸生,課 其勤惰。經籍非布在學官者,弗聽肄。」

《王樵傳》:「樵邃經學,《易》《書》《春秋》皆有纂述,卒贈太子少 保。」

《謝傑傳》,「萬曆二十五年春,傑以帝荒於政事,疏陳十 規,言前此經筵臨御,聖學日勤。今則講官徒設,講席 久虛。」

《楊時喬傳》。時喬最不許王守仁之學,闢之甚力,尤惡 羅汝芳,官通政時,具疏斥之曰:「佛氏之學,初不溷於 儒,乃汝芳假聖賢仁義心性之言,倡為見性成佛之 教,謂吾學直捷,不假修為。於是以傳註為支離,以經 書為糟粕,以躬行實踐為迂腐,以綱紀法度為桎梏, 踰閑蕩檢,莫此為甚,而後學轉相信從,禍將安極!望 敕所司明禁,用彰風教。」詔從其言。

吳達《可傳》。舉萬曆五年進士,歷御史。疏請御經筵勤 學。

《鄒元標傳》:「元標字爾瞻,九歲通五經。」

《顧大章傳》:弟大韶,老於諸生,通經史百家,於《詩》《禮》《儀 禮》《周官》多所發明,他辨駁者復數萬言。性懶不著書, 將死,始繕所箋《詩》《禮》,曰《炳燭齋隨筆》云。

《文苑傳》:「王冕同時郭奎從余闕學經,闕亟稱之。太祖 為吳國公,來歸,從事幕府。」

趙撝謙,名古則,更名撝謙,餘姚人。長游四方,天台鄭 四表善《易》,則從之受《易》。定海樂良鄞鄭真明《春秋》,山 陰趙俶長於說《詩》,撝謙悉與為友,博究六經百氏之 學。

楊基九歲背誦《六經》,及長,著書十餘萬言,名曰《論鑒 王蒙傳》。洪武七年,帝御武樓,賜學士宋濂坐,謂曰:「天 下既定,朕方垂意宿學之士,卿知其人乎?」對曰:「會稽 有郭傳者,其學有淵源,其文雄贍新麗,其議論根據 六經,異才也。」帝召見於謹身殿,授翰林應奉。

萬曆中,連江陳第字季立,為諸生,深於經學,其著述 為尤富云。

何景明,擢陝西提學副使。其教諸生,專以經術,遴秀 者於正學書院,親為說經,不用諸家訓詁,士始知有 經學。

董其昌父漢儒,有學行。其昌初就塾,比夜,父從枕上 授經,悉能誦記。

王志堅肆志讀書,其讀經,先《箋疏》而後辨論。弟志長 亦深於經學。

《見聞錄》:「黃潤玉字孟清,世為鄞人。十三歲時,改元永 樂,命江南富民實北京,其父當行,先生詣官請代官, 少之。對曰:『父去日益長』。官異而從之。踰年扺京,授廛 北城外十里所,沙漠寒沍,茫無人煙。先生與同役,築 室成比閭,傾貲給徭賦,墾圃鬻蔬以為生,人不堪其 劬瘁,先生安之。稍隙,輒肆力於學,以己心為嚴師,而」 蘄造於聖賢。擇然後語,確不可易焉。揆然後動,端無 所苟焉。京有富翁,僅一女,招先生寓宿其家而同賈, 先生辭。或問之,曰:「瓜田不納履也。」其慎行若此。補郡 庠生。京闈鄉試,擢禮經魁。會試,授建昌府學訓導。丁 文林公憂,改訓南昌府學,拜行在交阯道監察御史, 出按湖廣。平生著述甚富,以朱子嘗欲編《禮記》附《儀 禮》,乃取《儀禮》析為四卷,而以《禮記》比類附之,不類者 附諸卷,首末亦各有意義。又以《五禮》獨缺《軍禮》,因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