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五十四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八

  明一

  宋濂       陶安

  詹同       朱升

  劉仲質      魏觀

  劉三吾      朱善

  張以寧      石光霽

  趙俶       錢宰

  桂彥良      錢唐

  程徐       方孝孺

  解縉       胡廣

  金幼孜      楊士奇

  楊榮       李時勉

  陳敬宗      薛瑄

  羅倫       舒芬

  羅洪先      丘濬

  王鏊       何喬新

  王廷相      王守仁

  王艮       唐順之

  顧憲成      錢一本

  高攀龍

經籍典第三百五十四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八

明一

宋濂

按《明外史宋濂傳》:「濂字景濂,其先金華之潛溪人,至 濂乃遷浦江。幼英敏,善記,有鄉先生延見之,抽架上 雜書,俾記五百言,濂以指按行,按畢成誦。鄉先生大 驚,攜就學于聞人夢吉,所通五經。其友胡翰曰:『舉子 業不足混,景濂盍學古文辭乎』?乃往就吳萊學。已,游 柳貫、黃溍之門。兩人皆大儒,亟遜濂,自謂弗如。元至」 正中,薦授翰林編修,辭不行。入龍門山中,著書踰十 年。太祖取婺州,召見濂還金陵。復有以劉基、章溢、葉 琛薦者,乃使使以書幣徵濂等四人。濂歎曰:「吾聞大 亂極而真人出,斯其時矣。」遂與基等俱入見。除江南 儒學提舉,兼命授皇太子經,尋改起居注。濂長基一 歲,皆起東南,負重名。基雄邁有奇氣,而濂自命為儒 者,俱被徵,基遂佐軍中謀議。濂亦首用文學受知,恆 侍左右,備顧問。嘗召講《春秋左氏傳》,濂進曰:「《春秋》乃 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苟能遵行,則賞罰適中,天下可 定也。」太祖御端門,口釋黃石公《三略》。濂進曰:「《尚書》二 典三謨,帝王大經大法畢具,願留意講明之。」已,論賞 賚,復曰:「得天下以人心為本。人心不固,雖金玉充牣, 將焉用之。」太祖悉稱善。久之,以疾告歸。太祖與太子 並加勞賜。濂上箋謝,并奉書太子,勉以孝友敬恭,進 德修業,以副天下之望。太祖覽書大悅,召太子為語 書意,賜札褒答焉。洪武二年召充《元史》總裁官,除翰 林院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其明年,以失朝參,降編 修。四年遷國子司業。坐議《孔廟祀典》忤旨,謫安遠知 縣。旋召為禮部主事。明年遷贊善大夫。皇太子一言 動,濂皆以禮法諷諭,使歸于道。至有關政教及前代 興亡事,必拱手曰:「當如是,不當如彼。」皇太子每斂容 嘉納,言必稱「師父」云。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議五等封 爵。宿大本堂,討論達旦。歷據漢、唐故實,量其中而奏 之。甘露屢降,帝問災祥之故,對曰:「受命不于天,于其 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書異不書祥,為是故也。」 皇從子文正得罪,進曰:「文正固當死,陛下體親親之 誼,置諸遠地則善矣。」車駕祀方丘,患心不寧。濂從容 言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審能行之,則心清而身泰矣。」 帝稱善者良久。嘗問以帝王之學何書為要,濂舉《大 學衍義》,乃命大書揭之殿兩廡壁。頃之,御西廡,諸大 臣皆在帝指《衍義》中。司馬遷論黃、老事,命濂講。講畢, 因曰:「漢武溺方技繆悠之學,改文、景恭儉之風,民力 既敝,然後嚴刑督之。人主誠以禮義治心,則邪說不 入,以學校治民則禍亂不興,刑罰非所先也。」問三代 歷數及封疆廣狹,既備陳之。復曰:「三代治天下以仁 義,故多歷年所。」又問:「三代以上所讀何書?」對曰:「上古 載籍未立,人不專講誦。君人者兼治教之責,率以躬 行,則眾自化。」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 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謂善陳矣。」濂之隨事納忠, 皆此類也。六年,擢侍講學士、同修國史、兼贊善大夫, 欲使參大政。辭曰:「臣少無他長,待罪禁近足矣。」帝益 重之。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人過,所居室署曰 「溫樹。」客問禁中語,即指示之。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 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