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33

此页尚未校对

「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省二十字作八字,而 語益矯健,此蓋省字又一法也。郤至聘楚辭享云:「百 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所以干城其民也。故《詩》曰:『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及其亂也,諸侯貪冒,侵欲不已, 爭尋常以盡其民,略其武夫以為己腹心股肱爪牙 ,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此先言詩「意,而後引《詩》 辭,又一法也。」 宋陳騤曰:「古文取《詩》即云《詩》,取《書》即云 ,書,蓋常體也。」 或以《康誥》為先王之令,見《周語》,《周書》為西 方之書,見《國語》以「咸有一德」 為尹告《禮記》以《大禹謨》為《道 經》。《荀子》不曰《仲虺之誥》,而曰《仲虺之志》。

《左氏》,不曰五子之 歌,而曰《夏訓》有之,《左氏》不直言鄭詩。《曹詩》止稱汋曰武, 曰或稱芮良夫《左氏》,或稱周文公《國語》指那《頌》卒章為亂 辭《國語》摘《小苑》首章為篇目,《國語》數章之末章既謂之《卒 章》,一章之末句亦謂之卒章國語凡此似亦略施彫琢, 少變雷同,作者考焉,毋誚毋補。陳氏之言,予論有契 焉,故並載之。

蘇子由云:「商人之書,簡潔而明肅,其詩奮發而嚴厲。 非深於文者,不能為此言。」

《詩》云:「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爾雅》釋之曰:「誰昔昔也」 ,猶 言疇昔也。疇亦誰也。然則誰昔也,疇昔也,伊昔也,一 也。誰昔字文人罕用,惟司馬溫公長公主制詞云:「帝 妹中行,《周易》贊其元吉;王姬下嫁,《召南》美其肅雍。」 命 服亞正后之尊,主禮用上公之貴,寵光之盛,誰昔而 。然此制詞之工緻,前媲二宋,後掩三洪矣,豈不善為 四六者也。

《左傳》曰:「楚辟我衷,奈何效辟?」 又曰:「尤而效之,罪又甚 焉。」 劉更生曰:「既不善,胡足效哉?」 朱子曰:「既是不是,不 可學他不是,理則一也。載事者曷文其辭乎

」 ,《禮記緇衣》引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 嬖御疾莊后,毋以嬖御士疾。」 莊士,大夫卿士。注以葉 公為沈諸梁。按《汲冢周書》此文在祭公解,蓋祭公疾 革時告穆公之言,「祭」 字誤作「葉」 耳。

《周禮量人》書「天下之涂,數而藏之。」 注:謂支湊之遠近。 支者,支分,湊者,幅湊,道途之分合也。書而載之,如《唐 人國照圖》《皇華四達圖》,國朝之寰宇通衢也。

荀悅《申鑒》云:「仲尼作經,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 自謂真本經。古今先師,義一而已。異家別說不同,而 皆自謂真本說。仲尼邈而靡質,先師沒而無聞,將誰 使知之者?」 秦之滅學也,書藏於屋壁,義絕於朝野。逮 至漢興,收摭散滯,固已無全學矣。文有磨滅,言有楚 夏,出有先後,或學者先意,有所措定,後世相倣,彌以 蔓滋,故一源十流,天水違行,而訟者紛如也。勢不俱 是比而論之,必有可參者焉。

未知其粗,則其精者豈能知也?邇者未盡,則其遠者 豈能盡也?《六經》自火於秦,傳注於漢,疏釋於唐,議論 於宋,日起而日變,學者亦當知其先後。近世學者,往 往舍傳注疏釋,便讀宋儒之議論,蓋不知議論之學, 自傳注疏釋出,特更作正大高明之論爾。傳注疏釋 之於經,十得其六七。宋儒用力之勤,剷偽以真,補其 三四而備之也。

《焦氏筆乘》:「六經本皆古文,自唐天寶三年,詔集賢學 士衛包改古文,更作楷書以便讀,而俗書始雜之。至 今則魯魚陶陰,字既差訛,聖圣體体,書復苟簡矣。久 假不歸,積習成俗,其奈之何哉?」

群書備考。讀《易》未知卦爻,已謂《十翼》非孔子之言;讀 《詩》未識《周南》《召南》,已謂毛鄭為章句之學;讀《春秋》未 識十二公,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以書為政事之編; 以禮樂為致飾,於儀文節奏,循守註疏者,謂之腐儒; 穿鑿臆說者謂之精義。士之學經者,可如此乎? 善學書者,以舞劍悟,善養生者,以解牛悟善學經者 當不專於訓詁也。伏羲之畫,若為風為雷,觀象於天 而得之也;若為山為澤,觀法於地而得之也。若左股 右肱,取諸身也;若鶴鳴鴻漸,取諸物也。

孔子序書,不及《八索》《九丘》;孟子信書,獨取《武成》二三 策。後之說《書》者,《太甲》桐宮居廬之制也,而謂伊尹放 君,則是高歡之事也。周公踐祚,冢宰之職也,而謂負 扆居攝,則是王莽之為也。文王稱王,追稱耳,而謂受 命於質、成之後,則是梁未亡而稱帝也。召公不悅,懼 主少國疑耳,而謂忌周公為師,則是林甫之軋九齡 也,以《盤庚》為作於少辛之世,以《肜日》為作於盤庚之 世,以《金縢》為作於成王之世,以《文侯之命》為作於襄 王之世,訛謬如此,經之所以不正也。

予讀《盤庚》三篇,周公之誥,如在宗廟武庫中,觀古器 物,茫茫不識,如登泰山之崎嶇,劍閣之道,羊腸九折 之險,一步一止而幾嘆息。如遠方蠻貊,窮荒萬里之 人,聽華人之言,累數十譯,僅乃通之,未嘗不廢書歎 也。

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 、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說,謂之 《八索》,九州之志,謂之《九丘》。然自孔子刪述之後,所可 信者,惟《六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