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未嘗語人。侍講王洪不得為學士,密疏廣父子祺知 延平府以罪死,廣與修《實錄》,不當隱其事。帝知子祺 實死於官,遂不直洪。已而命廣擇主鄉試者,廣以洪 名上。已得請,而洪復訐子祺事。帝怒,奪其禮幣,出為 禮部主事。洪恚死。廣丁母憂,召還。帝問百姓安否。廣 對曰:「安。但郡縣窮治建文時奸黨,株及支親,為民厲。」 詔悉罷之。永樂十六年卒,年四十九。贈禮部尚書,諡 文穆。仁宗即位,官其子穜為翰林檢討,加贈少師。文 臣得諡,自《姚廣孝》及「廣」始。

金幼孜

按《明外史金幼孜傳》:「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 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院檢討, 與解縉等同直文淵閣,遷侍講。時翰林坊局臣講書, 東宮皆先具經義,閣臣閱正呈。帝覽,乃進講解縉《書》、 楊士奇《易》、胡廣詩、幼孜《春秋》,因進《春秋要旨》三卷。五 年,遷右春坊右諭德,兼侍講。七年,從幸北京。八年北」 征,幼孜與廣榮從駕駐清水源,有泉出焉。幼孜獻《銘》, 榮獻詩,皆勞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學,所過山川要害, 輒命記之。有敕旨屬幼孜等據鞍起草,立就使。自瓦 剌來,帝召幼孜等傍駕行,與語瓦剌事,親倚甚。嘗與 廣榮及侍郎金純失道,陷橐駝谷中。暮夜,帝遣使十 餘輩跡之,不獲。時幼孜墜馬,廣純去不顧,榮為結鞍 行,行又輒墜。榮以所乘馬予幼孜,明日始及行在所。 帝嘗輕騎逐利,幼孜請從,帝曰:「戰非爾事也。」乃止。自 後北征皆扈從,先後撰《北征二錄》。十二年遷翰林學 士兼諭德。十八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學士。二十二 年,幼孜與榮從北征,次開平。帝謂榮、幼孜曰:「朕夢神 人語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榮、幼孜遽請班師,帝 然之,即命草詔招諭諸部。還軍至榆木川,帝崩,軍中 戒嚴,祕不發喪。榮、南訃,幼孜留行在以待太孫至。及 仁宗即位,拜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尋加太 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專典內制。賜繩愆糾繆銀 章,諭政有闕失密疏聞,用此識。洪熙改元,遷禮部尚 書,大學士,學士如故。命與士奇、榮會讞法司囚。幼孜 善律法,多平反。既,乞還省母。宣德元年,母卒。起復為 總裁官,修《兩朝實錄》。明年持節寧夏,冊慶府兩郡王 妃還,上封事。從巡邊,度雞鳴山。帝曰:「唐太宗恃其英 武,征遼常過此山。」幼孜對曰:「太宗尋悔是役,故為建 憫忠閣。」帝曰:「此山崩於元順帝時,為元亡」徵。對曰:「順 帝亡國之主,雖山不崩,國亦必亡。」六年卒。贈少保,諡 文靖。幼孜臨卒,家人囑請身後恩,曰:「此君子所恥。」不 聽。子昭伯,宣德中進士。

楊士奇

按《明外史楊士奇傳》:「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家貧 力學,授徒自給。多游湖湘間,館於江夏最久。建文初, 集諸儒修《太祖實錄》,士奇已用薦,徵教授當行。王叔 英復以史才薦,遂入翰林,與編纂事。尋命吏部考第 史館諸儒,尚書張紞得士奇策,曰:『此非經生言也』。奏 第一,授吳王府審理副,仍供職翰林。成祖即位,改編」 修。數月,進侍講。永樂二年選東宮官,以士奇為左諭 德。帝北巡,士奇留輔太子,從容規勸,太子待之甚恭。 太子喜文辭,贊善王汝玉以詩法進。士奇曰:「殿下聽 治暇,當留意《六經》。否則兩漢詔書可觀。雕蟲小技,不 足效也。」太子稱善。十九年改左春坊大學士。太子即 位立,擢士奇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明年命兼 兵部尚書,並食三祿。英宗即位,進少師。九年卒,年八 十。贈太師,諡「文貞。」

楊榮

按《明外史楊榮傳》:「榮字勉仁,建安人。建文二年進士, 授編修。燕王初入京,榮迎謁馬首,曰:『殿下先謁陵乎? 先即位乎』?王憮然曰:『先謁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簡 入內閣,同直七人。榮最少,最警敏,帝重之。尋進修撰, 再進侍講。修《列女傳》成,賜襲衣鈔幣。已,進右諭德,仍 兼侍講,與在直諸臣同賜象笏朝衣及二品服。召評」 議諸司事宜,稱旨,復賜衣幣。已,侍諸皇孫讀書文華 殿,講授有程度,皇太子稱之。明年征瓦剌,太孫侍行。 帝命榮以閒陳說經史,兼領尚寶事。比還北京,命修 《五經》《四書》《性理大全》。書成,宴勞之。十六年,《太祖實錄》 成,宴勞如初。十八年進文淵閣大學士。明年定都北 京。會三殿災,將及祕閣,榮麾衛士使出圖籍制誥舁 東華門外。帝召榮褒賜之。嘗謂人曰:「事君有體,進諫 有方。為人臣以伉直賈禍,吾不為也。」太子即位,進太 子少傅、謹身殿大學士。宣德五年卒,年七十。贈太師, 諡文敏。

李時勉

按《明外史李時勉傳》:「時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 時,冬寒以衾裹足,納桶中,誦讀不已。中永樂二年進 士,選庶吉士,與修《太祖實錄》。性剛鯁,慨然以天下為 己任。十九年,三殿災,詔求直言,條上時務十五事。洪 熙元年,改御史。宣宗即位,遷侍讀學士。正統三年,以 《宣宗實錄》成,進學士,掌院事,兼經筵官。六年,祭酒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