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欲往受業,循不可而止。乃師事同邑李中,傳其學。嘉 靖八年,舉進士第一,授修撰,即請告歸。洪先事親孝, 父每肅客,洪先冠帶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詔 劾請告踰期者,乃赴官。尋遭父喪,苫塊蔬食,不入室」 者三年。繼遭母憂,亦如之。十八年簡宮僚,召拜春坊 左贊善。明年冬,與司諫唐順之、校書趙時春疏請來 歲朝正後,皇太子出御文華殿,受群臣朝賀。時帝數 稱疾不視朝,諱言儲貳臨朝事,見洪先等疏,大怒曰: 「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詔百餘言切責之,遂除三人 名。洪先歸益,尋求守。仁學甘淡泊,考圖觀史,自天文 地志、禮樂典章、河渠邊塞、戰陳攻守,下逮陰陽算數, 靡不精究。洪先雖宗良知學,然未嘗及守仁門,恆舉 《易大傳》「寂然不動」,周子「無欲故靜」之旨以告學人。又 曰:「儒者學在經世,而以無欲為本。惟無欲然後出而 經世,知精而力鉅。」時王畿謂「良知自然,不假纖毫力。」 洪先非之曰:「世豈有現成良知者耶?」雖與畿交好,而 持論始終不合。隆慶初,贈光祿少卿,諡文莊。一作恭學 者稱「念菴先生。」

丘濬

按《明外史丘濬傳》:「濬字仲深,瓊山人。幼孤,母李氏教 之讀書,過目成誦。家貧無書,嘗走數百里借書,必得 乃已。舉鄉試第一,景泰五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 修。濬既官翰林,見聞益廣,尤熟國家典故。成化中,秩 滿,進侍講,與修《英宗實錄》,進侍講學士。《續通鑑綱目》 成,擢國子祭酒。尋進禮部右侍郎,掌祭酒事。濬以真」 德秀《大學衍義》止述修身齊家事,而於治國平天下 闕焉,乃博採群書以補之。書成,適孝宗嗣位,表上其 書。帝稱善,特進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弘治四年加 太子太保。尋命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尚書入 內閣者,自濬始。時年七十一矣。濬以《衍義補》所載,皆 可見之行事,請摘其要者奏聞,下內閣議行。帝報可。 踰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諡文莊。濬性 嗜學。既老,右目失明,猶披覽不輟。正德中,以巡按御 史言,賜祠於鄉,曰《景賢》。

王鏊

按《明外史王鏊傳》:「鏊字濟之,吳人。父琬,光化知縣。鏊 年十六,隨父讀書國子監,諸生爭傳誦其文,侍郎葉 盛、提學御史陳選奇之,稱為天下士。成化十年鄉試, 明年會試俱第一,廷試第三,授編修。杜門讀書,避遠 權貴。弘治初,遷侍講學士,充講官。中貴李廣導帝遊 西苑,鏊講《文王》,不敢盤于遊田,反覆規切,帝為動容。」 講罷,謂廣曰:「講官指若曹耳。」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 年以本官兼學士,入內閣。踰月,進戶部尚書、文淵閣 大學士。明年加少傅、太子太傅。力求去位,疏三上,許 之。世宗即位,遣行人存問。鏊疏謝,因上《講學》《親政》二 篇。帝優詔報聞,官一子中書舍人。嘉靖三年卒,年七 十五。贈太傅,諡文恪。鏊博學有識鑒,文章爾雅,議論 明暢。晚著《性善論》一篇,王守仁見之曰:「王公深造,世 未能盡也。」所著《書經義》《四書義》及詩文集行世。

何喬新

按《明外史何喬新傳》:「喬新,字廷秀,江西廣昌人。父文 淵,永樂十六年進士,歷太子太保。喬新登景泰五年 進士,官南京禮部主事,改刑部郎中。成化四年遷福 建副使。十六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召拜刑部 右侍郎。孝宗即位,出為南京刑部尚書。頃之,許致仕。 喬新年十一,時侍父京邸,修撰周旋過之。喬新方讀」 《通鑑續編》,旋問:書法何如《綱目》對曰:「呂文煥降元不 書叛,張世傑溺海不書死節,曹彬、包拯之卒不書其 官,而紀羲軒多採怪妄,似未有當也。」旋大驚異。比長, 博綜群籍,聞異書輒借抄,積三萬餘帙,皆手校讎。著 述甚富。尤篤好濂、洛之學,與人寡合氣節友彭韶,學 問友丘濬而已。罷歸後,中外多論薦,不復起。十五年 卒,年七十六。

王廷相

按《明外史王廷相傳》:「廷相,字子衡,儀封人。幼有文名。 登弘治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以憂 去。正德初,服闋至京。劉瑾中,以罪謫高淳知縣,召為 御史,改督京畿學校,入為左都御史,加兵部尚書。兩 考滿,加太子少保。廷相掌內臺最久,有威重。給事中 李鳳來論權貴奪民利,章下都察院,廷相檄五城御」 史覈實,遲四十餘日。給事中章允賢遂劾廷相徇私 慢上。帝怒,下獄。責廷相朋比阿黨,斥為民。越三年卒。 廷相博學好議論,以經術見稱。於《星曆》《輿圖》《樂律》《河 圖》《洛書》及周、邵、程、張之書,皆有所論駁。隆慶初,贈少 保,諡肅敏。

王守仁

按《明外史王守仁傳》:「守仁,字伯安,餘姚人。父華,字德 輝,成化十七年進士第一,累官禮部右侍郎。守仁娠 十四月而生,弱冠舉鄉試,學大進,好言兵。登弘治十 二年進士,授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劉瑾逮南京給 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守仁抗章救,瑾怒,矯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