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埸驛丞。瑾誅,擢南京太僕少卿」, 就遷鴻臚卿。兵部尚書王瓊奇守仁才,擢右僉都御 史,巡撫南贑。十四年奉命勘福建叛軍。行至豐城,而 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佖以告。守仁急趨吉安,與伍文 定徵調兵食,治器械舟楫,傳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 率吏士勤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世宗即位,論功,封 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卒,年五十七。喪過江西, 軍民無不縞素哭送者。守仁天資異敏,年十七,謁上 饒婁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指。還家,日端坐講讀《五經》, 不苟言笑。遊九華歸,築室陽明洞中,泛濫二氏學,數 年無所得。謫龍埸,窮荒無書,日繹舊聞,忽悟格物致 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 篤信不疑。其為說曰:「聖人祗還良知本體,更無所加。 良知之虛,即天之太虛;良知之無,即太虛之無形。凡 日月風雷、山川民物,有貌有象,有形有色者,皆從太 虛無形中發用流行,未嘗能為天之障礙。聖人順良 知之發用,天地萬物俱在流行發用中,何有一物能 為良知之障礙?守仁既以此自信,故其為教,專提『致 良知』」三字為主。以聖人之學,心學也,心即理也。致吾 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如以吾心之良知為未足,而必求天下之廣以裨補 增益之,是析心與理為二矣。夫學問思辯篤行之功, 雖其困勉至於人一己百,而擴充之極,至於盡性知 天,亦不過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無復有加 於毫末。謂宋周、程二子後,惟象山陸氏簡易直截,有 以接孟氏之傳,而朱子《集註》《或問》之類乃中年未定 之說。因作《朱子晚年定論序》以示學者。於是同時講 學之儒如羅欽順輩,皆以為非欽順遺書,與相詰難。 其後守仁起征思田,王畿、錢德洪侍坐於天泉橋,有 所質證。畿因著《天泉證道記》,舉四語云:「無善無惡心 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 是格物。」以為守仁所示宗旨。至萬曆間,顧憲成、高攀 龍輩雖未嘗不推重守仁,而極辨四語之失,而論者 又以為此特出於畿,非守仁本旨也。然自守仁與朱 子標異趣,學者翕然從之,頗多流入於禪,以故宗雒、 閩之教者,多詆訶心學云。隆慶初,廷臣多頌其功,詔 贈新建侯,諡「文成。」又有請以守仁與薛瑄、陳獻章同 從祀文廟者。帝獨允禮臣議,以瑄配。及萬曆十二年, 大學士申時行等言:「守仁致知出《大學》,良知出《孟子》。 獻章主靜,沿宋儒。周敦頤、程顥,皆祖述經訓,羽翼聖 真,非創立門戶。且孝友出處如獻章,文章功業如守 仁,不可謂禪,誠宜崇祀。」因并言「胡居仁純心篤行,眾 論所歸,亦宜並祀。」帝皆從之。終明之世,崇祀者止守 仁等四人。

王艮

按《明外史王艮傳》:「艮字汝止,泰州人。初名銀,王守仁 為更名。七歲受書鄉塾,讀《孝經》《論語》《大學》,信口談說, 即中理。長悟天地萬物與己一體,遂謝雜務為儒者。 謁守仁江西,拜為弟子。守仁歿,艮即家講,遠近畢赴。 王氏弟子遍天下,率都爵位有氣勢,艮以布衣抗其 間,聲名反出諸弟子上。持論高遠,音咳盼顧,皆足動」 人。所引接。雖樵夫牧豎。亦能使有省。四方延主講席。 其教大行。學者稱「心齋先生。」

唐順之

按《明外史唐順之傳》:「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生有異稟。 稍長,治貫群籍。年二十三,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 庶吉士,調兵部主事,引疾歸。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 詔選朝官為翰林,乃改順之編修,較累朝實錄,事將 竣,復以病告歸。十八年,選宮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 司諫。與羅洪先請朝太子,復削籍歸。卜築陽羨山中」, 讀書十餘年。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擢右通政。卒, 年五十四。順之於學,無所不窺。大則天文、樂律、地理、 兵法,小則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極厚委。與王 慎中切劘為古文,洸洋紆折,卓然大家。盡取古今載 籍,割裂補綴,區分部居,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於 世,學者不能測其奧也。崇禎中,追諡《襄文》。

顧憲成

按《明外史顧憲成傳》:「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曆四年, 舉鄉試第一。八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改吏部主事。 請告歸,讀《易》《春秋》者三年,補驗封主事,尋遷文選郎 中。先是,吏部缺尚書,錫爵欲用羅萬化。憲成不可,乃 用陳有年。及錫爵謝政,廷推代者。憲成舉故大學士 王家屏,忤帝意,削籍歸。事具《有年傳》。憲成既廢,名益」 高。中外推薦無慮百十疏,帝悉不報。至三十六年,始 起南京光祿少卿,力辭不赴。四十年卒於家。天啟初, 贈太常卿。魏忠賢亂政,其黨石三畏追論之,遂削奪。 崇禎初,贈吏部右侍郎,諡「端文。」憲成姿性絕人。幼從 武進薛應旂遊,授以《考亭淵源錄》,遂有志聖賢之學。 暨削籍歸,益覃精研究,一以程、朱為宗,力闢「無善無 惡心之體」之說。邑故有東林書院,宋楊時講道處也。 憲成與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歐陽東鳳與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