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五十五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九

  明二

  范祖幹      汪與立

  葉儀       何壽朋

  謝應芳      汪克寬

  梁寅       趙汸

  陳謨       趙謙

  張洪       曹端

  黃潤玉      劉觀

  吳與弼      陳獻章

  胡居仁      婁諒

  胡九韶      謝復

  鄭伉       陳真晟

  劉閔       吾冔

  鄭滿       周蕙

  李昶       薛敬之

  李錦       王爵

經籍典第三百五十五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九

明二

范祖幹

按《明外史儒林范祖幹傳》:「祖幹字景光,金華人。從同 邑許謙游,得其指要。其學以誠意為主,而嚴以慎獨 持守之功,引誘學者,惓惓真切,惟恐其不入於善。四 方士大夫嘗詢其安否,為斯文重輕。歲戊戌十二月, 太祖親下婺州,與葉儀並召祖幹持大學以進。太祖 問『治道何先,對曰:『不出是書』。太祖令剖陳其義,祖幹』」 謂:「帝王之道,自修身齊家以至治國平天下,必上下 四旁均齊方正,使萬物各得其所,而後可以言治。」太 祖曰:「聖人之道,所以為萬世法。吾自起兵以來,號令 賞罰,一有不平,何以服眾?夫武定禍亂,文致太平,悉 是道也。」深加禮貌,命二人為諮議。祖幹以親老辭歸。 李文忠守嚴州,特加敬禮,恆稱之為師祖幹,事親孝, 父母皆八十餘而終,貧不能葬,鄉里共為營辦,悲哀, 三年如一日。有司以聞,命表所居曰「純孝坊」,學者稱 為「純孝先生。」著有《群經指要》《讀詩記》《大學中庸發微》 《柏軒集》。

汪與立

按《明外史儒林范祖幹傳》:「門人同邑汪與立,字師道。 其德行與何壽朋齊名,而文學稱優。隱居教授,以高 壽終。」

葉儀

按《明外史儒林葉儀傳》:「儀字景翰,金華人。受業於許 謙。謙誨之曰:『學者必以五性人倫為本,以開明心術, 變化氣質為先』。儀朝夕惕勵,研究奧旨。已而授徒講 學,士爭趨之。其語學者曰:『聖賢言行,盡於六經《四書》, 其微詞奧義,則近代先儒之說備矣』。由其言以求其 心,涵泳從容,久自得之,不可先立己意,而妄有是非」 也。太祖克婺州,召見,授為諮議,以老病辭。已而知府 王宗顯聘儀及宋濂為「五經」師。不久亦辭歸。隱居養 親。所著有《南陽雜槁》,吳沉稱其「理明識精,一介不苟, 安貧樂道,守死不變。」

何壽朋

按《明外史儒林葉儀傳》:「門人何壽朋,字德齡,亦金華 人。窮經守志,不妄干人。洪武初,舉孝廉,以二親俱老 辭。父歿,舍所居宅,易地以葬。學者因其自號,稱曰『歸 全先生』。」

謝應芳

按《明外史儒林謝應芳傳》:「應芳,字子蘭,武進人也。自 幼篤志好學,潛心性理,以道義名節自勵。元至正初, 知時不可為,隱白鶴溪上,搆小室,顏曰『龜巢,因以為 號。授徒講學,安貧樂道。郡辟教鄉校,子弟先質後文, 諸生皆循循雅飭。疾異端惑世,嘗輯聖賢格言、古今 明鑒,為《辨惑編》。有舉為三衢書院山長者,不就。及天』」 下兵起,避兵吳中,吳人爭延致為弟子師。久之,江南 底定,始來歸,年踰七十矣。徙居芳茂山,一室蕭蕭,晏 如也。有司徵修《郡志》,強起赴之。年益高,學行益劭。達 官縉紳過郡者,必訪於其廬。應芳布衣韋帶,與之抗 禮。議論必關世教,切民隱,而導善之志不衰。由是德 望隱然重於東南。為文典正雅麗,詩亦溫柔蘊藉,而 所自得者,理學為深。著有《辨惑編》、「《思賢錄》《懷古錄》」、《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