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間種種應酬,隨吾所欲,如馬之 御銜勒也。體認物理,稽諸聖訓,各有頭緒來歷,如水 之有源委也。」於是渙然自信曰:「作聖之功,其在茲乎!」 蓋獻章之學,以靜而入,去耳目支離之用,全虛圓不 測之神。其教學者,但令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 或勸以著書,不答。嘗有詩曰:「莫怪老慵無著述,真儒 不是鄭康成。」進士蘭谿姜麟奉使過其地,以師禮見。 出語人曰:「吾閱人多矣,如先生者,耳目口鼻人也;所 以視聽言動,非人也。」至京師,有問者,輒曰:「活《孟子》,活 《孟子》!」而其高弟若張詡、李承箕、賀欽、湛若水、陳茂烈、 林先、陳庸、李孔修、伍雲、謝祐、何廷矩輩,皆卓然有立 云。

胡居仁

按《明外史儒林胡居仁傳》:「居仁,字叔心,餘干人。七歲 就外傅,言動類成人。長聞吳與弼講道,崇仁往師之, 遂絕意仕進,慨然以斯道自任,築室梅溪山中,事親 講學之外,不涉人事。久之,欲廣見聞,乃入福建,歷浙 江,上南都,泛鄱陽,所至訪求賢哲。歸而與鄉人婁諒、 羅倫、張元禎輩為學於弋陽之龜峰,餘干之應天寺」, 證明所學。督學憲司李齡、鍾城相繼請主白鹿書院, 諸生又請講學貴溪桐源書院,士多嚮風。淮王聘入 講《易》,以賓禮禮之。家世為農,至居仁窶甚,鶉衣脫粟, 蕭然自得。事親孝,父病嘗糞執喪,柴毀骨立,三年不 入內寢。動依古禮,不從流俗卜兆。為里人所扼,不得 已訟之官,墨衰以入。其學以主忠信為主,求放心為 要,謂聖學成始成終在於敬,因以敬名齋。處家庭若 朝廟,對妻子若嚴賓,履繩循矩,雖造次顛沛弗違也。 暮則書旦晝所為以自考。其論治深識大體,可見之 施行。所著《居業錄》,精深純粹,學者稱之。同時陳獻章、 莊昶負盛名,居仁皆有貶詞,深病學者撰述繁蕪,謂 朱子《參同契》《〈陰符經〉註》,雖不作,可也。卒於成化二十 年三月,年五十一。萬曆十三年,與陳獻章、王守仁並 從祀孔子廟庭。後追諡「文敬。」弟子余祐最著,自有傳。

婁諒

按《明外史儒林婁諒傳》:「諒字克貞,上饒人。少有志聖 學,求師四方,率皆場屋之業,嘆曰:『此非身心性命學 也』。聞吳與弼在臨川,往從之游。與弼一見喜之。一日 躬治地,召諒往觀,誨之曰:『學者須親細務』。諒素豪邁, 自是折節,雖掃除之事,必躬任之,益為與弼所喜。凡 學問不以語他人者,於諒無所不盡。與弼學規四方」 士就學來者,始與之接,否則拒之。羅倫未第時求見, 與弼不許,諒曰:「此有志知名士也,何故不納?」與弼曰: 「我安得餘閑接此後生輩耶?」倫不悅。既入仕,頗肆詆 毀,張元禎從而和之,與弼若弗聞也。諒語二人曰:「君 子小人不並立,使後世以康齋為小人,則君輩誠為 君子。倘後世以君子目康齋,不審君輩自居何等?」二 人謗議乃息。景泰中舉於鄉,讀書十餘載,始赴會試, 至杭州復反。尋以一榜除成都訓導告歸,務以著書 設教為事。纂《日錄》四十卷,《三禮訂訛》四十卷。謂《周禮》 皆天子之事,為《國禮》;《儀禮》皆卿大夫士之事,為《家禮》; 《戴記》乃二經之傳,分附各篇,不可附各篇者,總附一 經之後;不可附一經者,總附二《經》之後。其諸儒《附會》 十三篇,以程、朱論黜之。又纂《春秋本意》十二篇,惟用 《經》文訓釋而意自見。不採三《傳》事實,謂是非必待三 《傳》而後明,是《春秋》為棄《書》矣。其學以求放心為居敬 之門,以「何思何慮、勿忘勿助」為居敬要旨。與弼門人 最著者,諒及陳獻章、胡居仁三人而已。弘治四年五 月,靈山崩,諒曰:「應在我矣。」急召子弟永訣。未幾,果卒, 年七十。門人私諡文肅先生。弟謙,四川布政使。子性, 兵部郎中。忱,字誠善,克傳父學,不下樓者十年,從游 甚眾。女為寧王宸濠妃,有賢聲。宸濠敗,婁氏亦覆,遺 文遂散失。王守仁年少時,亦嘗受業於諒云。其同門 生有聞者,又有胡九韶、謝復、鄭伉。

胡九韶

按《明外史儒林胡九韶傳》:「九韶,字鳳儀,少從與弼學, 即棄舉子業,以道自期,與弼器之。諸生來學者,恆令 先見九韶。及與弼沒,門人多轉師之。家貧,課子力耕, 僅給衣食,晏如也。成化中卒。」

謝復

按《明外史儒林謝復傳》:「『復字一陽,祁門人。少時授《春 秋》,即了大義。已嘆曰:『學以謀道,滯心文義以干祿,吾 弗為也』。自是潛心經史,以古人自期。聞吳與弼倡道 小陂,棄科舉業,往從之游。諸所講授,必身體力行,務 求自得,三閱寒暑乃還。居家孝友,喪祭冠婚,悉遵古 禮,為鄉人倡』。或問學,曰:『知行並進,否則落記誦訓詁』」 矣。晚卜築西山之麓。學者稱「西山先生。」以弘治末年 卒。年六十五。有《西山類稿》。

鄭伉

按《明外史儒林鄭伉傳》:「伉字孔明,常山人。早有高志, 為諸生,試有司不偶,即棄去。曰:『顯親揚名,恐不在是』。 乃往師吳與弼。與弼曰:『此間工夫非旦夕可竟,慮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