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子生平』。伉曰:『此心放逸已久,求先生復之,敢欲速乎』? 乃授小學,日體驗於身心,然後得聞四子六籍之要。 久之,有所得,乃辭歸。日取諸儒論議,一切折衷於朱」 子。謂「釋氏毀支體、滅人倫,罪即不容誅,何待讀其書 而後辨其謬哉?」事親盡孝,設義學,立社倉,以惠族黨。 所著《易義發明》《讀史管見》《觀物餘論》,《蛙鳴集》多燼於 火。

陳真晟

按《明外史儒林陳真晟傳》:「真晟,字剩夫,漳州鎮海衛 人。少時入長泰山,從進士唐泰治舉子業。業成,赴鄉 試。聞有司防察過嚴,無待士禮,太息辭歸,遂絕意進 取,務為聖賢踐履之學。讀朱子《大學或問》,得主敬之 說。見程子。以主一釋敬,以無適釋一,乃渙無自信,推 尋此心之動靜,而務主於一。嘗語人曰:『大學誠意,乃 鐵門關,主一二字則其玉鑰匙也』。」天順三年,用伊川 故事,走京師,上《程朱正學纂要》。其書首採程氏學制, 次採朱氏論說,補正學工夫,作二圖:一著聖人心與 天同運,一著學者心法天之運。後乃言立明師,補正 學,輔皇儲,隆教本數事。疏未奏,先請召見面陳,不報。 及疏上,下禮部看議。侍郎鄒幹素不知學,事竟寢。後 見提學官敕諭教條有「主敬窮理、修己治人」語,喜曰: 「此學校正教也。」因採《敕諭》中語,參以程氏《學制》、呂氏 《鄉約》、朱子《貢舉私議》,作《正教正考》。《會通》欲定考德為 六等,考文為三等,其說甚具,獻之當事,當事亦漫不 省真。晟學無師承,率皆自得聞。崇仁吳與弼賢,將往 質之,貨家具,僅得五金,㩦兄子隨行,曰:「死便埋我於 道。題曰『閩布衣陳某墓』足矣。」至南昌,遇張元禎,叩所 學,大驚曰:「斯道自程、朱以來,竊謂惟先生得其真,如 聘君者不可見,亦不必見也。」遂歸,自以布衣上書闕 下,因號布衣。卒於成化十年,年六十有四。知府彭桓 立石表其墓曰:「大明闕下。」兩上書請補正學漳南布 衣陳先生之墓。

劉閔

按《明外史儒林劉閔傳》:「閔字子賢,莆田人。生而純愨, 早孤,絕意科舉,求古聖賢禔,躬訓家法,率而行之。念 祖母及父二喪未舉,遂斷酒肉,遠室家,訓徒鄰邑,朔 望歸,則號哭於殯所,如是三年。鄰族憐之,為助其葬。 婦失愛於母,出之獨居奉養,疾不解衣。母或恚怒,則 整衣竟日跪榻下。祭享奠獻,一循古禮,一鄉莫不欽」 重。副史羅璟立社學,搆養親堂,延閔為師。提學僉事 周孟中捐俸助養。知府王弼每祭廟社,必延至齋居, 曰:「此人在座,私意自消。」置田二十餘畝贍之,並受不 辭。及母沒,即送田還官。廬墓三年。弟婦求分產,閔闔 戶自撾。婦感悟,復合如初。弘治中,僉都御史林俊上 言:「伏見皇太子年踰幼學,多處宮中,少接外傅,古人 之教,恐未宜然。今講讀、侍從諸臣,固已簡用,然百司 眾職,山林隱逸,不謂無人。以臣所知,則禮部侍郎謝 鐸、太僕少卿儲瓘、光祿少卿楊廉,行幾殆庶可備講 員。其資序未合、德行可取者二人,則致仕副使曹時 中、布衣劉閔是也。閔,臣縣人,恭慎醇粹,孝行高古,日 無二粥,身無完衣,處」之晏如。監司劉大夏、徐貫、知府 王弼等恆禮敬之,臣謂可禮。致時中為宮僚,閔仍布 衣入侍,必能涵育薰陶,裨益睿質。時不能用。其後,巡 按御史宗彝、饒瑭欲援詔例舉閔經明行修,閔力辭。 知府陳效請遂其志,榮之以學職。正德元年乃遙授 儒學訓導。所著有《家禮考註》《昭穆圖》《宗子說》《五倫啟 蒙》《孝經刊誤》諸書。

吾冔

按《明外史儒林吾冔傳》:「冔字景端,浙江開化人也。天 順三年,舉於鄉,入國學,與同舍生蘭谿、章茂、安福劉 戩、鄞楊守阯交驩,相規以道義。久之,諸人並通仕籍, 冔獨不第,嘆曰:『親老矣,尚擇祿耶』?謁候為江浦教諭, 迎父就養。其教人以敦本力踐為先。與邑人莊昶情 好相得,上官以賓禮待之。尋乞終養歸,朝夕養志諸」 可以娛親心者,靡所不致。及居喪,冔年老矣,猶致毀 頓。與弟陳友愛無間,鄉里服其德,咸來質平,訟為衰 息。冔學專為己,不溺詞章記誦之習。里居二十餘年, 鄉邦子弟及四方來學者,先後千餘人,率授以《太極 西銘》諸書,且舉《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之語為訓。 嘗曰:「學求有用,須先養氣,氣充則天」下事無不可辦 者。門人即所居稱為「文山先生。」御史佘濂、主事林沂、 潘府皆薦其材行可大用,格不報。楊廉居吏部,欲用 為提學,亦不果。年七十終。章懋表其墓,儗為茂叔伯 淳云。

鄭滿

按《明外史儒林吾冔傳》:「冔同時鄭滿,字守謙,慈谿人。 舉弘治五年鄉試,授臨清學正,亦以正道迪人。歷知 道州、濮州,有惠政,士民畏愛。所著有《詩經講義》《三禮 合參》及詩文稿若干卷。」

周蕙

按《明外史儒林周蕙傳》:「蕙字廷芳,秦州人,為臨洮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