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考功郎中。十八年,簡宮僚,改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 院檢討。」又:「明年二月,拜疏引疾,即出郭戒行。及再疏 不報,復自引還。給事中周來劾瀚舉動任情,蔑視官」 守。帝令自陳,瀚語侵掌詹事霍韜,謂其抑己,不與保 題。帝怒,勒為民。久之,遇赦,復官致仕。自是終世宗朝, 中外屢薦,竟不復用。神宗嗣位,四川巡撫劉思潔薦 瀚。「潛心著述,削跡城府。高標可以起懦,清節足以訓 廉。」明年,萬曆改元,巡撫曾省吾復薦之。時已年高,但 優旨報聞而已。瀚少懷用世志,百家二氏之書罔不 蒐討。既被廢,益反求《六經》,闡明聖學。晚尤潛心於《易》, 深有所得。其為古文,亦高簡踔厲,有西漢風。沉淪五 十餘年,涵養益粹。過其門,環堵蕭然,莫不起敬。卒,年 九十三,詩文集行世。

熊過

按《明外史儒林任瀚傳》:「熊過,字叔仁,富順人。瀚同年 進士,累官祠祭郎中,坐事貶秩,復除名為民。過學通 經術,文章簡古,著《周易象旨》《決錄》諸書,談經者尚之。」

蔡元偉

按《明外史儒林蔡元偉傳》:元偉字伯瞻,晉江人。總角 受書,已有孝弟稱。為諸生,見四明程端禮家塾日,程 嘆曰:『學不當如是邪』!即手抄而服行之,慨然有求道 之志,非聖賢書不觀,非孝弟之志弗存。舉嘉靖十年 鄉試,授徒自給,不干有司。久之,授羅田教諭,遷德安 知縣。治以節愛為先,每退食,取《小學近思錄》《伊洛淵 源錄》及本朝薛、胡二子粹言默識體驗,即升堂,亦袖 以出,曰:「非敢忘之,誠慮心官少放,行事過差,以此當 嚴師耳。」稍遷杭州通判,以覲行事竣,乞終養,尚書李 默固留之。尋遷撫州同知。屬縣樂安有劫庫之變,元 偉往署其事。俄流賊數千,焚掠鄰邑,樂安故無城,士 民洶洶。元偉急簡丁壯,據險設守,而躬著戎衣,演武 訓士,賊聞不敢犯。時獄舍久傾,遇雨則囚荷蓋而立, 新繫者又不以時決遣,至充滿不能容。會天暑疫作, 元偉欲新其獄,乃縱囚歸家,令獄成即至。迄獄成,果 不召而至,復署崇仁事,亦無城。不數日,賊突至,元偉 勒兵出戰,斬馘數十,賊懼,尋引去。以外艱遂歸,不復 出。元偉之學宗程、朱,而尚躬行,其所致力,惟在飲食 衣服、男女起居動靜,語默辭受,取予之際。其自治之 勤,或至提撕少懈,過愆復萌,輒撫膺泣下,長跪自罰。 作《考德錄》,日識所行事以自省。克治之功,至老彌厲, 鄉人莫不稱之。所著有《四書折衷》《易經聚正》二書。

李經綸

按《明外史儒林李經綸傳》:「『經綸,字大經,南豐人。讀書 研精,以明道為己任。為諸生,赴鄉試,即上書當事,言 當待士以禮,毋制以苛法。藉令盡革懷挾之弊,而使 志行士如吳康齋、陳布衣者,裹足不前,曷若稍疏防 檢,廣羅天下士哉』?當事感其言,為之稍寬。久之,不獲 售,乃盡棄舊業,殫精經籍,作《詩教考》,謂《詩》三百篇,漢 儒求其數而不得,雜取逸詩之傳者足之,殊失聖人 刪《詩》本意。蓋採詩與刪詩不同採,則善惡兼收,而誅 賞行焉。若刪而存淫詩,初學何知,毋乃為導亂地?今 本先聖之意,諸無益於天德王治之粹者刪之。」又作 《禮經類編》,謂:「先王制禮有三:曰儀,曰曲,曰官,所以品 節乎仁義而舉人道之全體也。其見」諸動止食息日 用之則,彝倫愛敬曲折之施,皆禮也,而《曲禮》三千出 焉;其愛敬吾身以及國家天下,舉大事以昭志,會眾 體以成文,皆禮也,而《禮經》三百出焉;其立政裁物定 法以為天下守,皆禮也,而《周官》六典出焉。《記》曰:「制度 在禮,文為在禮」,制度其《周官》文為其經曲也。後儒不 達,以《儀禮》為經,《禮記》「為《傳》,失其義矣。今以類編次,爰 首《大學》,猶五玉之有瑁也。次《曲禮》,次《儀禮》,又次《周禮》, 各有正經、別經、逸經、增經,而傳各類附焉。爰次《通傳》, 統三《禮》而為言者也。四圭有邸,受之以《中庸》終焉。」其 著書之意如此。當是時,王守仁、湛若水兩家之學盛 行於世,經綸弗善也,申程、朱之意,作《衛道錄》及《大學 稽中傳》,頗闢兩家之學,而於朱子「格物」之說亦不苟 同。經綸既邃於正學,殊自喜,以為繼往開來在己也。 念時無知者,聞泰和羅欽順著《困知記》,排王湛甚力, 則大喜,亟走書陳所學正之。欽順素高簡,方惡學者 招引標榜,峻自防,不輕有客接,而經綸未一面,輒以 書通阻抑之。經綸大恚,走南都謁祭酒黃佐,以《稽中 傳》質之;佐頗容接,然不甚異也。其後倭寇擾東南,天 下洶洶;經綸益發憤,謂是司兵者未知兵也;條時務 七事,遍詣按、撫、監司上之,竟無省錄之者。行詣浙東 中暍,道卒。

周述學

按《明外史儒林周述學傳》:「述學字繼志,浙江山陰人。 讀書好學,深湛之思,尤邃於曆學。古之言曆者,以郭 守敬為最。而守敬所作《曆經》,載於《元史》者,言理而不 傳其法。其法之傳於曆官者,有通執通經諸書,皆死 法也。其作法根本,所謂弧矢割圜,曆官棄而不道,亦 無傳之外人者。時武進唐順之、長興顧應祥皆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