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山天真書院,故王守仁講學處也。監司請主其事,辭 曰:『洛閩之後,聖學已明,學者當以踐修力行為本,飾 浮名,事空談,非余所能也』。所著有《易義》十卷,《經解》二 十卷。」

張恆

按《明外史儒林徐師曾傳》:「恆字明初,蘇州嘉定人,瑞 臨同年進士,仕至江西按察副使。家居覃思經術,論 議深醇,往往詆排。姚江王氏,有《明志集》行世。」

姚舜牧

按《明外史儒林徐師曾傳》:「舜牧,字虞佐,烏程人。家世 為農,至舜牧始讀書。舉萬曆元年鄉試,久之不第,乃 肆力經學,著《五經》《四書疑問》《三易稿》始成。初授廣東 新興知縣,為監司所中,左遷廣西按察司照磨,量移 江西廣昌知縣,復論調,遂歸。年八十五卒。」

歸有光

按《明外史儒林歸有光傳》:「有光字熙甫,崑山人。六歲 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文益工。嘉靖十九 年舉鄉試,遂以時文名天下。久而不第,益肆力於古 文,徙居嘉定之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四方來學者,常 數十百人,亦不輕接。每使子弟門生轉授。有光初師 同邑魏校,得默而成之,不言而信指要。故其生平亦」 不尚詞說,雖以文章名於時,而經術湛深,一時宿儒 未能或之先也。四十四年,始第進士,授湖州長興知 縣。用古教化為治,每聽訟,引婦女兒童案前與之吳 語,得情即止,不具獄。自以名世大儒,即使周召為牧 伯,亦當優假。故大吏令有不便者,輒寢閣不行,有所 擊斷,直行己意。大吏多惡之,論調順德府通判,專轄 馬政。所條馬政事宜,咸切利弊。隆慶四年以進表入 都。執政高拱、趙貞吉雅知有光,用為南京太僕寺丞, 留掌內閣制敕房。有光素厭吏事,至是得為文學官, 供事閣下。欲以其間盡觀中祕,未見書,益殫精著述, 而遽以病卒,年六十有六。為古文,原本經術,而好太 史公書,能得其神髓。當是時,天下推古文名家者,惟 武進唐順之、晉江王慎中二人。太倉王世貞繼起蹈 李夢陽、李攀龍餘習,主盟文壇,聲稱烜赫,天下士歸 之若騖。有光與同郡獨力相詆排,目為庸妄巨子。世 貞聞而笑曰:「妄則有之,庸則未敢聞命。」有光曰:「惟妄 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後世貞亦心折。有光既沒,其 子子寧刻其遺文,妄有改竄。工人童氏夢有光促之 曰:「速成之,稍緩則塗乙盡矣。」明之古文,嘉靖朝為極 盛。自有光後,天下盡歸王、李,不復有古文。其後王、李 之焰衰,有光文乃益顯。評者以有光及唐順之、王慎 中為嘉靖三大家云。

歸子慕

按《明外史儒林歸有光傳》:「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舉 萬曆十九年鄉試,再試不第,遂不復赴,屏去江村,竹 籬破屋,讀書其中。與無錫高攀龍、嘉善吳志遠時相 過從。三人相對終日,凝然無一言,有得則相印可,以 為常。子慕既歿,巡按御史祁彪佳請於朝,贈翰林待 詔。」

吳志遠

按《明外史儒林歸有光傳》:「志遠,字子往,萬曆中舉於 鄉,常與東林講席。歷官翰林孔目,禮部司務,南京兵 部員外郎。值攀龍等以鉤黨受禍,志遠請終養歸,居 平好性命之學,淡嘿純靜,為士林所推。」

王應電

按《明外史儒林王應電傳》:「應電字昭明,崑山人。受業 同邑魏校之門,慨然以聖人之道為可學,三代之治 為可行,冥心潛思,閎覽博識,而尤篤好《周禮》,謂《周禮》 自宋以後,胡宏、季本各著書,指摘其瑕釁,至數十萬 言,而俞壽翁、吳澂則以為冬官未嘗亡,雜見於五官, 取而更次之。近世若何喬新、陳鳳梧、舒芬,亦各以己」 意更定。乃掩卷嘆曰:「是諸儒之《周禮》也,豈元公之《周 禮》哉!」因殫研十數載,先求聖人之心,溯斯禮之源,次 考天象之文,原設官之意,推五官離合之故,見綱維 體統之極,因顯以探微,即細而繹大,成《周禮傳》詁數 十卷,以為百世繼周而治,必出乎此。嘉靖中,以兵燹 家燬,困甚,乃流寓江西泰和,以其書就正羅洪先,洪 先未之省也。閱五年,與居游,久乃稍稍讀其書,禮敬 之,與辨難,累三日始大服。於是翰林陳昌積首以師 禮事之,而侍郎何遷為之刊布,書遂行於世。應電又 精研字學,謂古文大壞於斯篆,以楷書翻經文,并斯 篆而亡之。乃據《說文》所載偽謬甚者,為之訂正,名曰 《經傳正譌》。又著《同文備考》《書法指要》《六義音切貫珠 圖》《六義相關圖》,並有裨於學者。應電竟卒於泰和,昌 積為經紀其喪,歸之崑山。

李如玉

按《明外史·儒林王應電傳》:「應電同時有李如玉者,同 安儒生,亦好窮經學,精於《周禮》,采葺諸家為《會要》十 五卷。嘉靖八年詣闕上之,得旨嘉獎,賜以冠帶,書傳 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