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學記聞》,庶有以謝友人。」易簀前始繕寫所箋《詩》《禮》《莊 子》付之其子,世所傳《炳燭齋隨筆》是也。大韶自負才 高,傑然有志當世,衰晚病廢,志意約結不得施,好為 文章以自慰,同邑程嘉燧以李文饒擬之。

卓爾康

按《明外史儒林卓爾康傳》:「爾康,字去病,仁和人。萬曆 四十年,舉於鄉。本生母卒,終喪三年。初授祥符教諭, 入為國子學錄,歷兵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工部 郎中。坐事貶常州府簡校,量移大同推官,遷兩淮運 司判官,罷歸。賊陷京師,年已七十五,悲憤遘病卒。爾 康為人孤峭介特,憤時俗重進士科,厚自灑濯,所至」 不屑浮沉,尤究心經濟。神宗時,河決山東。爾康適下 第還南京,急遣使裹糧往視,儕輩咸目笑之。舟車南 北,每迂道沿洄,訪問河、淮分合形勢,作《河渠議》十篇。 他若禮樂、郊廟、財賦、轉運、錢法、官制,各有成書。其於 兵事尤善,人初以為迂。及官大同,盧象昇方為總督, 重爾康將吏,謁見畢,輒延入後堂,揖使上坐,咨兵事。 爾康謝不敏,則隅坐抗談,漏下乃已。象昇用其策,奏 效為多。其於學無所不該,而尤邃於經術。所著《易說》 五十卷、《詩學》四十卷、《春秋辨義》四十卷,談經者尚之、 文。震孟進講《春秋》,將錄其書以獻,會去官不果。其他 詩文又二十卷。

鄭光弼

按《明外史儒林卓爾康傳》:「同時鄭光弼,字右君,慈谿 人,受學族父一蘭,一蘭受之同邑顏鯨,鯨受之山陰 王畿,遠有端緒。故光弼深於性命之學。萬曆時,以歲 貢生為餘杭訓導,性方介疾惡。兩生負俊才而多穢 行,長吏優假不問。光弼至坐明倫堂,聲其罪而杖之, 一邑震動。終光弼任,無敢佻達者。遷吉安州學正。督」 學使者謁文廟,日旰不至,諸生候久,飢疲甚。光弼曰: 「謁廟而不夙駕,是慢先師也。諸生第歸,即有譴,吾自 當之。」諸生退而督學至,問諸生安在,光弼曰:「日云暮 矣,諸生散矣,謂非行禮文廟之時也。」侃侃庭辨不屈, 督學大怒,杖之十,遂解印辭官。後為太平府教授,而 前是餘杭兩生已成進士,遂囑所司劾罷之。光弼經 學深醇,著有《易繹》《孝經義彙》《永孝編》《孔廟禮樂考》諸 書,其散軼者尚多。卒崇禎末,年七十餘。

黃淳耀弟淵耀

按《明外史儒林黃淳耀傳》:「淳耀,字蘊生,嘉定人。生而 穎朗,甫就塾,輒篝燈夜誦。父母憐其弱,尼之,則伺人 定後,更從鄰舍乞火,端坐默識。年十七為諸生,試輒 冠其曹。時科舉文浮靡淫麗,深疾之,乃原本經術一 出,以深醇典雅,遂名噪海內,場屋士無不奉為楷模。 性寧靜,惡一時名士爭務聲利,獨淡漠自甘,不事徵」 逐。以崇禎十五年舉於鄉。明年第進士,名益高。時方 行館選,奔競若騖,獨鍵戶晏居,恥不肯預。既歸,益耽 研經籍,縕袍糲食,蕭然一室,不知世有紛華事。已而 京師陷,福王立於南都,諸進士悉授官,淳耀獨不赴 選。及南都亡,嘉定亦破,乃愾然太息,偕弟淵耀入僧 舍,將自盡。僧曰:「公未服官,可無死。」淳耀曰:「是何言歟? 城亡與亡,豈以出處二其心哉!」乃索筆書曰:「弘光元 年七月二十四日,進士黃淳耀自裁於城西僧舍。嗚 呼!進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潔身自隱,讀書寡益,學 道無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與淵耀相對縊死,年 四十有一。越七日,屍猶不腐,時益異之。淳耀弱冠,即 著《自監錄》《知過錄》,有志聖賢之學,後為日曆,晝之所 為,夜必書之。凡語言得失,念慮純雜,無不備識,用自 省改。晚而充養和粹,造詣益深,所作詩古文亦悉軌 於先正,卓然名家。有《陶菴集》十五卷,其門人私諡之 曰「貞文。」淵耀字偉恭,諸生好學敦行如其兄。其死也, 人尤賢之。

朱朝瑛

按《明外史儒林朱朝瑛傳》:「朝瑛,字美之,浙江海寧人 也。生而沉潛,好古力學。舉崇禎十三年進士,除旌德 知縣。明年,以外艱歸。尋遭國變,遂隱居息交,務以窮 經為事。初,漳浦黃道周精《易》象曆數之學,以《授時曆》 分配三百八十四爻,驗古今治亂,詞旨深奧,諸弟子 咸莫能通。朝瑛受業其門,獨能通之。已,遂遍釋五經」, 多破前儒成說,名之曰《五經略記》。所與辨質,惟同邑 張次仲,敝廬蕭然,不見喜慍。年六十六而卒。

張次仲

按《明外史儒林朱朝瑛傳》:「張次仲,字元岵。八歲母疾, 割股而愈。已而上官欲奏旌,謝曰:『童子何知,思之尚 有餘愧,可復以此為名耶?舉天啟元年鄉試,久之不 第,亦不求仕。既遭喪亂,益奮力經術,於《易》《詩》二經並 有著述。其持論間與朝瑛殊,然歸趣一也。卒年八十 有八』。」

岳薦

按《明外史儒林岳薦傳》:「薦字西來,山陽人,參政鍾秀 從子也。生而端凝如成人,稍長,肆力經史百家,尤好 洛閩之學,反身實踐,造詣篤實。性至孝,左右就養,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