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出守仁之徒,不能難也。

周瑛

按《明外史儒林周瑛傳》:「瑛字梁石,莆田人。登成化五 年進士,知廣德州,以善政聞,賜敕旌異。遷南京禮部 郎中,出為撫州知府,調知鎮遠,秩滿,省親歸。弘治初, 吏部尚書王恕起瑛四川參政,久之,進右布政使,咸 有善績,尤勵清節。給事御史交章薦,大臣亦多知瑛。 而瑛以母喪歸,服除,遂引年乞致仕。孝宗嘉之,詔進」 一階。正德中卒,年八十七。瑛始與陳獻章友。獻章之 學主於靜,瑛不然之,謂:「學當以居敬為主,敬則心存 然後可以窮理。自《六經》之奧以及天地萬物之廣,皆 不可不窮。積累既多,則能通貫,而於道之一本亦自 得之矣。所謂求諸萬殊,而後一本可得也。」學者稱翠 渠先生。子大謨,登進士,未仕,卒。

潘府

按《明外史儒林潘府傳》:「府字孔修,上虞人。成化末,舉 進士。值憲宗崩,孝宗踐阼,甫二十日,禮官請衰服御 西角門視事。明日,釋衰易素,翼善冠,麻衣腰絰。帝不 許,命俟二十七日後行之。至百日,帝以大行未葬,麻 衣衰絰如故。府見帝可與有為,因上疏請行三年喪, 略言子為父,臣為君,皆斬衰三年,仁之至義之盡也。 漢文帝遺詔短喪,止欲便天下臣民,景帝遂自行之, 使千古綱常,一墜不振。晉武帝欲行而不能,魏孝文 行之而不盡。宋孝宗銳志復古,易月之外,猶執通喪, 然不能推之於下,未足為聖主達孝也。先帝奄棄四 海,臣庶銜哀,陛下惻怛由衷,麻衣視朝,百日未改。望 排群議,斷自聖心。執喪三年,一如三代舊制。詔禮官 參考載籍,使喪不廢禮,朝不廢政。勒為彝典,傳之子 孫,豈不偉哉!」疏入,衰絰待罪。詔輔臣會禮官詳議,並 持成制,寢不行。謁選,得長樂知縣。縣多浮屠宮,府取 為書院,聚士講學,教民行《朱子家禮》。行郊野,勞問疾 苦,田夫野老咸謂府親己,就求筆札,府輒欣然與之。 遷南京兵部主事。陳軍民利病七事。父喪除,補刑部。 值旱蝗星變,北寇深入。孔廟災,疏請內修外攘,以謹 天戒。又上《救時十要》,以便養乞南。改南京兵部,遷武 選員外郎。尚書馬文升知其賢,超拜廣東提學副使。 雲南晝晦七日,楚婦人鬚長三寸,上《弭災三術》。以母 老乞休,不待命輒歸。已而吏部尚書楊一清及巡按 御史吳華屢薦其學行,終不起。嘉靖改元,言官交薦, 起太僕少卿,改太常,致仕。既歸,屏跡南山,布衣蔬食, 惟以發明經傳為事。時王守仁講學其鄉,相去不百 里,頗有異同。嘗曰:「居官之本有三:薄奉養,廉之本也; 遠聲色,勤之本也;去讒私,明之本也。」又曰:「薦賢當惟 恐後,論功當惟恐先。」年七十三卒。故事,四「品止予祭」, 世宗重其孝行,特詔予葬。

邵寶

按《明外史儒林邵寶傳》:「寶字國賢,無錫人。年十九,學 於江浦莊昶,昶深許之。成化二十年,舉進士,授許州 知州。月朔會諸生於學宮,講明義利公私之辨。正穎 考叔祠基,改魏文帝廟以祠漢愍帝。不稱獻而稱愍, 從昭烈所諡也。巫言龍骨出地中為禍福,寶取骨毀 於庭,杖巫而遣之。躬課農桑,倣朱子社倉,立積散法」, 行《計口澆田法》,以備凶荒。弘治七年入為戶部員外 郎。歷本部郎中,遷江西提學副使。釋菜周元公祠。修 白鹿書院學舍,處學者。其教以致知力行為本。江西 俗好陰陽家言,有數十年不葬父母者。寶下令,士不 葬親者,不得與試。於是相率舉葬,以千計。寧王宸濠 索詩文,峻卻之。後宸濠敗,有司校勘,獨無寶跡。遷浙 江按察使,再遷右布政使。與鎮守太監勘處州銀礦。 寶曰:「費多獲少,勞民傷財,慮生他變。」卒奏寢其事。進 湖廣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劉 瑾擅政,寶至京,絕不與通。瑾怒。漕帥平江伯陳熊欲 使寶劾之,遣校尉數輩要寶左順門,危言恐之曰:「行 逮汝。」張綵、曹元自內出,語寶曰:「君第劾平江,無後患 矣。」寶曰:「平江功臣後,督漕未久,無大過,不知所劾。」二 人默然出。越三日,給事中劾熊併及寶,勒致仕去。瑾 誅,起巡撫貴州。尋遷戶部右侍郎,進左侍郎。命兼左 僉都御史,處置糧運。及會勘通州城濠歸,奏稱旨。尋 疏請終養歸,御史唐鳳儀、葉忠請用之留都便養。乃 拜南京禮部尚書,再疏辭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復以 母老懇辭。帝許之,命有司以禮存問。久之卒。贈太子 太保,諡文莊。寶三歲而孤,事母過氏至孝。甫十歲,母 疾,為文告天,願減已算,延母年。及終養歸,得疾,左手 不仁,猶朝夕侍親側不懈。學以洛、閩為的,嘗曰:「吾願 為真士大夫,不願為假道學。」舉南畿,受知於李東陽。 為詩文典重和雅,以東陽為宗。至於原本經術,粹然 一出於正,則其所自得也。博綜群籍,有得則書之,簡 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義,名之曰「日格 子。」所著《學史簡端》二條,巡撫吳廷舉上於朝。外《定性 書說》《漕政舉要》諸集若干卷。學者稱「二泉先生。」

楊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