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按《元史蕭㪺傳》:「侯均,字伯仁,亦奉元人。父母早亡,獨 與繼母居,賣薪以給奉養。積學四十年,群經百氏無 不淹貫,旁通釋老外典,每讀書必熟誦乃已。嘗言:人 讀書不至千遍,終於己無益。故其答諸生所問,窮索 極探,如取諸篋笥。名振關中,學者宗之。用薦者起為 太常博士,後以上疏忤時相意,不待報可,即歸休田」 里。均貌魁梧,而氣剛正,人多嚴憚之。及其應接之際, 則和易款洽,雖《方言》古語世所未曉者,莫不隨問而 答,世咸服其博聞。

同恕

按《元史儒學同恕傳》:「恕字寬甫,其先太原人。五世祖 遷秦中,遂為奉元人。祖昇。父繼先,博學能文。廉希憲 宣撫陝右,辟掌庫鑰。家世業儒,同居二百口,無間言。 恕安靜端凝,羈丱如成人,從鄉先生學,日記數千言。 年十三,以書經魁鄉校。至元間,朝廷始分六部,選名 士為吏屬,關陝以恕貢禮曹,辭不行。仁宗踐阼,即其」 家拜國子司業,階儒林郎,使三召不起。陝西行臺侍 御史趙世延請即奉元置「魯齋書院,中書奏恕領教 事」,制可之。先後來學者殆千數。延祐設科,再主鄉試, 人服其公。六年,以奉議大夫、太子左贊善召入見,東 宮賜酒慰問,繼而獻書,歷陳古誼,盡開悟涵養之道。 明年春,英宗繼統,以疾歸。致和元年,拜集賢侍讀學 士,以老疾辭。恕之學,由程、朱上愬孔、孟,務貫浹事理, 以利於行,教人曲為開導,使得趣向之正。性整潔,平 居雖大暑不去冠帶。母張夫人卒,事異母如事所生。 父喪,哀毀,致目疾。時祀齋肅詳至。嘗曰:「養生有不備, 事猶可復;追遠有不誠,是誣神也,可逭罪乎?」與人交, 雖外無適莫,而中有繩尺。里人借騾而死,償其直不 受,曰:「物之數也,何以償為。」家無擔石之儲,而聚書數 萬卷,扁所居曰矩菴。時蕭㪺居南山下,亦以道高當 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論稱之曰「蕭同恕。」自京還,家 居十三年,縉紳望之若景星麟鳳,鄉里稱為先生而 不姓。至順二年卒,年七十八。制贈翰林直學士,封京 兆郡侯,諡「文貞。」其所著曰《矩菴集》三十卷。

第五居仁

按《元史儒學同恕傳》:「恕弟子第五居仁,字士安,幼師 蕭㪺,弱冠從恕受學,博通經史,躬率子弟致力農畝, 而學徒滿門。其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嘗行田 間,遇有竊其桑者,居仁輒避之。鄉里高其行義,率多 化服,作字必楷整。遊其門者,不惟學明而行加修焉。 卒之日,門人相與議易名之禮,私諡之曰『靜安先生』。」

安熙

按《元史儒學安熙傳》:「熙字敬仲,真定槁城人。祖滔,父 松,皆以學行淑其鄉人。熙既承其家學,及聞保定劉 因之學,心向慕焉。熙家與因所居相去數百里,因亦 聞熙力於為己之學,深許與之。熙方將造其門,而因 已歿,乃從因門人烏叔備問其緒說。蓋自因得宋儒 朱熹之書,即尊信力行之,故其教人必尊朱氏。然因」 之為人高明堅勇,其進莫遏。熙則簡靚和易,務為下 學之功。其《告先聖文》有曰:「追憶舊聞,卒究前業,灑掃 應對,謹行信言,餘力學文,窮理盡性,循循有序,發軔 聖途,以存諸心,以行諸己,以及於物,以化於鄉。」其用 功平實切密,可謂善學朱氏者。熙遭時承平,不屑仕 進,家居教授垂數十年,四方之來學者多所成就。既 歿,鄉人為立祠於槁城之西筦鎮。其門人蘇天爵為 輯其遺文,而虞集序之曰:「使熙得見劉氏,廓之以高 明,厲之以奮發,則劉氏之學當益昌大於時矣。」

胡長孺

按《元史儒學胡長孺傳》:「長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當 唐之季,其先自天台來徙。宋南渡後,以進士科發身 者十人,持節分符,先後相望。曾祖栗,欽州司法參軍。 脫略豪雋,輕貲急施,人以鄭莊稱之。祖巖起,嘉定甲 戌進士,知福州閩縣事。卓行危論,奇文瑰句。端平、嘉 定間,士大夫皆自以為不可。及其在江西幕府,平贛」 州之難,於指顧之頃,全活數十萬人。父居仁,淳祐丁 未進士,知台州軍州事,文辭政事,亦絕出於四方,至 長孺,其學益大振。《九經》諸史,下逮百氏,名墨縱橫,旁 行敷落,律令章程,無不包羅而揆序之。咸淳中,外舅 徐道隆為荊湖、四川宣撫參議官,長孺從之入蜀,銓 試第一名,授迪功郎,監重慶府酒務。俄用制置使朱 祀孫之辟,兼總領湖廣軍馬錢糧所僉廳,與高彭、李 湜、梅應春等,號「南中八士。」已而復拜福寧州倅之命。 會宋亡,退棲永康山中。至元二十五年,詔下求賢,有 司強起之。至京師,待詔集賢院。既而召見內殿,拜集 賢修撰,與宰相議不合,改教授揚州。元貞元年,移建 昌,適錄事闕官,檄長孺攝之。程文海方貴顯,其家氣 焰薰灼,即違法,人不敢呵問。其樹外門侵官道,長孺 亟命撤之。至大元年,轉台州路寧海縣主簿,階將仕 佐郎。大德丁未,浙東大祲,戊申,復無麥,民相枕死。宣 慰同知脫歡察議,行振荒之令,斂富人錢一百五十 萬給之。至縣,以餘錢二十五萬屬長孺藏去,乃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