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捐俸各立書院,創膳田,集郡人士講論;即下逮氓庶 吏胥,亦令環立而聽,欲以斯學遍醒人心。既歸林,日 與同志論學切劘。卒,年八十七。著有《歷朝史說》《周易 玩辭》《理學要錄》《緒言》《聞言》《應跡言》等書。

余時英

按《婺源縣志》:「余時英,字景淳。九歲時,聞日者言,母命 不永,與姊相持泣,每夜靜拜天祈母壽十二三。讀書 餘閒,習種植樵採事,喜曰:『今而後能紓二人憊矣』。尋 從洪垣及兄鏞講性學。十九冠,貧不能行禮,取《冠禮》 冠義,莊誦之。二十二婚,首以善事二人,厚其弟,與婦 約,始受徒,苦志夜讀,不設枕席,一疾幾殆。慕鄒文莊」 之學,往師之,得所入處。時學者每以朱、陸耑內務外 為辨。時英曰:「今人夢夢坐不識性耳。性有動有靜,靜 合萬殊為一本,若在內也,然內者未嘗不外;動分一 本為萬殊,若在外也,然外者未嘗不內。吾所學,不內 不外,不朱不陸,惟性之求。性定而學定矣;性一而學 一矣。性無內外,學無內外矣。」萬曆丙戌,抱微疾,命童 子開窗語諸人曰:「吾心之明,有如此月。」遂逝,年七十 九.。徽六邑學者祀之於會。所著有《孝經集義》行於世。 其經子、《性鑑》諸書,纂抄十七種,藏於家。

雷鳴春

按《衡州府志》:「『雷鳴春,字以時,耒陽人。由萬曆歲薦,仕 南昌縣教諭。與章潢發明《易》象,謂《易》本因象設教,而 王輔嗣得意忘言,得言忘象』之旨,與聖人用意不合。 因與潢及黃汝亨、姜士昌共定《易》說,學者稱之。」

金光弼

按《吉安府志》:「金光弼,字右辰,號天擎,本休寧人。祖父 徙居永新,遂入籍焉。右辰生而穎異,記書日積寸。年 十二,補弟子員,通經術,善詩古文辭。刻意冥求,旁及 百家,於古今興亡、地輿形勢、星曆氣候、山林、兵筴、河 渠圜府、方技稗說,扺掌奮舌,辨如決河。會天下多故, 留心當世之務,好談兵,籌禦九邊事,鑿鑿可見之施」 行。貢入北雍,大司成傅新德與語,大驚曰:「有才如此, 困於逢掖,吾輩端坐而稱師,豈不媿哉!」內閣葉向高、 張位咸國士禮之,名滿天下。惜年未五旬而卒,不獲 展其志焉。生平著述數十萬言,有《書經禹貢考》《洪範 衍義》《春秋三傳折衷》《讀史雜論》《功臣傳》《九邊考》《旁觀 錄》及《金竺山房詩集》。詩集,臨川湯顯祖選刻,序之行 世。餘俱藏諸家。

魯世任

按《山西通志》:「魯世任,字媿尹,庠生。萬曆間,聞絳州辛 復全之學,約同邑王世封,負笈二百餘里,受業辛門。 歸,立正學會於邑之三聖廟,凡有所講,必見諸行。天 啟丁卯,舉於鄉。未歸家,先謁辛師於絳。讀書講學,二 十餘年不少輟。崇禎中,當路采公論,與內丘喬中和 等同以理學薦,除知河南鄭州事。甫蒞任,建中天書」 院,定期入講,薦紳士庶樂聽者幾千人。流寇至,躬擐 甲冑迎戰於河干,不勝,自刎。鄭士女老幼旋繞奔哭, 聲徹百里。肖像於中天書院,歲時致祭。所著《問途贄》 《大學貼身解》《中庸說》《易經說》,藏於家。

秦鏞

按《無錫縣志》:「秦鏞,字大音,崇禎丁丑進士,筮仕清江 縣。己卯分較,得士皆文林翹楚。擢河南道監察御史, 封事數十上,而奸邪當路,滄海變桑田矣。托跡藥師 菴,取白沙陳先生語,顏其楣曰『千休館』。所著有《易序 圖說》《周子通書半解》《皇極內篇》《小衍》等書。《易序》以《上 經》分五段,象陽,《下經》分四段,象陰,每段爻數陰陽配」 合《通書》較定篇章,前二圖明太極妙合先天之象,後 三圖明《通書》九卦統括全《易》之旨,皇極倣《易彖》之意, 疇為之衍,復,為說九篇,引其端,纂輯先儒述作,釐為 四種。語曰「語上」篇,文曰「在茲」篇,詩曰「沂詠篇。」綜其事 實,人各一首。曰行己篇。所作詩歌古文辭為《參同閣 集》。尚有《雜論語》《雜孟子》《尚書辨體》《奏疏〈講錄〉》《淮海年 譜》暨《錫山文獻考》,藏於家。卒年六十有五。其歿之前 一日,呼子弟榻前,口授《辭世語》,其詞曰:「義盡仁至,乃 聖賢事。一間未達,欷歔往事,千休館中,朝斯夕斯,十 七年來,頗愜心期。今日之事,非不獲已,偶厭人世,夕 死可矣。」

鄒期相

按《無錫縣志》:「鄒期相,字公寅,有學行,廩於庠,與兄期 楨分立講席。崇禎中,以賢良徵,就粵西州判,轉衛經 歷,疾卒,年六十。嘗自諗:『不可與父兄師友言者不為; 不可與父兄師友為者不言』。」著有《易書》《孝經》《四書筆 旨》,藏於家。學者稱「忠餘先生。」

吳鍾巒

按《武進縣志》:「吳鍾巒,字巒穉。崇禎甲戌舉進士,選長 興令。方赴任,在途述孫文介《困思抄》,為守身法以自 省。在長興靖盜安民,暇則與諸生講德考業。丙子分 考浙闈,得士錢肅樂等罷歸,家居讀《易》,朝夕不輟,作 《勸學說》。甲申冬,詔除禮部主客司主事。乙酉聞國變, 至九月二日,積薪自焚於文廟左廡樓下,年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