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學者稱「霞舟先生。」所著有《周易卦說》《大學衍註》,霞舟 攜卷、語錄、雜著若干卷,藏於家。

趙仲全

按《江南通志》:趙仲全,字文質,號梅峰,涇縣人。少補諸 生,博綜群籍,動遵矩矱,與世寡營,得宋諸大儒書誦 之,迺嘆曰:『道在是,安事雕蟲乎』?嗣以目疾,絕意仕進, 隱居教授,鄉鄰嚴事之。布衣蔬食,安若寒素。治家肅 雍,年八十有八,疾卒。所著有《易學洪範會極》十卷,《語 錄》二卷,詩銘文集五卷,《道學宗師錄》五卷,《古本大學 朱陸辨》《趙氏家乘》《天然聲韻》諸書,粹然一出於正,學 者稱為「梅峰先生。」

呂賢

按《江西通志》:「呂賢,字示器,永豐人。少補諸生,博聞彊 記,敦善行不怠。藏修於鵝峰之東南木山,不慕聞達。 及父終母疾,遂自削學籍,歸養於家。母歿在殯,舍人 失火,賢伏柩號慟,流血被體,爇燎鬚鬢,身不少郤。俄 風反移柩。學使邵文莊公廉知之,欲以奏聞,乃列狀 辭免。治家遵禮,不諂流俗。居恆讀書,期於涵泳得味」, 尤喜吟味。有詩曰:「讀書多過目,養性欲忘年。」卒,六十 一。所著有《皇極經世》《律呂新書》《正蒙》《洪範》諸解,及《鵝 峰遺稿》行於世。

應璋

按《浙江通志》:「應璋,字德夫,永康人。嘗學於楓山先生, 一見語以黃勉齋所云『真實心地,刻苦工夫,璋佩服 不懈,先生稱其純篤焉。以貢授徽學訓導,補長樂,再 遷羅源教諭。正己率人,士皆樂從其教。致仕歸,年九 十終。學者稱為東白先生。所著有《四書索微》《尚書要 略》等書』。」

戴思孝

按《婺源縣志》:「戴思孝,字永言,少端靜,不逐群兒戲。甫 受經,即通大義。弱冠補郡庠,與同邑十一子締正社, 以正學相勉勵。謂吾儕居近紫陽,歷世未遠,雙湖、雲 峰、少原、登原,一脈相承。忝為後死,不應聽其中絕。踰 壯,舉明經,以授讀著書終其身,於經書大全、性理綱 鑑及經濟百家之言,靡不研究其極。卒年六十七。學」 者稱「華渚先生。」著有《四書解》《壁經解》《閱史隨筆》《編年 家訓》及文集六卷,藏於家。

張廷芳

按《福建通志》:「張廷芳,晉江人。世居方山下。父謙齋,以 文學自名,召為石井書院司糾。廷芳世其業,以講明 理學為己任。冠昏喪祭,一遵朱子家禮。自號退密翁。 嘗著《易經十翼章圖蘊義》十卷,卒於家。」

謝顯

按《祁門縣志》:「謝顯,字惟仁,苦心問學,家貧甚,或勸之 治生,顯曰:『治生孰若治心』?」弱冠抗顏為人師,嚴毅方 正,不徇時好,聞人有謔浪語,輒不懌,鄉里敬憚之。博 綜經史,尤邃於《易》。嘗自誦曰:「欲為天下屠龍手,肯讀 人間非聖書。」會甘泉講學南都,往質焉,屢問而屢不 答,茫然自失,覺其始之所學猶外也,退乃於靜中求 之,久而有得,甘泉器之。歸構神交館,與謝芊、方瓘等 日相究竟。卒,年四十九。所著有《聖諭演易說》併文集 諸編。

何廷矩

按《廣東通志》:「何廷矩,字時振,番禺人。為郡諸生,以文 行為督學胡榮所器重。見白沙,即棄舉子業,從之遊。 會將秋試,廷矩毅然謝去,榮遣人乘馬追之,謝曰:『泉 石疾已在膏肓矣』。遂不復出。所著有《禮意大全》三十 卷,《存羊錄》十卷,皆本《周禮》云。」

方汝揚

按《溧陽縣志》:「方汝揚,家貧學古,邃於《易》理,喜胡雲峰 之說,推衍成帙,為何棟如、史孟麟所賞,學者稱為聞 崖先生。所著書皆藏於家。」

周晏

按《溧陽縣志》:「周晏,字叔夜,僻處湖東,覃思《易》學,遊於 金沙,從王損庵深談名理,多所契會,尤為湯義仍所 知,所著《易徵》,世傳之。」

楊忱中

按《金華府志》:「楊忱中,字德夫,義烏人。由國子監丞累 遷朝請大夫,知蘄州。著《易原》三卷。其言欲觀八卦生 而為六十四卦,請玩《先天圖》,欲觀八卦重而為六十 四卦,則《繫辭》《說卦》之所言亦不可以無攷。康節之極 數知來,其妙在於加一倍法,而重卦之本旨則恐不 專在是,自為一義可也。其不苟同如此。」

申錫

按《四川總志》:「申錫,夔州人。嘗作《先天太極圖》諸書,自 一歲一月一日一身皆有圖說,至於九疇會極」、「中央 立極、中星合極,復分畫而附益之,又作《三易圖》以釋 其義。讀書至老不倦。」

陳以忠

按《揚州府志》:「陳以忠,字恕先,江都人。初生,室中聞荷 香,兩日不散。補弟子員,四方問字者,屨滿戶外。尤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