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易》義,常曰:『六爻之義,統於大象』。更為六十四卦《大象 說》,王汝亨見之,曰:『今之虞翻也』。」

紀通

按《廣東通志》:「紀通,字守塞,號豫一,居平南松柏山之 麓。生而神靈,精《皇極經世》之數,事二親盡孝。由貢授 訓導,閉齋讀《易》,每言奇中。已而掛冠東歸,修館屋,教 授弟子,屢舉大賓不就。所著有《松溪集》。」

劉髦

按《吉安府志》:「劉髦,字孟恂,永新人。兒時即能通經史 大義,長益勵學,嘗受《易》於廬陵謝子方,子方大奇之。 既領鄉薦,遂不求仕進,究心經術,窮極洛、閩指要以 教鄉邑之來學者,無不各成其才。學者即所居稱為 石潭先生。所著有《覆瓿集》《示兒錄》《易傳撮》。」

桑日昇

按《零陵縣志》:「桑日昇,字本生。性穎而介,讀書暢達,檢 行修潔,孝親之心,寤寐莫釋。壬午舉於鄉。後世亂鄉 居,讀周子《太極通書》,詳為解釋。又注疏《易經》,皆別有 確見,不屑陳言。公一生精意,全在此數書。年七十二 卒。」

謝憲

按《廣東通志》:「謝憲,字汝慎,歸善人。不事藻飾,癯然鶴 立,事父母定省如禮,無私財。為邑諸生,歲薦至京,卒 業太學,歸築處臺居之,葛巾木屐,日攜《離騷》,往來西 湖,浩歌至暮而返。學一稟程朱而多自得,嘗於臺畔 折竹枝,濡赤土,注《易》葉。春及受而讀之,名《周易竹書》。」

汪禔

按《祁門縣志》:「汪禔,字介夫。幼孤,穎悟過人。稍長,能自 讀書。補庠生,刻苦砥礪,求之心,折之理而見之行,不 為毀譽搖奪。讀書無暇日,人多從之。著有《家禮、砭俗 投壺儀》《薛庵遺稿》。卒祀鄉賢。」

孫攀

按《宣城縣志》:「孫攀,字志龍。少游鄉校,為人長於記問, 博覽泛記。嘗得《周禮》古本,遍考諸家,折衷為一書,名 《周禮評釋》。同時梅鼎祚序行之,稱其孝友端諒,非禮 弗履,多所輯著。與貢待詔汝成纂註三禮,先後相望, 有《周禮》在宣之歎。至今里中稱博洽必首貢、孫兩先 生。」

陳仁錫

按《長洲縣志》:「陳仁錫,字明卿,天啟壬戌進士第三人, 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卒諡文莊。撰著甚富,於經則有 《羲經易簡錄》《四書人物考》之類,於史則有《明卿綱鑑》 之類,皆家傳戶習者也。他如《陳太史八函》及雜著文 集,不可縷述。」

黃道周

按《漳州府志》:「黃道周,字幼元,號石齋,鎮海人。天啟壬 戌進士,改庶吉士,歷右中允,以言事落職為民。崇禎 丙子復官,陞左諭德,掌司經局。後死於難。所著有《易 象正》十四卷,《三易洞機》十六卷,又著《詩經晷正》。」

倪元璐

按《上虞縣志》:「倪元璐,字玉汝,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 士,至戶部尚書,兼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甲申京師 陷,死之。所著有《兒易內儀》六卷,《外儀》十五卷。」

張溥

按《太倉州志》:「張溥,字天如,號西銘。崇禎辛未進士,改 庶吉士。以葬親乞歸,讀書若經生,無間寒暑,四方噉 名者爭走其門。初為諸生,與同里張采共學,肆力經 史,聲名籍甚,號婁東二張。及采既成進士,官臨川。溥 集郡中名士,相與復古學,名其文社曰復社。至是交 游益廣,所品題甲乙,頗能為榮辱。諸附麗者,輒自矜」 曰:「吾以嗣東林也。」執政大僚由此惡之。里人陸文聲 者,輸貲為監生,求入社,不許。文聲詣闕言:風俗之弊, 由於士子。溥、采為主盟,倡復社,亂天下。溫體仁方枋 國,下其事。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猶未竟。采上言:「復社 非臣事。然臣與溥生平相淬礪,死避網羅,負義圖全, 誼不出此。念溥日夜解經論文,矢心報稱。曾未一日 服官,懷忠入地,良足哀悼。」疏上,得解。明年,御史劉熙 祚、給事中姜埰交章言溥砥行博聞,所纂述經史,有 功聖學,宜取備乙夜觀。因薦采學行。詔徵溥遺書,有 司先後錄上三千餘卷,帝悉流覽。溥幼嗜學,所讀書 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 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數日輒割去。故名其讀書 之室曰「七錄齋。」卒時止年四十,經學該通,教授生徒, 以經術名世者,不可勝數。於經義多所論述。有《周易 注疏大全合纂》六十八卷及文集等俱行世。

趙郡

按《建昌府志》:「趙郡,字子卿,號濟川,南豐人。舉人,官至 兩淮運判。仕浙江平陽名宦,祀府縣鄉賢。時講學者 方以精神為道,以求樂為學,同邑人李經綸獨以天 理為道,求仁為學。常自銘曰:『以誠敬存心,以法度律 己,以秩敘篤彝倫,以義命處窮達,以中正嚴取與,以 學問盡精微。著有《太極拾遺範》《數觀通》《太學稽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