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聖功纂要》』』」、《衛道錄》諸書。公少與經綸,研究程、朱,著有 《紫陽講說》。

陳際泰

按《臨川縣志》:「陳際泰,字大士,寓汀州,客貧不能從師, 又無書,時取旁舍兒書,屏人竊誦。從外兄所獲書經, 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解之,遂通其義。十 歲,於外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督往 田,則攜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畢身不忘,久之返臨 川。工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後所作至萬首。」 經生舉業之富,無若際泰者。崇禎三年舉於鄉。又四 年成進士,年六十有八矣。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護 故相蔡國用喪南行,卒於道。所著經學,有《周易翼簡 捷解》十六卷,《易經大義》七卷,《群經輔易說》一卷等書行於世。

艾南英

按《江西通志》:「艾南英,字千子,東鄉人。七歲作《竹林七 賢論》。長為諸生,好學無所不窺。萬曆末,文習靡弱,南 英講明經義,與同郡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以興起 斯文為任。乃刻四人所作,行之世。其原本於六經,而 發明宋儒之說,世人翕然歸之,稱為章羅陳艾。天啟 四年,南英舉於鄉,卒不第,而文日有名。兩京繼覆,南」 英乃入閩,唐王授兵部主事,尋改御史。明年卒。所著 《經書論議》及文集行於世。

金玉節

按《江都鄉賢錄》:「金玉節,字元亮,本休寧人。祖九疇,入 籍江都,以儒學顯,遂家焉。玉節幼穎悟,凡六經傳註 及諸史百家、天文、地理、兵法、戰陣、象數、遁甲、方技、醫 卜之書,無不廣稽博考,每一書必句研字索,詳加評 騭。凡經其手定者,一展卷間,但覺行楷精工,丹黃鮮 艷,光彩射人,爛然奪目,而精詣獨出,躍於行間,使讀 者無不心神俱豁。」雖博極群書,要以身心性命之學 為宗,「探濂、洛之祕窟,溯洙、泗之心源,會其指歸,發其 理趣,以求深造其閫奧。」食餼縣庠者數十年,不求工 於時藝。儕輩自不能及,試輒冠其曹。其學務主敬存 誠,不欺屋漏,不慕榮利。自少即以理學為己任,嘗集 同學劉冀礦、羅士昱、郭光等倡明程、朱之學,會講於 董仲舒祠,學者翕然宗之。四方名公卿,皆使其子弟 就學,北扺山、陜,南極滇、粵,負簦至者,恆不遠數千里, 往往學成而去者,或以名宦顯朝廷,或以經術重鄉 里,隻字品題,踰於華袞。有武進莊生者,學行尤高,於 諸弟子中亦稱高第,嘗有《松風蘿月》之評,其子孫猶 艷稱之以為榮。學者無知與不知,皆稱為元亮先生。 每學使者至,採訪,經明行優、屢為薦舉,皆辭不就。其 為人,溫和恭謹,使人藹然親之,復凜然不敢犯。凡炙 其丰采者,莫不慕敬交生。性尤至孝。乙酉城陷,兩親 柩未葬;本欲扶歸休寧;事急,穴室中地瘞之。及兵至, 疑所瘞者金也;欲啟視;公曰:「吾身可萬斷,吾父母柩 不可啟!」兵怒欲斫之,其子請代,得俱免。繼又一卒至, 以大帛魚貫牽十人,次第索金,其不得者輒戮之。將 及玉節,忽有偉丈夫從空中至,叱卒去,人謂純孝格 天云。年六十卒,崇祀鄉賢,暨兩子奇選、彥選父子三 人同配饗聖廟。當事稱其家傳孝友,學有淵源,輿論 僉同,瞽宗並祀,儒者榮之,咸嘆以為未有之盛事也。 其後子孫皆能世其家學,以經術科名顯於時。其所 著有《五經》及《周禮》《儀禮》《七經參解》各十卷,《四書參解》 十六卷,《小學闡證》十卷,《批點性理》四十卷,《史記前後 漢書纂要》各十卷,文集十卷,又有親抄手評諸子百 家及文集數百卷。

汪思敬

按《祁門縣志》:「汪思敬,名敬,以字行。侍郎楊寧疏薦其 學行,所著有《易學象數舉隅》《周易傳通釋》諸書。」

陳三績

按《零陵縣志》:「陳三績,字玉凡。年十五游於庠,後以歲 例得一貢,又棄去,閉戶擁書校閱,左持一卮,右搦一 筦,若與古人相晤對然。所著有《易經註解》《河圖洛書 解》《尚書註釋》《參山集》,凡數十卷。卒年七十有二。」

羅士昱

按《揚州府志》:「羅士昱,字捷明,本歙縣呈坎人,徙居江 都,貫儀真戶籍,為名儒諸生,當世皆高其學行。士昱 欿然如不足,博求諸儒書,潛心紬繹,一字一句必求 得聖賢真精神之所寄。謂其功由格物窮理以詣其 極。與里中名儒金玉節、郭光等講明正學,弟子從游 者甚眾。或入翰林,或任方伯,或奉命冊使,皆以經術」 受知。士昱無子,有一女,敏慧端莊,士昱每顧之,輒喜 曰:「吾所恃以傳經者,有此子矣。」於是嚴為相攸,見玉 節子奇選端方異常兒,又嘆曰:「吾道有託矣。」遂妻之, 果亦為名儒。卒俎豆於鄉。生兩子,皆能世其學。人稱 「羅氏傳經」,信為不絕云。士昱所著有《五經外義》五十 卷,《四書外義》二十卷。

施達

按《池州府志》:施達,字下之。自少繩趨尺步,高自標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