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慕濂洛之學。薄文詞,不應科舉,亦不置家人生產,率 妻子隱天柱峰一門之內,家人應對起居,悉如內則, 曲禮周旋,自然傳經講學,聽受者常數百人。聚坐大 釜傳食,環茅舍為講堂。其學本良知,而要以篤行,與 王畿、錢德洪、羅汝芳出於一所,捃拾撰著有《讀書知 易》《信》《易序卦圖》《儒行注》《孝經注》《天柱志》諸書行世。崇 禎九年,尚寶卿張瑋以隱士薦任州縣,部院檄催,竟 不出。以疾卒於九華。督學御史徐之垣祀之鄉賢。門 人陳自藻孝友篤學,大廣其傳。卒後,同人迓其主,配 享講堂。

郭光

按《江都縣志》:「郭光,字自瞻,前明十八家之一也,世以 儒學稱。光性端方,喜褒衣大袖,步趨中規矩,研究六 經,自漢宋以來諸儒傳註之學,無不旁搜博考,以抉 其精微,與金玉節、羅士昱等倡明正學,四方之士,不 遠千里,皆負笈從游。以明經貢京師,廷試,輦下公卿 多延致之。光試畢,即拂衣歸里,教授弟子益眾,著錄」 者數百人。於《四書》《五經》皆有著述。學者爭相抄錄,不 待鋟板已風行於時。年八十,猶撰著不倦,作蠅頭細 楷,雖燈下丹鉛,自若揚俗鄉飲酒禮,士大夫懲其濫 觴,久不舉行。至光則,有司敦請再三,曰:「有斯人若不 舉斯典,何以型風俗,使鄉人知所矜式。」屢辭不就,有 司乃親舉賓筵,送至家,觀者如堵,鄉人皆以為榮。年 八十三卒。《易》簀前忽喜作大書,或箴銘,或《語錄》,以示 其子孫。由是門人親友索書者日無虛晷,得之皆奉 如拱璧,如是者累月,一夕端坐而逝。其後子孫為名 儒顯於時者甚眾,江都言文行者,皆推郭氏。

程智

按《休寧縣志》:「程智,字子尚,號雲莊,會里人。幼讀書,以 聖賢為分內事。弱冠深究《易》理,至忘寢食,聞善《易》者, 必就正焉。高大中丞攀龍亟稱之。入徑山,閉關三年。 一日群疑悉破,曰:『一四天地之元,二三天地之交。佛 氏知天地之元,意主無生;道教知天地之交,意主長 生。至參兩倚數,用六用九,大衍五十,則惟儒者能之』。」 此生生之謂《易》也。著有一、四、二、三、參、兩諸說,及《大易 宗旨》《中庸旨說》諸書。

高夔彥

按《江都縣志》:「高夔彥,嘶馬人。」嘶馬去城七十里,與大 橋接壤,城東衣冠文物萃於二鎮,高氏於甲第中尤 以儒術稱。夔彥幼嗜學,經史百家之書無不探微抉 奧,而以程、朱為歸宿之地。由明經授蒙城訓導,諸生 沐其化,皆以經明行修,爭相淬礪,無遠邇皆樂尊師 之,稱為素菴先生。退老於鄉,重理荒徑,葺東西二園, 率子孫課業其中。一門之內,孫曾繁衍誦讀,外無二 業,各遺一經。其後多貴顯。夔彥生平窮經之暇,有所 得輒錄之,久乃盈帙,編為《三餘錄》若干卷,學者稱其 「有裨經傳」云。

吳亮采

按《江都縣志》:「吳亮采,字居揆,性端方嗜學,與里中名 儒金玉節、劉泰復、羅士昱等倡道講學,諸儒咸推之。 由明經授高淳縣學訓導。所著有《四書彙編》等書,藏 於家。」

嚴祖孫

按《無錫縣志》:「嚴祖孫,字祺先,紹宗子。方習舉子業,即 喜旁覽陰陽、五行、醫藥、星數諸書。後棄諸生,專意左 學。初讀老莊、《楞嚴》,意甚喜之,既乃大疑,久遂確以為 非,務求正學,苦心讀《易》,積十五年,著《通義》十五卷,不 徇諸家,不為僻解,期明白簡當而後已。又善太極、大 衍諸象數之學,時或廢寢食而忽得其解,為《易象圖 義》」五卷。

萬斯大

按《寧波府志》:「萬斯大,字充宗,號褐夫,孝廉泰之第六 子也。昆季八人,皆以才名,各有著述。而斯大獨精經 學,廣蒐諸家之說,晝夜鑽研,窮其旨要,尤邃于《春秋》 《三禮》。其言《春秋》也,一曰專傳,經無事實,待傳而明。《左 氏》《公》《穀》互有異同,左氏親承所見,事多詳覈,故當以 《左氏》為宗。一曰論世,《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世皆無道」, 孔子但據事直書,是非自別,初未嘗以後起之匹夫, 責已往之天子。一曰屬詞比事。《春秋》一事,必有本末, 異事亦有同形,如「衛人殺州吁」,「衛人立晉」,此屬詞而 見其同者也。「立晉」則書「衛人立王子朝」,則書「尹氏」,此 比事而見其異者也。一曰原情定罪。如魯桓公見殺 于齊時,莊公方在幼齡,法無可施,故書「薨」書「喪」至書 「葬」,一似賊之已討者。迨莊公既長,則書「如齊」,書如莒, 莊公始不得辭其忘仇之罪。其于三禮也,有《儀禮》《商》, 有《禮記偶箋》,有《周官辨非》,有《學禮質疑》。其論郊禘諸 書,則曰「惟日至為郊,祈穀不名郊。大社在北,主月,王 社在國中。」禘與祫為一事,魯禘不追所自出,東周祖 文而宗武,《儀禮》「方明」壇即泰壇,即圜丘。其宮方三百 步,上有明堂,日至郊天,即於方明壇,謂之方明。郊天 主日也。季秋大享于明堂,明堂非有兩地。其論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