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無用之言,不陳於前,故精思不勞,而道術愈章。法異 者,各令自說師法,博觀其義,覽《詩》人之旨意,察《雅》《頌》 之終始,明舜、禹、皋陶之相戒,顯周公、箕子之所陳,觀 乎人文,化成天下。陛下既廣納謇謇以開四聰,無令 芻蕘以言得罪,既顯巖穴以求仁賢,無使幽遠,獨有 遺失。

《上太后舉明經及舊儒子孫疏》
樊準

準字幼陵,宏之族曾孫也。補尚書郎。鄧太后臨朝,儒學陵替,準迺上疏。

臣聞賈誼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學。」故雖大舜聖德,孳 孳為善;成王賢主,崇明師傅。及光武皇帝受命中興, 群雄崩擾,旌旗亂野,東西誅戰,不遑啟處,然猶投戈 講藝,息馬論道。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 明,庶政萬機,無不簡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經藝。每饗 射禮畢,正坐自講,諸儒並聽,四方欣欣。雖闕里之化, 矍相之事,誠不足言。又多徵名儒,以充禮官,如沛國 趙孝、琅邪承宮等,或安車結駟,告歸鄉里;或豐衣博 帶,從見宗廟。其餘以經術見優者,布在廊廟。故朝多 皤皤之良,華首之老,每讌會則論難衎衎,共求政化, 詳覽群言,響如振玉。朝者進而思政,罷者退而備問, 小大隨化,雍雍可嘉。期門、羽林,介冑之士,悉通《孝經》。 博士議郎一人開門,徒眾百數。化自聖躬,流及蠻荒。 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車且渠來入就學。八方肅清,上 下無事。是以議者每稱盛時,咸言「永平。」今學者蓋少, 還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講,儒者競論浮麗,忘謇謇之 忠,習諓諓之辭。文吏則去法律而學詆欺,銳錐刀之 鋒,斷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昔孝文、竇后性 好黃、老,而清靜之化,流景、武之間。臣愚以為宜下明 詔,博求幽隱,發揚巖穴,寵進儒雅。有如孝宮者,徵詣 公車,以俟聖上講習之期。公卿各舉明經及舊儒子 孫,進其爵位,使纘其業。復詔郡國書佐,使讀律令。如 此則延頸者日有所見,傾耳者月有所聞。伏願陛下 推述先帝進業之道。」

《為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奏議》
范升

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詔下其議。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于雲臺。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說。」 升起對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於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且非先帝所存,無由得立。」 遂與韓歆及太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辨難。日中迺罷,升退而奏。

「臣聞主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陛下 愍學微缺,勞心經藝,情存博聞,故異端競進。近有司 請置京氏《易》博士,群下執事,莫能據正。京氏既立,費 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比類,亦希置立。京、費已行,次 復高氏。《春秋》之家,又有騶、夾。如令《左氏》、費氏得置博 士,高氏騶夾,五經奇異,並復求立,各有所執,乖戾分 爭,從之則失道,不從則失人,將恐陛下必有厭倦之 聽。孔子曰:「博學約之,弗叛矣夫!」夫學而不約,必叛道 也。顏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謂知教,顏淵 可謂善學矣。《老子》曰:「學道日損。」損,猶約也。又曰:「絕學 無憂,絕末學也。」今費、左二學,無有本師,而多反異先 帝,前世有疑于此,故京氏雖立,輒復見廢。疑道不可 由,疑事不可行。《詩》《書》之作,其來已久。孔子尚周流游 觀,至于知命,自衛反魯,迺正《雅》《頌》。今陛下草創天下, 紀綱未定,雖設學官,無有弟子。《詩》《書》不講,《禮》《樂》不脩, 奏立左費,非政急務。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傳》 曰:「聞疑傳疑,聞信傳信,而堯、舜之道存。」願陛下疑先 帝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以示反本,明不專己。天下 之事所以異者,以不一本也。《易》曰:「天下之動,貞夫一 也。」又曰:「正其本,萬事理。」五經之本,自孔子始。左氏之 失,凡十四事。

《以太子經學成乞歸疏》
桓榮

榮以《太子經學》成畢,上疏謝。

「臣幸得侍帷幄,執經連年,而智學淺短,無以補益萬 分。今皇太子以聰叡之資,通明經義,觀覽古今,儲君 副主,莫能專精博學若此者也。斯誠國家福祐,天下 幸甚。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謹使掾。」臣汜再拜歸道。

《太子報桓榮書》附 按此篇本宜居前因係答榮書故附榮書之後

莊以童蒙,學道九載,而典訓不明,無所曉識。夫《五經》 廣大,聖言幽遠,非天下之至精,豈能與於此?況以不 才,敢承誨命。昔之先師謝弟子者有矣,上則通達經 旨,分明章句;下則去家慕鄉,求謝師門。今蒙下死,不 敢有辭。願君慎疾加餐,重愛玉體。

《上皇太后欲令少主頗涉經學疏》
竇憲

和帝即位,富於《春秋》。侍中竇憲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頗涉經學,上疏皇太后。

《禮記》云:「天下之命,懸於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習。習 與智長,則切而不勤;化與心成,則中道若性。」昔成王 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後,太公在左,召公 在右,中立聽朝,四聖維之。是以慮無遺計,舉無過事。 孝昭皇帝八歲即位,大臣輔政,亦選名儒韋賢、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