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炊飯及有塵落甑中,恭先食有塵之飯。恭友仲勇譖恭於禮失,恭云:「不知將祭。」 州科罪者,斷雪。

曲阜,境帶龜蒙,地鄰鳧繹。淹中《禮》《樂》,仲尼之盛德不 渝;闕里《詩》《書》,洙泗之英規尚在。孔禮家承學府,業宗 詞林,黃金滿籯,白珪無玷。「泮宮刷羽,方宣鳳德之儀; 沂水騰鱗,再啟龍蹲之教。壇花啟杏,設絳帳而橫經; 市葉抽槐,據緇帷而闡教。經來斯講,式崇函丈之規; 龍見而雩,大備嚴禋之禮。」顏恭躬膺冑子,跡齒顓門, 叨承俎豆之間,竊聽弦歌之末。爰崇奠祭,乃肅粢盛。 方執爨於吳樵,忽飛塵於范甑。師乃未飯,豈可先嘗? 神且將歆,寧宜預食。不恭之罰,罪合寘於嚴科;無大 之刑,理或存於宥過。州司忽罰,頗涉深文;臺局寬刑, 實尊平曲。

《求鄰壁光判》
亡名氏

郗珍性好讀書,家貧,鄰家富,乃穿鄰壁取燭光,鄰告為盜。

郗珍,黃冠野客,白屋寒生。仰桂林之一枝,猶思對策; 掩蓬門之三逕,無忘偷光。但學以資身,行不踰志,因 人之利,尚或不為;竊鄰之光,何居而可?必欲三餘不 棄,百遍無疲。原憲弊衣,杖藜而非病;顏回陋巷,飲水 而多歡。既知讀書,應聞對馬。與其穿壁,何如聚螢。若 觀過知仁,推情敝獄。束縕之婦,尚未過於黃沙;懸梁 「之夫,庶獲哀於丹筆。」違禮入律,理或難容;居法徇私, 斯焉有在。

《前題》
康廷之

郗珍,荷衣橫帶,緝柳編蒲,有賤籯金,將希片玉,「南都 自富,北郭實貧。殊謝梁鴻,不求因熱;乃如蘇季,願借 餘光。已接武於匡衡,方齊蹤於甯越。室仞非邃,未窺 夫子之牆;紡織可兼,輒鑿鄰人之壁。情非竊伏,事涉 穿窬。抑有前聞,宜徵故實,從按記過,不合論辜。」

《耽書著床判》
崔融

孔安家貧,耽書一座數載不移。故穿床,邑宰以為惰農,遂蒙笞責。廉使謂「高賢附狀。」

孔安,家承闕里,訓習淹中,黃叔度之生平,朱買臣之 故事。康成進德,斯覽卷於八千;士安行道,願加年於 數百。邑宰職當訓俗,務在化人。管幼安之藜床,莫欽 高義;王君公之板榻,靡尚真規。縲絏冶長,昔聞其事; 鞭撻甯越,今見其人。徒有望於勤農,終致慚於勵學。 廉使親承聖旨,肅事澄清。一字之褒,人知激節;片言 「之貶。士識愧心。附狀稱不優賢,據理自須慚德。更懷 文過,須是提刑。」

《直講無他伎判》
王靈潮

丁專經直講,每無他伎進考。或人告

丁以聚學立身,脩詞果行,從師氏之六藝,當孔門之 四科。淑行惟新,鱣魚已落,清言如屑,麈尾先搖。既珍 席之有光,亦經笥之攸屬。籯金奪價,琢玉成功,皆取 判於一經,蓋不資於他伎。誣其善誘,生此薄言。由也 兼人,常聞於片折;參則不敏,必造其兩詞。更請推尋, 然議斷割。

《論刪九經正義中讖緯劄子》
宋·歐陽修

臣伏見國家近年以來,更定貢舉之科,以為取士之 法,建立學校,而勤養士之方。然士子文章未純,節行 未篤,不稱朝廷勵賢興善之意,所以化民成俗之風。 臣愚以謂士之所本,在乎《六經》。而自暴秦焚書,聖道 中絕。漢興,收拾亡逸,所存無幾。或殘編斷簡,出於屋 壁,而餘齡昏眊,得其口傳。去聖既遠,莫可考證。偏學 異說,因自名家。然而授受相傳,尚有師法。暨晉宋而 下,師道漸亡。章句之篇,家藏私蓄,其後各為《箋傳》,附 著《經》文。其說存亡,以時好惡,學者芒昧,莫知所歸。至 唐太宗時,始詔名儒撰定《九經》之疏,號為《正義》,凡數 百篇。自爾以來,著為定論。凡不本《正義》者,謂之「異端。」 則學者之宗師,百世之取信也。然其所載既博,所擇 不精,多讖緯之書,以相雜亂,怪奇詭僻,所謂非聖之 書,異乎正義之名也。臣欲特詔名儒學官,悉取《九經》 之疏,刪去讖緯之文,使學者不為怪異之言惑亂,然 後經義純一,無所駁雜,其用功至少,其為益則多。臣 愚以謂欲使士子學古勵行,而不本《六經》,而不去其 詭異駁雜,欲望功化之成,不可得也。伏望聖慈下臣 之言,付外詳議,令取《進止》。

《六經簡要說》
前人

「妙論精言,不以多為貴,而人非聰明,不能達其義。」余 嘗聽人讀佛書,其數十萬言,謂可數談而盡。而溺其 說者,以謂欲曉愚下人,故如此爾。然則《六經》簡要,愚 下獨不得曉耶?

《經神賦》以明識經旨能若神矣為韻
文彥博

昔鄭康成英聰挺生,擅窮經之妙譽,著饗德之嘉名。 識洞精微,我則惟變所適;學臻幾奧,我則用晦而明。 豈不以溫故知新,博聞強識,明先典之奧義,曉聖人 之遺則。是以道並無方,功侔不測。下帷靡怠,莫窮乎 變化云為;開卷自精,可驗乎聰明正直。豈止夫遊心 萬仞,皓首一經。爰因學以知道,遂表人之最靈。闡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