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得之為慈父,子得之為孝子。本之於身,達之於家庭 鄉黨閭巷,以底於萬億年而不可易,豈非斯道主張 於其間哉?彼庸人孺子得千金之寶,猶什襲藏之,俾 其勿壞。矧夫斯道之大,恭敬之,捧持之,固其宜也。恭 敬如神明,捧持如父母,其尊之也至矣。」是尊經閣之 建,豈不大有功於世道哉!常為浙西大郡,閣在郡學 中,不毀於兵,則燬於火,歷歲滋久,所儲經書,散佚無 存。天順壬午秋,莆田卓侯純嘏出守是邦。成化丁亥 春,蒲郡謝侯時芳同知郡事,二侯胥謀協力以作興 學校,為任倫堂,齋舍煥然重新。又直堂之北增建尊 經閣,凡若干楹,中為數櫝,貯《五經》《四書》。凡他書之旁 收者,每帙各有印識,戒司籍慎守,勿為鼠仇蟳蠹。噫! 二侯之尊經,雖非刪定述作、註釋纂輯之比,而能尊 之閣之如此,可謂重道之君子矣。常之士登斯閣,誦 斯書,厭飫斯道,出而服官,以闡明彝倫於斯世者,非 基於此哉?謝侯恐久而昧閣之所由興,請誌其事,歸 而鑱諸石。

《淮安尊經閣記》
陳文燭

道晦而後有經名,經晦而後有尊之名。伏羲至純厚, 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 詩人歌之。《春秋》推三代之德,采善惡以褒周室,是謂 「六經。」聖如孔子,雅言之,假年學之,竊取修之,信而好 古,豈無意於尊經哉?《孟子》七篇,願學孔子而歸之反 經。時多異端,離叛日甚,撥亂而正,於經何如也?漢承 「秦絕學之後,除挾書之令,集諸儒於白虎觀,以講異 同,何如?」曰:「孫期之於《易》,轅固、韓嬰之於《詩》,伏生、夏侯 勝之於《書》,高堂、二戴之於《禮》,丁恭、賈逵之於《春秋》,多 其訓註,要不詭於聖人。有宋諸儒復昌明之,如天有 日星,地有江河云。夫《易》長於變,《書》長於政,《詩》長於風, 《禮》長於行,《樂》長於和,《春秋》長於治人。」天地之開闢,皆 有教也。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乃不達於陰陽, 不履於和平,無以肅紀綱,辨是非,是六經之為教安 在也?即日誦遺言,與耳食何異?斯邪慝之昌而不經 甚矣。淮安府學舊有藏書閣,名曰尊經,歲久頹壞。余 請帑金,煥然更新。博士問記。嗟乎,六經燦然矣。余懼 師異道,人異論,百年殊方,指意不同,故所談者,先儒 業言之,亦尊所聞云耳。《語》曰:「爾學不明,不如歸耕,願 諸生毖懋之。」

《擬翰林學士胡廣等進四書五經大全表》

程文

伏以景運天開,丕顯右文之治;聖功日就,式弘典學 之謨。編摩總百代之微言,述作備一朝之大訓。肆菁 華之采綴,耿雲漢以昭回。恭獻明廷,仰勤睿覽。臣廣 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竊惟天道至教,圖書呈龍馬 之祥;聖人代興,制作洩乾坤之祕。本陰陽於法象;六 位時成。敘政事于典謨。一中允執,三代禪而禮樂明 備,咸稱文質之宜;二南化而里巷歌謠,各止性情之 正。當是時也,何其盛歟!自周道之既微,肆孔聖之有 作,義存筆削,志在《春秋》。蓋經始成于獲麟,而時適當 夫歎鳳。洙泗共派,親承一貫之微;鄒魯同風,載闡七 篇之旨。祖孫濟美,授受皆真。絜矩而天下以平,修道 而化育可贊。自時厥后,遂失其傳。異軌分馳,固烈焚 于秦焰;殊途競出,又牽合于《漢疏》。爰及唐宗,徒崇靡 習。何如宋室,聯出真儒。訓詁雖有專門著述,或多異 說遺書散見,窮鄉莫睹其全。舊籍搜聞,眾議未歸于 一。必聖人在天子之位,乃昌期會道統之傳。茲蓋伏 遇德合三皇,功高五帝。天人協應,法湯武之順時;曆 數在躬,昭舜禹之嗣「服;闢堯封于九有,奠周鼎于萬 年。誕成一統之休,何異眾星之拱。時當偃武,首尚修 文。」蓋雖能自得師,尤欲取人為善。謂「孔、孟以前之道, 如江河之在地,無日不行;而程、朱以下之言,即川流 之匯海,雖微必納。」爰開史館,博選儒臣。石室兼收,睹 簡編之充棟;金函并發,綴典籍以盈車。摘句尋章,分 門別類。凡關係於《五經》者,搜羅不廢;能羽翼乎《四書》 者,讎校亦多。取百代之言,分標傳後。集群工之見,折 衷大成。竊《魯史》一字之權,祛《易》學九師之弊。將欲因 文見道,奚辭以子翼經。豈期衡石之程,遂獲表章之 績。詞華雖富,義理賴以相資;卷帙縱繁,綱目秩然不 紊。謹完繕寫,循次函封。恭進彤庭,承一人之寵命;暨 頒寰宇,啟四海以同風。將使斲輪忘言,自陋齊桓之 讀;豈徒投戈論道,漫誇漢祖之英。臣廣等學本致身, 心無他技,幸際玉堂之邃,得窺金匱之藏。信若蓍龜, 敬如俎豆。睹河洛之盛,思切朝宗;登泰山之高,志勤 仰止。擇善固執,敢云天下中庸;誠意正心,奚取漢家 仁義。徒切循牆之懼,難鳴「擊壤之謠。伏願學以盡心 知性為功,政以祈天永命為至。惜寸陰於內殿,先事 《詩》《書》;廣兼聽于合宮,不遺葑菲。篤恭以迓大化,位天 地而成能;制禮以開太平,垂衣裳而致治。」臣等無任 《云云》。

《擬宋頒九經于州縣學校儒臣謝表》

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