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晉書部彙考二

《隋書經籍志》

《正史》

《晉書》八十六卷。本九十三卷,今殘缺。晉著作郎王 隱撰。

《晉書》二十六卷。本四十四卷,訖明帝,今殘缺。晉散 騎常侍虞預撰。

《晉書》十卷。未成本十四卷。今殘缺。晉中書郎朱鳳 撰。訖元帝。

《晉中興書》七十八卷。起東晉、宋,湘東太守何法盛 撰。

《晉書》三十六卷。宋臨川內史謝靈運撰。

《晉書》一百一十卷。齊徐州主簿臧榮緒撰。

《晉書》十一卷。本一百二卷,梁有,今殘缺。蕭子雲撰 《晉史草》三十卷。梁蕭子顯撰。梁有鄭忠《晉書》七卷, 沈約《晉書》一百一十一卷,庾銑《東晉新書》七卷,亡。

《唐書藝文志》

《正史》

王隱《晉書》八十九卷。

虞預《晉書》五十八卷。

朱鳳「《晉書》十四卷。」

謝靈運《晉書》三十五卷,又錄一卷。

臧榮緒《晉書》一百一十卷。

干寶《晉書》二十二卷。

蕭子雲《晉書》九卷。

何法盛《晉中興書》八十卷。

《晉書》一百三十卷。房元齡、褚遂良、許敬宗、來濟、陸 元仕、劉子翼、令狐德棻、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 功、李淳風、辛丘馭、劉引之、陽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敬 播、李安期、李懷儼、趙弘智等,修而名為《御撰》。

徐堅《晉書》一百一十卷。

高希嶠注《晉書》一百三十卷。開元二十七年上,授 「青池主簿。」

何超「《晉書音義》三卷。」處士:

《宋史藝文志》

《正史》

房元齡《晉書》一百三十卷。

楊齊宣「《晉書音義》三卷。」

《宋鄭樵通志》

《正史》

《晉書》九十三卷。晉著作郎王隱撰。

《晉書》五十八卷。晉散騎常侍虞預撰。

《晉書》十四卷。未成,晉中書郎朱鳳撰訖元帝。 《晉書》三十六卷。宋臨川內史謝靈運撰。

《晉中興書》七十八卷。宋湘東太守何法盛撰。起「東 晉。」

《晉書》一百十卷。齊徐州主簿臧榮緒撰。

《晉書》九卷。本百二卷,殘缺,蕭子雲撰。

《晉書》二十二卷。殘缺,干寶撰。

《晉史草》三十卷。梁蕭子顯撰。

《晉書》一百三十卷。唐太宗命群臣撰。

《晉書》一百一十卷。徐堅撰。

注「《晉書》百三十卷。」高希嶠注。

《晉書鴻烈》六卷。張氏撰。

《晉書音義》三卷。唐處士何超撰。

《晉書鈔》三十卷。張緬撰。

《晉諸公讚》二十二卷。傅暢撰。

右《晉書》。十六部,八百八十一卷。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晉書》一百三十卷。

晁氏曰:唐房喬等撰。貞觀中,以何法盛等十八家《晉史》未善,詔喬與褚遂良、許敬宗再加撰次,乃㨿臧榮緒書增損之,後又命李淳風、李義甫、李延壽等十三人分掌著述,敬播等四人考正類例。西晉四帝,五十四年;東晉十一帝,一百二年;又胡、羯、氐、羌、鮮卑割據中原為五涼、四燕、三秦、二趙、夏、蜀十六國,共成帝,紀十,志二十,列傳七十,載記三十,例出於播。《天文律曆》,淳風專之。喬以《宣武紀》、陸機、王羲之傳論上所自為,故曰《制旨》,又總題「御撰焉。」 按歷代之史,唯晉叢冗最甚,可以無譏。至於取沈約誕誣之說,采《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詭異謬妄之言,亦不可不辨。

夾漈鄭氏曰:「古者修書,出于一人之手,成於一家之學,班、馬之徒是也。至唐始用眾手,晉、隋二書是矣。然亦隨其學術所長者而授之,未嘗奪人之所能,而強人之所不及。如李淳風、于志寧之徒,則授之以《志》;如顏師古、孔穎達之徒,則授之以《紀傳》;以顏、孔博通古今,于李明天文、地理、圖籍之學,所以晉、隋二志高於」 古今,而《隋志》尢詳明。

《明焦竑經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