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以使幸災好逞者知所檢邪?康帝得年不永,穆帝襁 褓登基,殷深源負管、葛之浮譽而居中,桓元子握方、 召之重任而居外。迨「至哀帝、帝奕之時,而政由溫手。 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喜怒,而廢東海,立會稽,《易》若折 枝。」六十之叟,舉動如此,不其遺臭萬年乎?簡文、惠帝 之流,雖清談差勝,無可稱者。孝武之立也,苻堅以投 鞭斷流之眾,霧湧川騰,星流電發,南寇淮淝,勢若疾 風之掃秋葉。京室阽危,人情恇擾,憂根本者有左衽 之慮矣。幸有安石公處分已定,小兒輩遂已破賊,晉 無亡矢遺鏃之費。而三十年阿堅敗在江湖,向非草 木人形,風鶴勍敵,則司馬昌明為苻氐之尚書僕射, 未可知也。奏凱方旋,驕氣掬面,貪縱之輩,拱把朝權, 好家居,纖兒欲撞壞而不知,方且勸長星以杯酒而 不悟,沉湎極長夜之飲,戲言召寵婦之凶。古有之曰: 「貶酒闕色,所以無污;彈惡斥讒,所以止亂。」何其不少 鍳邪!安帝即位,東錄西錄,互樹私門,主暗臣驕,紀綱 破碎。以故孫恩竊水島於外,桓元奸天位於中,而奄 奄氣息,難以枝梧。草澤之間,英雄崛起,劉下邳張膽 爭先,獨立一呼,以破賊黨。馮遷殺天子之賊,而舊物 反正,吾方為晉幸也。奈何道民進根本之謀,侈然有 改玉改步之意,而劉裕方為國患,甚於桓元乎?奸情 滿於胸懷,逆謀形於脣吻,如鬼如蜮,猛氣橫飛,而考 之《綱目》,其自除拜加受者凡七見焉。又以明昌之後 尚有二帝,而弒君復立,恭帝方二年,而典午之曆已 欣欣然甘心禪於宋矣。噫嘻!司馬氏父子兄弟,暴寡 脅弱,睫底無君,狐媚以取天下,何其雄也!不一傳而 骨肉相殘,不二傳而羈魂沙漠,不數傳而強臣迭弄, 以至剪祀覆宗,靡靡焉。銷剛為柔,尫羸廢落,屏氣跼 蹐,惕惕怵怵,為之後者,又何憊也!豈其輔魏之狡計, 已非祈天永命之基,而開晉之弊端,又失貽厥孫謀 之道,其勢固應遏絕潰敗,而莫可收拾也邪?

晉書部藝文一

《上元帝置史官疏》
晉·王導

「夫帝王之跡,莫不以書,著為令典,垂之無窮。宣皇帝 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禪於魏,至德大勳,等蹤上聖,而 紀傳不存於王府,德音未備乎管絃。陛下聖明,當中 興之盛,宜建立國史,撰集《帝紀》,上敷祖宗之烈,下紀 佐命之勳,務以實錄,為後代之準,厭率土之望,悅人 神之心,斯誠雍熙之至羙,王者之弘基也。宜備史官」, 敕佐著作郎干寶等漸就撰集。

《晉書音義序》
唐·楊齊宣

《晉書音義》,余內弟東京處士何超,字令升之所纂也。 令升即仲舅商州府君之子。惟我仲舅,實蘊多才,彊 學懿文,紹興門範,剖符行節,弘闡帝猷。雖位望兼崇, 大名猶鬱,而增修益振,餘慶方鍾。確爾專精,深期克 復。時之未與,衣冠之嗣曷沉;道在則聞,儒素之風自 遠。不隕其業,斯為得與。處士第約以優閒。溺於墳史, 嘗訝晉室之典,未昭其音,思欲發揮前人,啟迪後進。 由是博考諸傳,綜覽群言,研覈異同,譔成《音義》,亦足 以暢先皇旨趣,為學者司南。式敘其由,勸成其美。「三 都尚隱,思旌擅洛之文;五等迴封,遠愧平吳之績。」巨 唐天寶六載,天王左史弘農楊齊宣字正衡序。

晉書部紀事

《晉書荀勗傳》:「勗有十子,其達者輯藩組。輯子綽,字彥 舒,博學有才能,撰《晉後書》十五篇,傳於世。」

《傅祗傳》:「祗子暢,字世道,年五歲,父友見而戲之,解暢 衣取其金環與侍者,暢不之惜,以此賞之。年未弱冠, 甚有重名,以選入侍講東宮,為祕書丞。尋沒於石勒。 勒以為大將軍右司馬,諳識朝儀,恆居機密,勒甚重 之。作《晉諸公序讚》二十二卷,又為《公卿故事》九卷。」 《束晳傳》:「博學多聞,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 轉」博士,著作如故。所著《晉書》、紀、志,遇亂亡失。

《華表傳》:「表子嶠,字叔駿。初,嶠以《漢紀》煩穢,慨然有改 作之意。會為臺郎,典官制事,由是得遍觀祕籍,遂就 其緒。起於光武,終於孝獻,一百九十五年,為《帝紀》十 二卷,《皇后紀》二卷,《十典》十卷,傳七十卷,及三譜、序、傳、 目錄凡九十七卷。」嶠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 傳》,以繼末編,非其義也。故易為《皇后紀》,以次《帝紀》,又 改「志」為「典」,以有《堯典》故也,而改名漢後。書奏之,詔朝 臣會議。時中書監荀勗、令和嶠、太常張華、侍中王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