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人之懿績,為私門之令猷。為臣若斯,於法何逭。是宜 移投荒服,以謝萬邦。」

大中七年,崔鉉等進《續會要》。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宣宗本紀》。「大中 七年十月,弘文館大學士崔鉉進《續會要》四十卷。修 撰官楊紹復、崔瑑、薛逢、鄭言等賜物有差。」

大中八年,增修撰四人,分掌四季國史,以蔣偕等撰 次《文宗實錄》。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百官志》「史館修撰。」

大中八年,廢史館,直館二員,增修撰四人,分掌四季《國史》。有令史二人,楷書十二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手二十五人,典書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熟紙匠六人。

按《蔣乂傳》:「乂子偕,以父任歷右拾遺、史館修撰,累遷 太常少卿。大中八年,與盧耽、牛叢、王佩、盧吉撰次《文 宗實錄》。」

按《舊唐書宣宗本紀》:「大中八年,魏謨修成《文宗實錄》 四十卷。修史官給事中盧耽、太常少卿蔣偕、司勳員 外郎王佩、右補闕盧吉,頒賜銀器錦綵有差。」

大中十一年。以鄭朗監修國史。以崔慎由兼修國史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宣宗本紀》。大中 十一年二月。以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鄭朗可監修國史。十月。以宰相崔慎由兼修國史。

懿宗咸通元年以蔣伸兼修國史詔修文宗實錄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蔣乂傳》:「子伸,懿宗即位, 兼刑部尚書,監修國史。」

按《舊唐書蔣乂傳》:「子伸,有史才,咸通中,與同職盧耽、 牛叢等受詔修《文宗實錄》。」

咸通十二年,以劉崇望監修《國史》。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劉崇望傳》:「咸通 十二年,兼左僕射,監修國史。」

僖宗中和元年以蕭覯監修國史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蕭覯傳》:「中和元 年,兼吏部尚書,監修國史。」

文德元年以柳玭修國史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柳玭傳》,「文德元年,以吏 部侍郎修國史。」

昭宗光化三年以陸扆監修國史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陸扆傳》,「光化三 年,轉門下侍郎,監修國史。」

哀宗天祐二年以裴樞張文蔚監修國史以張策修國史

按《唐書哀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哀宗本紀》,「天祐 二年三月甲子,制以裴樞可守尚書左僕射、光祿大 夫、門下侍郎、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監修國史,以張文 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五月丁亥,以翰 林學士、尚書職方郎中張策兼充史館修撰、修國史。」

後晉

高祖天福五年詔張昭及賈緯等修唐史書

按《五代史高祖本紀》不載。 按《雜傳》:「賈緯長於史學, 晉天福中為太常博士,非其好也,數求為史職,改起 居郎、史館修撰,與修《唐書》。」

按《宋史張昭傳》:「天福五年,以《唐史》未成,詔與呂琦、崔 梲等續成之,別置史館,命昭兼判院事。昭又撰《唐朝 君臣正論》二十五卷,上之。」

出帝開運二年秋唐書成

按《五代史出帝本紀》,不載。 按《宋史張昭傳》,「開運二 年,唐書成二百卷。」

太祖建隆二年王溥等上新編唐會要一百卷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玉海》。「建隆二年正月丁 未。司空、平章、監修國史王溥等。上《新編唐會要》一百 卷。文簡理備。太祖嘉之。詔藏史館。賜物有差。」

太宗淳化五年遣錢熙乘傳取趙鄰幾所補唐朝實錄及會昌以來日曆等書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唐咸通中,宰臣韋 保衡與史官蔣偕、皇甫燠撰武、宣兩朝實錄。光化初 裴贄撰《懿僖實錄》,至五代皆缺,唯存《武宗錄》一卷,皇 朝趙鄰幾補實錄。淳化五年,詔遣直史館錢熙乘傳 取其書。四月戊申,錢熙至自宋州,得趙鄰幾所撰《補 會昌已來日曆》三十六卷,文集三十四卷,所著《鯫子》 一卷、《六帝年略》一卷,《史氏懋官志》五卷,他書又五十 卷來上,詔以錢十萬賜其家。

真宗咸平三年選官校勘唐書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畢士安傳》,「咸平初,拜禮 部侍郎,復翰林學士,詔選官校勘」《三國志》《晉唐書》。 按《玉海》,咸平三年十月校《唐書》。

咸平五年《唐書》校畢。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咸平三年校《三國 志》《晉唐書》,五年畢,《唐書》將別修,不刊板。

大中祥符九年十月讀唐書作唐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