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9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行禮,行第一虞虞,主將回,行第二虞禮畢,奉迎几筵 殿安奉。皇帝行安神燒香禮,如宮中之儀。畢,次行第 三虞、第四虞、第五虞、第六虞、第七虞、第八虞、第九虞, 並係太常卿行事,逐日一祭。祭禮畢,次行卒哭祭,次 迎奉祔廟。卒哭,係南班宗室正任行禮,百官吉服,赴 後殿門進名奉慰。祔廟,其日,以鼓吹金吾仗及本殿 儀衛從物,導引虞主祔太廟,親王、南班宗室皆騎導。 文武百僚吉服陪位,設《登歌》宮駕樂舞。其諡冊寶,於 虞主前陳列,至太廟收奉於冊寶殿。其虞俟祔廟畢, 赴太廟冊寶殿權行安奉。

乾道四年夏五月,預定莊文太子小祥、大祥、禫除之 禮。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乾道四年五月,禮 部太常寺言:「國朝典故,即無皇太子小祥典禮。今參 酌討論,將來莊文太子小祥日,乞皇帝前後殿特不 視事。其日先命侍從官一員,常服詣太子神座前行 奠酹禮,令本宮官僚常服陪位,奠酹畢退。次慶王、恭 王常服赴神坐前,奠酹畢退。次太子妃并榮國公以 下行家人禮。至大祥日,太子妃、榮國公以下及本宮 人行禮畢,焚燒神帛,衰服間月,妃及榮國公行禫祭 家人禮。」從之。明年七月九日大祥。是日,皇帝不親事, 差簽書樞密院事梁克家詣太子宮行奠酹禮,如前 儀。

乾道六年秋九月,「金人許歸欽廟梓宮。」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六年閏五月戊子,遣范成大 等使金求陵寢地。九月,范成大至自金,金許以遷奉 及歸欽廟梓宮。」

按《文獻通考》:「先時上賜宰臣陳俊卿手札曰:『朕痛念 祖宗陵寢淪于鄰境四十餘年,今欲特遣泛使就彼 祈請,卿以為如何,可密奏來』。」俊卿以為未可,坐罷相 知福州。乃遣范成大行令學士院草國書,以陵寢所 在,欲求河南地為辭。成大將行,祕書少監李燾等皆 不以為然。國子博士丘宗山輪對,論其無益啟侮,上 不樂曰:「卿家祖先墳墓為人占據,莫亦須理會否?」答 云:「臣但能訴之,不能告之。」上赫怒。成大既出疆,使還 其國,書云:「和約再成,界山河以如舊。緘音遽至,指鞏、 洛以為言,援曩時無用之文,瀆今日既盟之好。既云 廢祀,欲伸追遠之懷,止可奉遷,即俟刻期之報。至若 未歸之旅柩,亦當並發於行塗。」明年,遣趙惟賀金主 生辰,復附《國書》,略曰:「惟列聖久安之陵寢,既難一旦 而驟遷,則靖康未返之衣冠,豈敢先期而獨請?」其後 金人徙葬欽宗於鞏原,而荊、襄諜報乃謂金以十萬 騎奉遷陵寢以來,中外洶洶,邊帥咸請增戍,後卒無 事。

乾道七年夏五月庚寅,金人葬欽宗于鞏原。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一年三月辛巳,命有司以 天水郡公旅櫬,依一品禮,葬于鞏洛之原。」

按,《文獻通考》?《朝野雜記》:「欽宗之喪,舉哀于天章閣南, 以學士院為几筵殿,遙上陵名曰永獻陵。乾道中,朝 廷遣使求陵寢地,金人許以遷奉,且并歸靖康梓宮。 朝廷難之,金人乃以禮陪葬于鞏原云。」

乾道九年。春二月乙酉。孫榮國公挺薨。追封豫國公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七年夏四月己酉命廕補武舉宗室小使臣行三年喪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四年冬十月,太上皇帝崩,帝行三年喪,以群 臣請布素視事。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四年「秋九月癸卯,太上皇 不豫,乙巳,詣德壽宮問疾。冬十月辛未,以太上皇不 豫,赦。壬申,詣德壽宮問疾。癸酉,分遣群臣禱於天地、 宗廟、社稷。甲戌,以太上皇未御常膳,自來日不視朝, 宰執奏事內殿。乙亥,詣德壽宮侍疾。太上皇崩於德 壽殿。遺誥太上皇后改稱皇太后,奉皇太后旨,以奉」 國軍承宣使甘昇主管太上皇喪事。戊寅,以滎陽郡 王伯圭為攢宮總護使。翰林學士洪邁言:大行皇帝 廟號當稱祖,詔有司集議以聞。己卯,詔尊皇太后。辛 巳,詔曰:「大行太上皇帝奄棄至養,朕當衰服三年,群 臣自遵易月之令。可令有司討論儀制以聞。」甲申,用 禮官顏師魯等言,「大行太上皇帝上」繼徽宗正統,廟 號稱宗。乙酉,百官五上表,請帝還內聽政。丙戌,詔「俟 過小祥,勉從所請。」戊子,帝衰絰,御素輦還內。甲午,詣 德壽宮,自是七日皆如之。十一月戊戌朔,詣德壽宮。 自是朔望皆如之。己亥,大行太上皇帝大祥。自是帝 以白布巾袍御延和殿,詣德壽宮,絰衰而杖如初。詔 皇太子惇參決庶務。庚子,皇太子三辭參決庶務,不 許。辛丑,詣德壽宮禫祭,百官釋服。甲辰,群臣三上表, 請御殿聽政。詔俟過祔廟。辛亥冬至,詣德壽宮。戊午, 詔皇太子參決庶務於議事堂,在內寺監、在外守臣 以下與宰執同除授訖乃奏。己未,詔三日一朝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