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127

此页尚未校对

延陵季子過徐,徐君好其劍,季子以當使於上國,未 之許與。季子使還,徐君已死,季子解劍帶其冢樹。御 者曰:「徐君已死,尚誰為乎?」季子曰:「前已心許之矣,可 以徐君死故負吾心乎?」遂帶劍於冢樹而去。祀為報 功者,其用意猶孔子之埋畜狗也。祭為不背先者,其 恩,猶季子之帶劍於冢樹也。聖人知其若此,祭猶齋 戒畏敬,若有鬼神,修興弗絕。若有禍福重恩尊功,慇 懃厚恩,未必有鬼而享之者。何以明之?以飲食祭地 也。人將飲食謙退,示當有所先。孔子曰:「雖疏食菜羹 瓜祭,必齊如也。」《禮》曰:「侍食於君,君使之祭,然後飲食 之。」祭猶禮之諸祀也。飲食亦可毋祭,禮之諸神亦可 毋祀也。祭祀之實一也,用物之費同也。知祭地無神, 猶謂諸祀有鬼,不知類也。經傳所載,賢者所紀,尚無 鬼神,況不著篇籍。世間淫祀,非鬼之祭,信其有神為 禍福矣。好道學仙者,絕穀不食,與人異食,欲為清潔 也。鬼神清潔於仙人,如何與人同食乎?論之,以為人 死無知,其精不能為鬼。假使有之,與人異食。異食則 不肯食人之食,不肯食人之食,則無求於人,無求於 人則不為人禍福矣。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與不 得,得則喜,不得則怒,喜則施恩而為福,怒則發怒而 為禍。鬼神無喜怒,則雖常祭而不絕,久廢而不修,其 何禍福於人哉?

風俗通

《祀典》

禮:天子祭天地山川,歲遍。《春秋國語》:「凡禘、郊、宗、祖、報, 此五者,國之典禮。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 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質者也;及天之 三辰,所昭仰也;地之五行,所生殖也;九州名山川澤, 所出財用也。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禮矣。」《論語》:「非其鬼 而祭之,謟也。」又曰:「淫祀無福。」是以泰山不享季氏之 旅,而《易》美西鄰之禴祭,蓋重祀而不貴牲,敬實而不 求華也。自高祖受命,郊祀祈望,世有所增,武帝尢敬 鬼神,於時盛矣。至平帝時,天地六宗已下,及諸小神, 凡千七百所。今營寓夷泯,宰器闕亡。蓋物盛則衰,自 然之道,天其或者欲反本也。故《記》敘神物曰「祀典」也。

荀悅申鑒

《俗嫌》

或曰:「祈請者,誠以接神,自然應也。故精以底之,犧牲 玉帛以昭祈請,吉朔以通之。《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請云「《祈》云,酒膳云乎哉?」非其禮則或愆,非其請則不 應。

或問:「祈請可否?」曰:「氣物應感則可,性命自然則否。」

冊府元龜

《崇祭祀》

《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洪範》八政, 三曰祀禮。大宗伯之職曰:「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祇。 故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祭山曰庪縣,祭川曰浮 沈,祭星曰布,祭風曰磔。是類是禡,師祭也。既伯既禱, 馬祭也。除惡之祭為祓,會福之祭曰禬,告事求福曰 禱,道上之祭為祖,潔意以享為禋,以類祭神為禷,祭 《司命》」為祭豕。先為「月祭為祽,禱雨為雩,禱明為 禜。」是以聖王為之典禮,民之精爽不貳,齊肅聰明者, 神或降之,乃有神明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民神 異業,恭而不黷,所以神降之嘉生,民以物序,災禍不 至,所求不匱。歷代人君,罔不遍走群望,咸秩無文。故 神農播種,始諸飲食,致恭鬼神。顓頊亦潔誠以祭祀。 其後成湯至於帝乙,罔不明德恤祀,所以陰陽和而 萬物遂也。《詩》云:「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又云:「俾爾彌爾 性,百神爾主矣。」故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 於鬼神也。是知神不可慢,祭不可黷,蓋享於至誠者 耳,豈犧牲玉帛云乎哉?

又曰:「古者天子祭天地,禋六宗,四方山川,迨夫七祀。 凡有功及於物,德施於下,生民仰賴,靈貺昭達,苟非 此族,靡著於典。故《周禮》之法,所以馭神,《洪範》之政,厥 用成教。非鬼而祭謂之諂,匱神乏祀必速禍。聖人之 制祭祀也,不亦宜乎?雖嬴秦彊暴,祠官罔廢,八神致 享,稍異古制。孫、劉跨據,舊章克舉宋、齊而下,咸有司」 存,牢具牲幣,隨時損益。自非至誠明德,或增慢黷者 耳。

性理大全

《論祭祀祖考神祇》

《程子》曰:「致敬乎鬼神者,理也。暱鬼神而求焉,斯不智 矣。」

上蔡謝氏曰:「陰陽交而有神,形氣離而有鬼。知此者 為智,事此者為仁。推仁智之合者,可以制祀典。祀典 之意,可者使人格之,不使人致死之;不可者使人遠 之,不使人致生之。致生之故其鬼神,致死之故其鬼 不神。則鬼神之情狀,豈不昭昭乎!」

問:「先王祭享鬼神則甚?」曰:「是他意思。別三日齋,五日 戒,求諸陰陽四方上下,蓋是要集自家精神,所以假。 有廟,必於《萃》與《渙》言之。如武王伐商,所過名山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