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130

此页尚未校对

者,是皆精誠之攸寓,而實理之不可揜也。

《論祭祀神祇》

問:「《易》言『知鬼神情狀』,果有情狀否?」曰:「有之。」又問:「既有 情狀,必有鬼神矣。」曰:「《易》說鬼神,便是造化也。」又問:「如 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何也?」曰:「氣之蒸成耳。」又問:「既 有祭,則莫須有神否?」曰:「只氣便是神也。今人不知此 理,纔有水旱,便去廟中祈禱,不知雨露是甚物,從何 處出,復於廟中求邪?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卻都不 說著,卻只於山川外,木土人身上討雨露,木土人身 上有雨露邪?」又問:「莫是人自興妖?」曰:「只妖亦無,皆人 心興之也。世人只因祈禱而有雨,遂指為靈驗耳,豈 知適然。」

或問:「鬼神事,伊川以為造化之跡。但如『敬』與『遠』字,卻 似有跡,不知遠箇甚底。」和靖尹氏正色曰:「非其鬼而 祭之,諂也。又如今人將鬼神來徼福,便是不敬不遠。」 又曰:「鬼神事無他,卻只是箇誠。」呂堅中曰:「如在其上, 如在其左右。」曰:「然。」

《朱子》曰:「鬼神若是無時,古人不如是求。七日戒,三日 齋,或求諸陽,或求諸陰,須是見得有。如天子祭天地, 定是有箇天,有箇地;諸侯祭境內名山大川,定是有 箇名山大川;大夫祭五祀,定是有箇門行戶灶中霤。 今廟宇有靈底,亦是山川之氣會聚處,久之被人掘 鑿損壞,於是不復有靈,亦是這些氣過了。」

問:「祭天地山川而有牲幣酒醴者,只是表吾心之誠 邪?抑真有氣來格也?」曰:「若道無物來享時,自家祭甚 底?肅然在上,令人奉承敬畏,是甚物?若道真有雲車 擁從而來,又妄誕。」

問:「鬼者,陰之靈;神者,陽之靈。司命、中霤、灶與門、行,人 之所用者,有動有靜,有作有止,故亦有陰陽鬼神之 理,古人所以祀之,然否?」曰:「有此物便有此鬼神,蓋莫 非陰陽之所為也。五祀之神,若細分之,則戶、灶屬陽, 門、行屬陰,中霤兼統陰陽,就一事之中,又自有陰陽 也。」

問:「子之祭先祖,固是以氣而求。若祭其他鬼神,則如 之何有來享之意否?」曰:「子之於祖先,固有顯然不易 之理。若祭其他,亦祭其所當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如天子,則祭天,是其當祭,亦有氣類,烏得而不來歆 乎!諸侯祭社稷,故今祭社,亦是從氣類而祭,烏得而 不來歆乎!今祭孔子必於學,其氣類亦可想。」問:「天地 山川是有箇物事,則祭之,其神可致。人死氣已散,如 何致之?」曰:「只是一氣。如子孫有箇氣在此,畢竟是因 何有?此其所自來。蓋自厥初生民氣化之祖相傳到 此,只是此氣。」問:「祭先賢先聖如何?」曰:「有功德在人,人 自當報之。古人祀五帝,只是如此。後世有箇新生底 神道,緣眾人心邪向他,他便盛。如狄」仁傑,只留吳泰 伯伍子胥廟,壞了許多廟,其鬼亦不能為害,緣是他 見得無這物事了。《上蔡》云:「可者欲人致生之,故其鬼 神;不可者欲人致死之,故其鬼不神。」

北溪陳氏曰:「古人祭天地山川皆立尸誠。以天地山 川只是陰陽二氣用尸,要得二氣來聚,這尸上,不是 徒然歆享,所以用灌、用燎、用牲、用幣,大要盡吾心之 誠敬。誠敬既盡,則天地山川之氣便自聚。」

「天子是天地之主」,天地大氣關繫於一身,極盡其誠 敬,則天地之氣關聚有感應處。諸侯是一國之主,只 祭境內之名山大川,極盡其誠敬,則山川之氣便聚 於此,而有感應,皆是各隨其分限小大如此。

「敬鬼神而遠之」,此一語說得圓而盡。如正神能知敬 矣,又易失之不能遠。邪神能知遠矣,又易失之不能 敬。須是都要敬而遠,遠而敬,始兩盡幽明之義。文公 《論語解說》「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 不可知。」此語示人極為親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須 是盡事人之道,則事鬼之道斷無二致,所以發子路 者深矣。

朱子語類

《祭祀》

問:「『有田則祭,無田則薦』,如何?」曰:「溫公《祭禮》甚大,今亦 只是薦。然古人薦用首月,祭用仲月,朝廷卻用首月。」 問:「酹酒是少傾,是盡傾?」曰:「降神是盡傾。然溫公《儀》降 神一節,亦似僭禮。大夫無灌獻,亦無爇蕭。灌獻爇蕭, 乃天子諸侯爇蕭禮,欲以通陽氣,今太廟亦用之。或 以為焚香可當爇蕭。然焚香乃道家以此物氣味香」 而供養神明,非《爇蕭》之比也。

問:「祭祀焚幣如何?」曰:「祀天神則焚幣,祀人鬼則瘞幣。 古時天地定是不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無合共一 時祭享之禮。當時禮數也簡,儀從也省,必是天子躬 親行事。豈有祭天便將下許多百神,一齊排作一堆 都祭?只看郊臺階級,兩邊是踏過處,中間自上排下, 都是神位,更不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