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4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三十八卷目錄

 兵制部彙考二十四

  明五成祖永樂十六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八則 英宗正統十一則 代宗

  景泰五則 英宗天順六則

戎政典第三十八卷

兵制部彙考二十四

明五

成祖永樂元年定優給軍職設保定五衛時又撥近京衛所官軍上操立三大營

按《明會典》,凡優給軍職病故,并年老應襲子孫幼小, 俱入大選,全俸優給。舊官十四歲住支,新官十五歲 住支。若以優給而故者,以次應襲之人,轉名優給。永 樂元年,令奉天征討陣亡官員,幼男,送錦衣衛優給。 總小旗幼男,錦衣衛食糧,出幼原衛補役。其雜犯為 事亡故,并典刑之子,俱照祖職與全俸優給。在外優 給官舍婦女有親可依不願赴京者,俸糧照例于所 在支給

按《大政紀》:「永樂元年三月壬午,改北平行都司為大 寧都司,隸後軍都督府,徙于保定,設保定左、右、中、前、 後五衛,俱隸大寧都司。調營州左屯衛于順義,右屯 衛于薊州,中屯衛于平谷,前屯衛于香河,後屯衛于 三河衛,設左、右、中、前、後五所,仍隸大寧都司。復設東 勝中、前、後三千戶所于懷仁等處守禦。」按保定五衛應與京營三

大營同時,而《會典》無年月可考,故附於後

按《明會典》:「國初設京營,隸大元帥府,後改五軍都督 府,以訓練在京官軍。永樂閒遷都,又于中都、大寧、山 東、河南附近衛所,摘撥官軍,輪班上操,以內衛京師, 外備征伐,名曰三大營。」

國初,立大小教場,以練五軍將士。永樂初,既有五軍 營,又有三千營,以司寶纛令旗;神機營,以司神鎗火 器,名曰「三大營。」管操官曰提督,各哨分管官曰坐營, 曰坐司。俱兵部奏請,于公、侯、伯、都督、都指揮內推選。 後兼用內臣神機、火器,特令監之,曰「監鎗。」又有掌號 把總、把司、把牌等官,俱于都指揮指揮內推選。 五軍營提督內臣一員。武臣二員。掌號頭官二員

大營,坐營官一員,把總二員。

中軍坐營官一員,馬步「隊把總各二員。左掖、右掖、左哨、右哨官,俱同管操練京衛及中都留守司、山東、河南、大寧三都司各衛輪班馬步官軍。」 十二營,把總二員,管隨駕擺列馬隊官軍。

圍子手,坐營官一員。「一司、二司、三司、四司,各把總二員。管操練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幼官。」 舍人營,坐營官一員,幼官營把總一員。舍人營一司、二司、三司、四司,各把總一員。管操練京衛幼官及應襲舍人。

殫忠效義營,坐營官一員,把總各一員,管操練京衛報效舍人、餘丁。舍人營曰「殫忠」 ,餘丁營曰「效義。」

三千營、提督內臣二員。武臣二員。掌號頭官二員。坐 司官五員。見操把總三十四員。上直把總十六員。明 甲把總四員

一司管執大駕龍旗、寶纛、「勇」 字旗,負御寶及兵仗局什物等件,上直官軍。一司管左右二十隊「勇」 字旗,大駕旗纛、金鼓等件,上直官軍。一司管傳令營令旗、令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等件,上直官軍。一司管執大駕「勇」 字旗,五軍紅盔貼直官軍,上直官軍。一司管殺虎手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隨侍》營」 、隨侍《東宮官舍》、遼東備禦《回還官軍》

神機營、提督內臣二員。武臣二員。掌號頭官二員

中軍坐營。內臣一員。武臣一員。其下分為四司。各監鎗內臣一員。把司官一員。把牌官二員

左掖坐營。內臣一員。武臣一員。其下分為三司。各監鎗內臣一員。把司官一員。把牌官二員

右掖坐營。內臣一員。武臣一員。其下分為三司。各監鎗內臣一員。把司官一員。把牌官二員

左哨坐營內臣一員。武臣一員。其下分為三司。各監鎗內臣一員。把司官一員。把牌官二員

右哨坐營內臣一員,武臣一員,其下分為三司,各監鎗內臣一員,把司官一員,把牌官二員,管操演神銃、神砲等項火器。《五千》下坐營內臣一員,武臣一員,其下分為四司,各把司官二員,管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

又按《會典》,「凡武官除授,永樂初定,凡奉天征討,守城 征哨,拿人有功,欽陞都督、都指揮者,照洪武舊制,與 流官。見陞指揮除。」已定流世者仍舊,未定者俱與流 官。其千百戶、鎮撫、儀衛正副典仗,俱與世襲。若係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