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6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耳足純素,純緣之下起六觚稜,為三獸面,以蟠夔雷 紋為飾。腹間又作垂花,中著蟬紋,蟲鏤精巧。後世極 鑄冶之功,不能彷彿,實晚周良工所制也。

周中鼎銘四字曰中作寶鼎

中,不知其為誰,然按所藏彝器,有曰「南宮中鼎」,制作 典古,不加文飾,與此鼎若出一手,特形模方圓,款識 繁簡有異耳。以是考之,所謂中者,必《南宮》中也。

周婦氏鼎銘十三字

婦,《說文》通作「妘」,以謂祝融之後姓也。今闕伯,雖不載 於傳記,豈亦祝融之後姓歟?畫以兩冊,蓋冊,命也,亦 猶康王命畢曰冊畢,制器尚象,其義如此。

周仲偁父鼎

凡彝器不可得而專有,必賜於君,然後敢制焉。「謹君 命而銘之」,故於是書其名。伯皋及仲偁父有伐淮南 之勳,則賜作寶鼎,乃其宜也。

《山堂考索》

說鼎

鼎之器,於象為備;鼎之齊,於金為多,下有足,上有耳, 有鼐以覆之,有鉉以舉之。《詩》稱「鼐鼎及鼒。」《爾雅》曰:「鼎 絕大者謂之鼐,圜弇上者謂之鼒,附耳外謂之釴,款 足謂之鬲。」《士虞禮》有上鼎、中鼎、下鼎,有司徹,司馬舉 羊鼎,司士舉豕鼎、魚鼎。則鼎之體之大小侈儉之別, 而用有羊牛豕魚之異。天子、諸侯有牛鼎,大夫有羊 鼎,士豕鼎,魯鼎而已。上得兼下,下不得兼上,則鼐鼎 特王有之也。然所謂「陪鼎」、羞鼎,皆鉶鼎也。鉶鼎所以 實羹者也,鉶羹,所以具五味者也,自羹言之曰「鉶」,自 器言之曰鉶鼎也。其陪正鼎曰「陪鼎」,以其為庶羞曰 「羞鼎」,其實一也。

牛鼎

牛鼎受一斛,天子飾以黃金,諸侯飾以白金。口徑、底 徑及深俱一尺五寸,三足如牛,每足上以牛首飾之, 羊、豕二鼎亦如之。此所謂「周之禮飾器各以其類」之 義也。

羊鼎

羊鼎,受五斗,大夫亦以銅為之,無飾。今謂「大夫祭用 少牢」,故無牛。鼎。口徑、底徑俱一尺,深一尺一寸。

豕鼎

豕鼎,受三升,口徑、底徑皆八寸,深九寸。強士以鐵為 之,無飾。今謂「士祭用特牲」,故無羊鼎。案《聘禮》云:「牢鼎 九,設於西階前。」九鼎者,牛一,羊二,豕三,魚四,腊五,腸、 胃同。鼎六,膚七,鮮魚八,鮮腊九,設局幕。今惟牛、羊、豕 三鼎,各自象其形,自魚、腊以下,並無其制,以其物之 細雜無所象故也。

《天工開物》

凡鑄鼎,唐、虞以前不可考。唯禹鑄九鼎,則因九州貢 賦,壤則已成,入貢方物,歲例已定,疏濬河道已通,《禹 貢》業已成書。恐後世人君增賦重斂,後代侯國冒貢 奇淫,後日治水之人不由其道,故鑄之於鼎,不如書 籍之易去,使有所遵守,不可移易。此九鼎所為鑄也。 年代久遠,末學寡聞,如蠙珠暨魚狐狸織皮之類,皆 其刻畫於鼎上者,或漫滅改形,亦未可知。陋者遂以 為怪物,故《春秋傳》有「使知神姦,不逢魑魅」之說也。此 鼎入秦始亡,而春秋時郜大鼎、莒二方鼎,皆其列國 自造,即有刻畫,必失《禹貢》初旨,此但存名為古物,後 世圖籍繁多,百倍上古,亦不復鑄鼎,特并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