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怒,斬成公段於閶闔門。」

《鄴中記》:「石虎正會,於殿前設百二十枝燈,以鐵為之。」 《晉書烈女傳》:「何無忌母劉氏,少有志節,弟牢之為桓 元所害,常思報復。及無忌與劉裕謀,劉氏喜而不言。 會無忌夜於屏風裡制檄文,劉氏潛以器覆燭,徐登 梯,於屏風上窺之。」

《宋書高祖本紀》,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於其處 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上鄣,壁上葛燈籠,麻 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孝武不答,獨曰:「田 舍公得此,以為過矣。」

《南史徐羨之傳》:「羨之從孫湛之,官尚書僕射,領護軍 將軍。上每疾湛之,輒侍醫藥。二凶巫蠱事發,上欲廢 劭,賜濬死。而南平王鑠妃即湛之妹,湛之勸上立之, 徵鑠自壽陽入朝,至又失旨,議不決。與湛之議或連 日累夕。每夜使湛之執燭,繞壁檢行,慮有竊聽者。」 《南齊書王僧虔傳》:「僧虔,琅邪臨沂人也。祖珣,晉司徒。 伯」父弘,宋世宰輔。父曇首,右光祿大夫。曇首兄弟集 會諸子孫,弘子僧達下地跳戲。僧虔年數歲,獨正坐, 採蠟燭珠為鳳凰,弘曰:「此兒終當為長者。」

《南史王曇首傳》:「齊高帝為相,欲引時賢參讚大業。時 謝朏為長史,帝夜召朏,卻人與語久之,朏無言,唯有 二小兒捉燭。帝慮朏難之,仍取燭遣兒,朏又無言。」 《齊武帝諸子傳》:「南海王子罕頗有學,母樂容華嘗寢 疾,子罕晝夜祈禱。於時以竹為燈,纘照夜。此纘宿昔 枝葉大茂,母病亦愈,咸以為孝感所致。」

《王僧孺傳》: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為詩,四韻 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蕭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 四韻,詩何難之有?」乃與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銅缽立 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

《劉懷珍傳》:「懷珍從弟峻,少好學,貧不自立,寄人廡下, 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鬚髮, 及覺復讀。其精力如此。」

《王曇首傳》:曇首曾孫泰,轉黃門侍郎。每預朝宴,刻燭 賦詩,文不加點,帝深賞歎。

《梁書傅昭傳》,齊明帝踐阼,引昭為中書通事舍人。時 居此職者,皆勢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干豫,器服率 陋,身安粗糲,常插燭板床。明帝聞之,賜漆合燭盤等, 敕曰:「卿有古人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

《王籍傳》:「籍博涉有才氣,樂安任昉見而稱之。嘗於沈 約坐賦詠得燭,甚為約賞。」

《南史梁武帝本紀》:「沙門智泉,鐵鉤掛體,以然千燈,一 日一夜,端坐不動。」

《梁書陸雲公傳》:雲公善奕棋,常夜侍御坐,武冠觸燭 火。高祖笑謂曰:「燭燒卿貂。」高祖將用雲公為侍中,故 以此言戲之也。

《南史羊侃傳》:「侃性豪侈,善音律。大同中,魏使陽裴與 侃在北,嘗同學。有詔命侃延裴同宴,賓客三百餘人, 食器皆金玉雜寶,奏三部女樂。至夕,侍婢百餘人,俱 執金花燭。」

《北史甄琛傳》:琛頗以奕棋棄日,至乃通夜不止,手下 蒼頭常令執燭,或時睡頓,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曰: 「郎君若為讀書執燭,不敢辭罪,乃以圍棋日夜不息, 而賜加杖罰,不亦非理。」琛悵然慚感。

《周書呂思禮傳》:「思禮好學有文才,雖務兼軍國,而手 不釋卷。晝理政事,夜則讀書,令蒼頭執燭,燭燼夜有 數升。」

《南部煙花記》:「煬帝香寶宮中燭心至跋,皆用異屑燃 之,有異彩數重。」

《泠然志》:「京師天寧寺塔,建於隋開皇末,規制特異,上 為扶闌,闌四周架鐵燈三層,凡三百六十盞,每月八 日注油燃之。」

《唐書皇甫無逸傳》:「無逸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嘗按 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 炷。其廉介類如此。」

《中宗本紀》:景龍四年「正月丙寅,及皇后微行以觀燈, 遂幸蕭至忠第。丁卯,微行以觀燈,幸韋安石長寧公 主第。」

《嚴挺之傳》:挺之為右拾遺,睿宗好音律,每聽忘勌。先 天二年正月朢夜,胡人婆陁請然百千燈,因弛門禁。 帝御延喜安福門縱觀,閱月未止。挺之上疏諫「誠意 忠到。」帝納焉。

《朝野僉載》:「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夜, 於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被以錦綺,飾以 金銀,燃五萬盞燈,望之如花樹。宮女千數,衣綺羅,曳 錦繡,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至萬錢。裝束 一妓女,皆至三百貫。妙簡,長安萬年縣年少婦女千 餘人,於燈下踏歌三日夜,觀樂之極,未始有之。」 《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八年二月朢日,御勤政 樓,讌群臣連夜燒燈,會大雪而罷。」因命自今常以二 月朢日夜為之。

《影燈記》:「上在東都,遇正月朢夜,移仗上陽宮,大陳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