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赤衣人持巨鑿破其腹,若內草茹於心中,痛甚驚寤。 自後聰敏為流輩所尊。」

椎鑿部雜錄

《晉書祖逖傳》:「逖兄納有名理。時梅陶及鍾雅數說餘 事,納輒困之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 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陶雅並稱有神 錐不可得槌。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槌』。雅無以對』。」

椎鑿部外編

《酉陽雜俎》:太和中,鄭仁本表弟嘗與一王秀才遊嵩 山,捫蘿越澗,境極幽敻,遂迷歸路。將暮,不知所之,徙 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 白枕一襆,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 向官道否?」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又再三呼之,乃 起坐,顧曰:「來此。」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其人笑曰: 「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 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襆,有斤鑿 數事,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能長生, 可一生無疾耳。」乃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 已不見。

鈴柝部彙考

易經

《繫辭下傳》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大全楊氏曰:川途既通,則暴客至,故取諸《豫》。重門以禦之,擊柝以警之,則暴客無自而至。二陰在前,重門之象也。一陽在下,擊柝之象也。三陰安於內,《說豫》之象也。 司馬氏曰:「《豫》者,怠惰之意。重門擊柝,所以警怠惰也。」

詩經

《小雅蓼蕭篇》

和鸞雝雝。

「在軾」曰「和」,在鑣曰「鸞。」在軾曰和,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在鑣曰鸞,謂鸞鈴置於馬之鑣。郭璞曰:「鑣,馬勒傍鐵也,言置鈴於馬口之兩傍。」此無文也,故鄭不從之。《禮記》注云:「鸞在衡。」《駟鐵箋》云:「置鸞於鑣,異於乘車。」是鄭以乘車之鸞不在鑣矣。此箋不易之者,以駟鐵已明之,此從可知也。

《信南山篇》

執其鸞刀。

鸞刀,刀有鸞者。

《周頌載見篇》

和《鈴央央》。

《和》在軾前,鈴在旂上。

禮記

《禮器》

「鸞刀」之貴。

陳注鸞鈴也。刀鐶有鈴,故名「鸞刀。」

《明堂位》

「振木鐸於朝」,天子之政也。

《木鐸》「金口木舌。發政令則振之。」 所以警動眾聽。

《經解》

升車則有《鸞和》之音。

《鸞》《和》,皆鈴也。鸞在衡,和在軾。

左傳

桓公二年

「《鍚鸞》和鈴」,昭其聲也。

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聲。

周禮

《天官》

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 之眾寡,為之版以待夕,擊柝而比之。國有故,則令宿。 其比亦如之。」

訂義鄭司農曰:「柝,戒守者所擊也。《易》曰:『重門擊柝以